天天看點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十三)作者:馮夢龍

作者:歸零的活在當下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十三)作者:馮夢龍

委曲求全的智囊

1.人是不能沒有智謀的。但是如果不分時間場合,過于表露自己的聰明才智,那麼,就會遭到别人的怨恨,就會引禍上身,所謂内秀于心,才能成就大事。孔子曾經稱贊春秋時期衛國的甯武子說:“甯武子在國家太平的時候,就聰明;在國家昏暗的時候,便裝傻。他的聰明,别人可以趕上;而他的裝傻,别人就趕不上。”這或許就是鄭闆橋的“難得糊塗”一詞的來源吧!

老子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讷。” 有大智慧的人不顯山露水,不賣弄聰明,表面上看起來很愚笨,其實卻很聰明。俗話說:“滿罐水不響,半罐水叮當。”如果你留意觀察,生活中這種現象太多了。有經驗的教師們都知道,課堂上發言最踴躍的不一定是成績最好的,不發言的成績不一定最差。

2.大凡叛逆不道的事,突然見到則害怕,久聞就麻木不仁。假如力量不足,不能除惡而公布它,隻能使壞事張揚,使百姓耳聽目視,習慣于看到大逆不道不受懲罰。這樣朝廷還會有什麼威嚴呢?召陵一場戰役,管仲不聲張楚國有超越本分的行為,僅指責它貢品有問題,就是因為這樣做容易有結局。也是考慮到形勢逼迫,不能不如此。孔明派人去恭賀吳國稱帝,也并非出自本願,而是形勢使然,同樣不得不這樣。儒家雖敗猶榮的說法,使人不能随機應變,誤人不淺。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十三)作者:馮夢龍

3.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說了一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别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别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别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内心出發,推及他人,去了解他人,對待他人。

為什麼有人會如此友善地考慮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種下什麼,收獲的就是什麼。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到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到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到一個命運;播種一個善行,你會收到一個善果;播種一個惡行,你會收到一個惡果。

你有權利非公平地對待其他人,但你這種非公平的态度,将會使你“自食其果”。而且,進一步說,你所釋放出來的每一種思想的後果,都會回報到自己身上。因為你對其他人的所有行為,以及你對其他人的思想,都經由自我暗示的原則,而全部記錄在你的潛意識中,這些行為和思想的性質會修正你自己的個性。而你的個性相當于是一個磁場,把和你個性相同的人或情況吸引到你身邊,排斥其他不同類的。如果你想結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十三)作者:馮夢龍

4.魏勃想見曹參,但卻無法直接見到,于是就先通過為他的屬下無償服務的方法,取得其好感和幫助,終于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這裡運用了借馬引路法。求人辦事,有時你想拜見或送禮給人,而對方卻和你根本扯不上關系,你甚至連見他一面的機會都沒有,這時,你不妨請求受禮者的朋友出面幫助介紹,那樣,對友善不好意思拒絕了。

5.龔弘先生評論道:“讀書以求明理的是一種人,讀書以求開達的是另一種人。求明理的,一旦豁然貫通,必擇善固執,作理性之堅持,不惜犧牲個人的生命。至于求開達的,讀書成為一種手段,但求自己開達,一切均可變通。前者可以殷商交替時代的伯夷與叔齊為代表,為孔子和後世所稱為聖之清者。至于後者,漢高祖時的讀書人叔孫通是其典型代表。

識時務者為俊傑。認清時代潮流的,才是聰明能幹的人。抉擇前途時要認清時代潮流和目前形勢。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十三)作者:馮夢龍

6.倘若你是個有實質的人,就不會欣賞那些沒有實質的人。聲名顯赫卻非以實質為根基的人是不會快樂的。表面上貌似有實質的人往往多于真正有實質的人。有些僞君子,他們滋生妄想策劃欺詐,而另一些與此類似的人則縱容狂想,喜好虛幻卻不崇尚真實。他們的妄想必然導緻惡果,因為他們缺乏牢固的根基。惟有真實能給你真實的名望,唯有實質會使你受益。一場欺詐,一環連一環,不久整個大廈于空中轟然倒塌。缺少根基必然不會長久。他們的許諾隻會使人生疑,他們的品質必然遭人唾棄。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十三)作者:馮夢龍

