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軍包圍狼牙山,楊成武率部掩護4萬群衆突圍,狼牙山五壯士跳崖

1940年,日本侵略者一面加緊誘迫國民黨政府投降,一面加強對八路軍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肅正”讨伐。

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上任後,像發了瘋似的築路挖溝,修建碉堡,實施所謂的“囚籠政策”。

所謂的“囚籠政策”,就是建立聯系緊密的交通網,使村村有公路,路路有炮樓,以公路鐵路為樞紐,組成一張網,以限制八路軍抗日軍民的活動。

日軍包圍狼牙山,楊成武率部掩護4萬群衆突圍,狼牙山五壯士跳崖

8月20日晚上22時,為了粉碎日軍的“囚籠政策”,華北大地上的各條鐵路線和主幹公路上,幾乎都響起了震天動地的爆炸聲。沒錯,這就是華北的八路軍所屬部隊對日軍發動的大規模進攻作戰,史稱“百團大戰”。

井陉煤礦是日軍的重點守備對象,這裡出産的煤質地優良,除了供給華北日軍外,大部分都轉運回了日本本土,是日本最主要的能源供給煤礦,更是日軍“以戰養戰”戰略重要的資源來源。

是以,日軍在礦區的外圍築有4米高的圍牆,還圍着鐵絲網和壕溝,牆内建有22座碉堡,守備森嚴,易守難攻。

時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的排兵布陣是:“第2團破襲獲鹿一線的鐵路,第16團攻擊北峪,第3團主攻井陉煤礦。”

日軍包圍狼牙山,楊成武率部掩護4萬群衆突圍,狼牙山五壯士跳崖

楊成武

在日軍編寫的《華北治安戰》一書中記載:“總礦與新礦同時受到占據優勢的八路軍急襲,新礦到約1000名優勢八路軍圍攻,在寡不敵衆的情況下,全礦被敵人占領。”

之是以能夠如此順利地攻下井陉煤礦,一方面是,楊成武親自化裝成礦工,潛入礦區進行了實地偵察。另一方面,他提前動員了礦工作為内線,引導八路軍進入,并切斷了電網和照明電源。

而就在攻打煤礦的這天夜晚,在戰火硝煙中,還發生了一件流芳千古的故事。

3團1營的戰士冒着生命危險,從熊熊的大火中救出了兩個日本小姑娘。楊成武讓軍醫為女嬰治傷,還找來奶媽喂奶,随後把兩個女孩送到了聶榮臻的指揮部。

聶榮臻稱贊楊成武做了一件非常人道的事,并派人把這個叫美穗子的日本女孩和她的妹妹送給了日軍。直到40年後,美穗子帶領她的全家來到了中國表示感謝。

日軍包圍狼牙山,楊成武率部掩護4萬群衆突圍,狼牙山五壯士跳崖

聶榮臻與美穗子

8月21日,井陉之戰的第二天,日軍的增援部隊匆忙趕來,但由于途中的鐵路和公路均被破壞,導緻前進的速度十分遲緩。經過這一戰,導緻井陉煤礦的新礦井損害巨大,至少半年以上不能出煤。

稍事休整後,楊成武和政委羅元發又指揮部隊,投入到了百團大戰第二階段的作戰中。

9月22日晚上20時,楊成武指揮6個團的兵力同時對涞源、三甲村、白石口、東團堡等日僞軍據點展開了攻勢,然而東團堡卻成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堅守在東團堡的敵人是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的士官教導大隊,全是訓練有素的軍官和士官。他們憑借堅固的防禦工事,不時施放化學毒氣,緻使八路軍将士整班整排地犧牲或中毒。

日軍包圍狼牙山,楊成武率部掩護4萬群衆突圍,狼牙山五壯士跳崖

雙方激戰了兩天兩夜,八路軍也沒有取得任何成效。

面對負隅頑抗的日軍,楊成武指令:“第3團于9月24日夜再次向日軍發起總攻。”

在《楊成武回憶錄》一書中記述了當夜的情形:

“這一夜,3營損失極大,1營和2營傷亡也不小,3營長陳宗坤急得打電話直接找我要兵,說着說着,聲音變了調,發起脾氣來。我了解陳宗坤同志此時的心情,他為失去那麼多的好戰友而難過,對使用毒氣的敵人恨之入骨。”

此時,指揮百團大戰的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十分關注東團堡的戰況,他給楊成武打來電話說:“你消滅了東團堡的1個日軍,就等于消滅了10個、100個,你一定要把他全部消滅。”

彭德懷之是以這樣說,是因為若是放跑了1個日軍士官,他們就會帶出一群殘害百姓的日本鬼子。

日軍包圍狼牙山,楊成武率部掩護4萬群衆突圍,狼牙山五壯士跳崖

身經百戰的楊成武自然明白,徹底消滅東團堡日軍的意義所在,而這時守衛東團堡的日軍開始了頑強的突圍。

于是,楊成武指令第3團的文書、理發員、通信員、炊事員全部上陣,絕不能讓日軍突圍出去。

在英勇的八路軍面前,日軍的突圍一次次被打退。絕望的日軍把倉庫裡面的武器和彈藥集中在一起,澆上汽油點燃,然後士兵們一個個跳進火裡自焚。

對于東團堡一戰,時任晉察軍區司令員的聶榮臻評述稱:“東團堡之戰,是以頑強對頑強的典型戰例,充分顯示了我軍的戰鬥力,對敵震動很大。”

