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漁夫出一上聯,難倒蘇轼和衆多才子,700年後卻被一河南人對出

作者:九七年的風l

漁夫出一上聯,難倒蘇轼和衆多才子,700年後卻被一河南人對出

說起蘇轼,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畢竟我們的大文豪蘇轼先生,可是北宋時期非常有名的。不過他的這種名氣。并不是因為他當官的原因,而是他在民間的名聲。雖然在科技、資訊落後的古代,一般有什麼事情都很難被所有人知道,但是蘇轼的名字可是傳遍了大街小巷。

漁夫出一上聯,難倒蘇轼和衆多才子,700年後卻被一河南人對出

有一天,蘇轼出家門去遊玩,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豐收的漁夫。畢竟蘇轼是個名人,是以漁夫見蘇轼朝他走來,連忙向他打招呼。蘇轼也當即友好地回應漁夫,并向他詢問打漁收獲。不料,漁夫卻沒有心情談論此事,他漫不經心地回答蘇轼,一副另有所思的樣子。漁夫出了一個上聯,難倒了蘇轼和衆多才子,700年後竟被一河南人對出。

漁夫出一上聯,難倒蘇轼和衆多才子,700年後卻被一河南人對出

漁夫深知,蘇轼是名震天下的大才子,潑墨作詞之餘,喜歡對對子作為調劑取樂,是以蘇轼也是出類拔萃的對聯高手。恰好,漁夫最近打漁時,得到一個與打漁相關的上聯,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下聯,于是想請教蘇轼。蘇轼詢問打漁收獲時,他正在思考這個問題,是以顯得有些漫不經心。

漁夫出一上聯,難倒蘇轼和衆多才子,700年後卻被一河南人對出

蘇轼見漁夫心不在焉,便欲告辭離開。漁夫見狀,連忙攔住蘇轼,顫顫地說:“恕小民大膽,最近我得到一個上聯,怎麼也想不出下聯,不知大人能否賜教?”百姓遮攔官員,是一件不敬的事情,蘇轼卻不禁莞爾:原來是為這事!不過,蘇轼起初并不打算“賜教”,可能他還有其他事情亟待處理。但是,當漁夫提出請教對聯的問題後,蘇轼愕然發覺,不知從何而來,突然湧現許多百姓,正圍觀他與漁夫的對話。

漁夫出一上聯,難倒蘇轼和衆多才子,700年後卻被一河南人對出

蘇轼不便當衆拒絕漁夫,隻好請漁夫說出上聯。漁夫擺出一副讀書人的樣子,搖頭晃腦地說:“龜圓鼈扁蟹無頭,三斑有殼。”蘇轼原本以為,一個漁夫能有多大學問,對出他的對子豈不小菜一碟?然而,當他聽到漁夫的上聯後,再一次一臉愕然。他的第一感覺就是:這上聯太奇葩,盡是王八!還未開始思考,蘇轼就有種不祥的預感。果然,他絞盡腦汁也沒有想出下聯。

漁夫出一上聯,難倒蘇轼和衆多才子,700年後卻被一河南人對出

堂堂大才子,卻被一個漁夫難倒,而且是在衆目睽睽之下,蘇轼不禁兩頰绯紅,非常尴尬。越尴尬,蘇轼的思維越分散,越想不出下聯,最後隻好讪讪向漁夫實話實說:對不出。這個上聯确實刁鑽,非常之難對。其實,不僅蘇轼對不出,當他被漁夫難倒的消息傳出去後,得知這一上聯的才子,無不垂頭喪氣,自歎不能。

漁夫出一上聯,難倒蘇轼和衆多才子,700年後卻被一河南人對出

由于難倒衆多才子,這個上聯被譽為絕對流傳下來。元明時期,也沒有人能對出下聯。直到700年後的清朝乾隆年間,河南有位名叫王爾烈的才子,此人“詩文書法、聰明辯才”見稱于世,偶然得知這個千古絕對,突然靈機一動,說出下聯:“鳅短鳝長鲶大嘴,一串無鱗。”

漁夫出一上聯,難倒蘇轼和衆多才子,700年後卻被一河南人對出

對對子固然考驗文字功底,但這隻是針對普通對子,而那些刁鑽古怪奇葩的對子,往往更需要靈光乍現。王爾烈的才華,自然遠不如蘇轼,但他卻能對出蘇轼也對不出的對子,隻因他在聽到對子的那一刻,比蘇轼更有靈感。是以,不要被所謂的千古絕對吓倒,也許在某個對子上,你的靈光乍現足以打敗才子們的學富五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