7.以退讓開始,以勝利告終。這種掩飾極為重要,因為你可用它掌握他人的意志。你先表現得以他的利益為重,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利益開辟道路。做事切忌本末倒置、慌張混亂,涉及風險之事尤其如此。對張口就說“不”的人要小心才是。上上之策是掩蓋自己的意圖,不使他們感到說“是”有什麼困難,特别是當你已察覺到他們的抵制時更是如此。這則箴言可與那些有關隐藏意圖的箴言相提并論,并需要同樣精妙、細微的技巧。

8.忍辱負重,是忍受屈辱、承擔重任的意思。對于做大事的人來說,忍辱負重是成就事業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孟子說:“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困乏其身……”。能在各種困境中忍受屈辱是一種能力,而能在忍受屈辱中負重拼搏更是一種本領。小不忍則亂大謀,凡成就大業者莫非如此。

勾踐、司馬懿兩人之襟懷真可謂寬廣之緻了。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不難發現,一些人為了自己的一點蠅頭小利,斤斤計較,與對方針鋒相對,乃至大打出手;還有的人眼裡揉不得沙子,得理不饒人。至于因一句過頭的玩笑而反目成仇者,因陌路相撞而大打出手者,因鄰裡糾紛而刀槍相見者,那更是數不勝數。這些談不上什麼忍辱,更談不上負重了,指望他們成就大事,那是天方夜談。忍耐要有修養,忍辱需要有度量,而忍辱負重則是一種境界。忍,乃是心頭一把鋒利的刀。

高度文明的當今社會是以人為本的時代,人的素質和修養在不斷地提高,大家都知道在大事上講原則,小事上講風格,但要作到唾液濺臉而不擦,我看有如此境界和修養的人恐怕不多,絕大多數人沒有這種度量。但隻要我們記住一個道理,為了達到自己的奮鬥目标,就必須在各種逆境中學會忍耐,忍則有益,鬥則必損。誠然,我們強調的忍辱負重,并不是絕對的,這是相對而言的,如果我們一味地奉行逆來順受,那就會失去原則,甚至喪失人格乃至國格。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十三)作者:馮夢龍

9.審時度勢,看清情況,抓住重點,立即行動。看清整個事态會朝着哪個方向發展,然後依據現有的條件指定詳實的計劃,隻要有合适的實際以及合适執行這一計劃的人出現,就毫不猶豫地加以實施。

楊一清之是以能夠運籌帷幄于千裡之外,決勝于京城之内,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他對劉瑾謀反的事實已經掌握的十厘清楚,所差的隻是一個能夠将劉瑾罪行揭發出來的最佳人選。張永作為皇上身邊的人,恰好給了楊一清一個最好的機會,使得楊一清一舉搬倒了為禍朝綱的劉瑾。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十三)作者:馮夢龍

10.讓财容易,讓名更難。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具有虛榮心,虛榮心理是指一個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榮光來彌補自己内在的、實質的不足,以赢得别人和社會的注意與尊重。它是一種很複雜的心理現象。虛榮心強的人喜歡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昔日的榮耀經曆或今日的輝煌業績,他們或誇誇其談,肆意吹噓,或嘩衆取寵,故弄玄虛,自己辦不到的事偏說能辦到,自己不懂的事偏要裝懂,一切為了提高自己。虛榮心強的人喜歡炫耀有名有地位的親朋好友,希圖借助他人的榮光來彌補自己的不足,而對于那些無名無,份、地位“卑微”的親朋則避而不談,甚至唯恐避之而不及。

在人際交往中注意“臉”和“面子”,是中國人長期形成的一種社會心理。所謂“臉”,是一個人為了自我完善而通過形象整飾和角色扮演在他人心目中形成的特定形象;所謂“面子”,則是一個人在社會人際關系中依據對“臉”的自我評價,估價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所應有或占有的地位。是以,“臉”和“面子”代表着人的榮譽和尊嚴。一個人要想有臉面,必須先成就大事,通過他的不平凡的作為而獲得人們的褒揚,形象才會随之高大起來。

是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社會人際交往中注重“臉”與“面子”的文化傳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強化了中國人虛榮心理的産生。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十三)作者:馮夢龍

11.世上很多恩将仇報、落井下石的人,如能像廉範那樣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實屬難得。而廉範知于鄧絨,鄧融未必知于廉範,更屬萬代絕聞。

飲水思源,喝水要不忘挖井人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句老話誰都知道,可到底有多少人能銘記于心?天下父母,對我們無私的愛,為我們的生命之泉注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而我們又何以回報呢?