日軍包圍狼牙山,楊成武率部掩護4萬群衆突圍,狼牙山五壯士跳崖

岡村甯次

曆時3個半月的百團大戰,徹底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而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也是以而下台,取而代之的是号稱“日軍三傑”之一的岡村甯次。

而岡村甯次剛一上任,便集中了7萬兵力對晉察冀根據地發動了鐵壁合圍大“掃蕩”。

“鐵壁合圍”又叫“鐵桶陣”,就是日軍從多個方向突然向八路軍根據地實施合圍,形成包圍圈後不斷向中心壓縮,将包圍圈内的部隊壓縮至狹小地域後殲滅。

鐵壁合圍的危害就在于,敵人的包圍圈一旦形成,包圍圈内的部隊要麼強行突圍,要麼與敵人展開決戰,使得八路軍的遊擊戰術無法施展。

不僅如此,岡村甯次還親自到保定督戰,還乘坐飛機到楊成武的第1分區駐地的上空進行偵察,決心要把楊成武的指揮機關打掉。

日軍包圍狼牙山,楊成武率部掩護4萬群衆突圍,狼牙山五壯士跳崖

1941年8月23日拂曉,日軍乙兵團從定興、方順橋附近分三路縱隊西進,對盤踞于滿城北方的北樓山附近的第1軍分區開始了圍攻。

然而,就在日軍蜂擁而至的時候,楊成武立即指令主力部隊分散行動,适時地跳出日軍的合圍。

随後,楊成武親自率領30多人的精幹機關和3個連,憑借連綿逶迤的狼牙山地勢,與日軍展開了鬥智鬥勇。對于當時的情形,《楊成武回憶錄》一書中記述:

“沒想到,半個月後,我們賴以與敵周旋的狼牙山,卻陷入了敵人的重重包圍。”

以往的日軍由于兵力少,是以他們不敢進入縱深去“掃蕩”。但這一次,日軍不僅集結了重兵,還有熟悉狼牙山地形的漢奸給他們帶路。

日軍包圍狼牙山,楊成武率部掩護4萬群衆突圍,狼牙山五壯士跳崖

日軍

日軍從易縣、金坡、滿城、徐水、大王店、保定等據點傾巢出動,很快就形成了對狼牙山的合圍。

9月23日,慘絕人寰的日軍将狼牙山下的兩個村莊内的共500多名群衆全部殺害。

此時在日軍的包圍圈中,有狼牙山附近地區的近4萬名地方幹部和人民群衆,為了避免慘案再次發生,楊成武決定組織群衆突圍。

但是,在狼牙山包面圈内隻有1團7連這1個連的兵力。面對敵衆我寡的局勢,楊成武想到了一個“圍魏救趙”之計,具體作戰部署是:“指令已經跳出合圍圈的第3團和第20團猛攻管頭、松山一帶的日軍,迫使包圍狼牙山的日軍一部撤圍增援。”

日軍包圍狼牙山,楊成武率部掩護4萬群衆突圍,狼牙山五壯士跳崖

狼牙山五壯士

日軍果然中計了,當他們将一部分兵力撤回增援的時候,包圍圈出現了一個長約10公裡寬的口子,數萬群衆緊急從這裡開始了突圍。

與此同時,在狼牙山上的7連官兵利用複雜的地形,與日軍打起了麻雀戰,讓日軍誤以為包圍了楊成武的主力部隊。

狼牙山從1940年改造好之後,就在這裡修築了大量的防禦陣地,易守難攻。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易守難攻的防禦陣地和預有準備的戰場建設,楊成武隻用了1個連的兵力,就拖住了數十倍于己的日軍,使得日軍在山高路險中疲于搜尋。

楊成武之是以能夠在崇山峻嶺中指揮自如,主要就是靠“飛線”。

日軍包圍狼牙山,楊成武率部掩護4萬群衆突圍,狼牙山五壯士跳崖

“飛線”是八路軍在抗日戰争中的一項發明,就是在兩座高山之間架起的電話線,日軍是很難破壞。然後再把“飛線”與隐蔽地下埋設的電話線相連,這樣就在狼牙山中構成了四通八達的通信網絡,隻要是帶着電話機,随時都可以傳遞情報,下達作戰指令。

楊成武指揮7連的戰士于9月25日晨,順利完成了掩護4萬群衆的突圍任務,并留下了6班的5名戰士,來迷惑和牽制日軍,掩護大部隊的撤離。他們五人就是被稱為“狼牙山五壯士”的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學義。

為了拖住日軍,使戰友們有更多的時間突圍,他們毅然将日軍引至了狼牙山棋盤陀高峰上的絕路。

聶榮臻在回憶錄中是這樣表述的:“敵人先以大炮連續猛轟,繼以數度猛撲,5名戰士打光了最後一顆子彈,扔出了最後一顆手榴彈,然後将槍摔斷,跳下懸崖絕壁。”

日軍包圍狼牙山,楊成武率部掩護4萬群衆突圍,狼牙山五壯士跳崖

幸存下來的宋學義、葛振林

馬寶玉、胡福才、胡德林3名壯士落入崖底,壯烈犧牲。而葛振林、宋學義挂在了山腰的樹枝上,撿回了一命,楊成武親手将上級授予的“模範青年”的獎章佩戴在他們兩人的胸前。

狼牙山五壯士成為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舍生取義和抗擊侵略的精神象征,他們的英雄事迹迅速傳遍整個晉察冀軍區、傳遍了全國的抗日戰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