12.在現代戰争中,忍辱負重,以屈求伸的意思已發展為以靈活的政策對付險惡的局勢,保障自己有回旋的餘地,有再生的可能,以政治、外交鬥争和軍事鬥争相結合,先求自己立于不絕之地,然後創造戰勝敵人的條件。

在政治、外交鬥争上,它表現為在自己蒙受巨大損失,面臨絕境之時,暫時接受敵人極為苛刻的條件,以獲得喘息之機。例如,第三次中東戰争中,阿方遭到以色列的突然襲擊,部分領土被敵占領,軍事力量損失嚴重,在這種形勢下,他們置大片領土于不顧,接受了停火條件,暫時忍受戰敗之辱,以堅定複仇決心,政治上實行聯合,經濟上求得發展,軍事上不斷強大,自強不息,忍辱奮鬥。6年以後,果斷地向以色列發動攻擊,一舉突破了巴列夫防線,粉碎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奪回了大片失地,洗清了以前的恥辱。可以說,如果阿方1967年以後不忍辱負重,則談不上1973年10月的戰争勝利。

大凡有心計的政治家,都知道釋疑避讒,必須講究藝術,而不能直來直去地分辨。在事業上,老黃牛的實幹精神是必要的,但是不能隻埋頭拉車,不擡頭看路。隻有時刻提防來自四面八方的讒言,消除來自頂頭上司的顧忌,才能保證勞而有功。這也是一種與上司相處的智謀。

《天下第一奇書:智囊大全集》(十三)作者:馮夢龍

13.無欲則剛。無欲不是指一點欲望都沒有,像個木頭人或者與世隔絕,而是說沒有過分的欲望貪欲。沒有貪欲,就可以做到“軟硬不吃”,堅持自己做人的原則,至大則剛。

而一旦有了貪欲,不是“吃人家的口軟,拿人家的手軟”,就是“英雄難過美人關”。在“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這樣一個時代,A錢腐敗是社會的一大公害,其根源和背景固然是相當複雜,但從A錢腐敗的個體來說,則無一不是因為欲壑難填而造成的。無論你職位再高,資曆再老,一旦陷入貪得無厭的欲望之中,就會成為金錢和物質的奴隸,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之中,聲敗名裂,還有什麼剛毅可言呢?

14.這個故事是對“激将法”的一個“反動”,司馬懿能忍受侮辱,堅持到底,顯示出一個謀略家的卓越見地。兵法上說,不戰在我。也就是說,一旦遇到形勢于己不利的情況,戰與不戰的權利在自己手中,此時不是逞一時之勇,而是應牢牢掌握戰争的主動權。一個成功的英雄應能屈能伸,能剛能柔,要能夠“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才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15.忍辱負重是考驗一個人是否能擔當重任的重要方法,孟子曾經講過,天将降大任給某個人必定會讓這個人先經曆各種磨難,增加以前所沒有的本事 ,然後才可能會成功。但如今很多人由于受不了壓在身上的重擔而自己放棄了成功的目标,這就是成功的人為什麼總是少數的原因。

16.你不可能把什麼東西都贈送給所有的人,給予和拒絕是同等重要的,尤其對于發号施令者來說是這樣,間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拒絕。有的人的拒絕比另外一些人的許諾還要寶貴:有時鍍金的“不”字比朝廷的許諾還要使人滿意。有許多人總是把“不”字挂在嘴邊,結果把事情弄得一團糟。他們可能事後會作出讓步,但别人不會對他們抱有好感,因為他們一開頭就叫人掃興。要回絕别人不要回絕得太死,要讓人們點點滴滴地感受到他們的失望,絕不要一回絕就徹底回絕,那樣一來,人們就不再指望你了。應該總是留一點希望的餘韻,使得拒絕帶來的痛苦略增甜味。即使取消了從前的實惠,也要做得很有禮貌,縱然沒有行動上的補償,也不妨用口惠來數。“可”與“否”說起來很簡短,可要說得妥當,真叫人煞費苦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