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華社博物館日報(第213期):《飛花——世界珍稀蝴蝶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

新華社博物館日報(第213期):《飛花——世界珍稀蝴蝶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

熱點新聞/頭條新聞

12月26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在北京舉行了"鄭振軒等救援散落香港文物互贈書捐贈轉移儀式暨藏人紀念展開幕式"。文化和旅遊部長于樹剛向捐贈者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頒發了捐贈證書,并為展覽揭幕。嘉德公司是中國文物拍賣企業的優秀代表,始終堅持社會責任,積極推動文物遺失返還。這一次為了保護信不會再散落,主動向國家文物局免費招标捐物,為社會力量參與搶救分散的文物工作做了例證。為了做好鄭振軒等救援分散的香港文物交換信件保護研究和展示利用工作,國家文物局将全部信件配置設定給中國國家圖書館,與"西意藏""伍迪書信"合集。本次紀念展,全面展示原文,客觀呈現了對散落不明的香港文物作品的搶救。

新華社博物館日報(第213期):《飛花——世界珍稀蝴蝶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

鄭振軒緻徐博袊(圖檔來源:中國國家文物局)

從2020年1月1日起,故宮博物院将調整開放時間,并實施線上售票。除公衆假期外,博物館全年周一閉館,每天開放時間為.m 8:30,16:10停止檢票,17:00關閉。此外,博物館将取消現場售票視窗,實行全網分時售票,每日限售3.2萬張,屆時遊客憑身份證可以憑身份證查票進入樂園。

新華社博物館日報(第213期):《飛花——世界珍稀蝴蝶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

故宮博物院嘉樂廳(照片:王宮博物院)

為紀念即将誕生的劉亞樓将軍誕辰110周年,在劉亞樓将軍紀念館改建更新後,在福建省武平縣博物館舉行了儀式。龍岩市委書記徐偉澤、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傅玉生、劉亞樓将軍一家代表出席并揭幕了新館。新落成的劉亞樓将軍紀念館占地260平方米,通過多媒體音響和光電展覽,從"沐浴血蘇區長征先鋒""反大學教學到蘇修""鹿骁闖梁建金門""打造空軍魏震藍天""榮耀趙世光秋秋"5部分, 全面再現了劉亞樓将軍為民族獨立、為人民解放、為祖國強大的奉獻精神。

2019年12月24日,甯夏文物旅遊創意大賽正式啟動,由甯夏回族自治區文化旅遊廳主辦的"2019甯夏文物旅遊創意大賽"正式啟動。本次大賽的設計要求圍繞偉大的美國甯夏印象、賀蘭山岩畫、古長城、水洞溝、壽密山、兩山一河等甯夏不可移動文物和博物館珍貴文物收藏進行元素設計,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文物的背影,充分發揮想象力, 識别與當代公衆的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藝術風格,突出文物重要元素的延伸,具有鮮明的甯夏地域特色。目前,共有實體類作品193件,設計圖紙246件。設計作品品類齊全,涵蓋旅遊紀念品、家居日用品、服裝裝飾、文化辦公、休閑娛樂、戶外運動、工藝美術等。

一名英國人正準備将祖父在19世紀末從貝甯掠奪的兩個木槳送回奈及利亞。赫伯特·沃克上尉是遺産歸國者馬克·沃克的祖父,他在19世紀末參與了奈及利亞南部貝甯城的占領和搶劫。這些物品将在牛津的皮特河博物館展出,然後傳回。傳回的正式日期尚未确定。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沃克第一次将文物歸還給奈及利亞,他在2015年将祖父在1897年掠奪的兩件青銅器歸還給當時的貝甯上司人。專家表示,回歸将引發關于英國數百個私人收藏未來的辯論。但皮特·裡弗斯博物館(Pete Rivers Museum)的專家認為,此舉是私人歸還被掠奪文物的先發制人的一步。

新華社博物館日報(第213期):《飛花——世界珍稀蝴蝶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

Mark Walker與牛津大學考古學教授Dan Hicks在皮特河博物館攝影:Alecsandra Raluca Dragoi/The Guardian

展會資訊/展會

天津美術館:12月28日,天津美術館舉辦"艾瑪捐贈作品展"。艾瑪·安蒂耶夫斯卡娅于1931年3月19日出生于烏克蘭東部城市頓涅茨克(當時的斯塔裡諾)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母親是生物老師,父親是化學家和發明家。成年後,艾瑪定居在德國慕尼黑,獲得哲學和語言學碩士學位,并出版了幾本詩集和散文集。她于1956年在慕尼黑首次展出她的畫作,1989年在紐約首次舉辦個展,她的作品在德國,烏克蘭,瑞士,捷克共和國,美國,意大利,法國,以色列,巴西,加拿大等國家成為世界知名藝術家。許多國家的博物館和畫廊都收藏了她的畫作。艾瑪因為中醫而熱愛中國文化,出生于天津,父親是來自天津的德國人劉義松先生,并将她的作品捐贈給了天津美術館。展覽将于2020年2月29日閉幕。

新華社博物館日報(第213期):《飛花——世界珍稀蝴蝶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

"艾瑪捐贈作品展"展覽現場(圖檔:天津美術館)

湖南美術館:12月29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最美奮鬥——周靈軒先生百年藝術展"在湖南美術館舉行。展覽展出了200多件周靈軒的美術和藝術文獻作品,分為"青年戰歌"、"新中國風情"、"江山畫"和"滬祥情懷"四個部分,從不同角度切入周靈軒的藝術世界,試圖勾勒出一幅内向而樸素、平和而溫馨、跌宕起伏但意志堅定的奮鬥者形象。本次展覽是湖南美術館開幕之年唯一的個人藝術作品展,200多件珍貴的藝術和藝術文獻,不僅展現了周靈軒傑出的藝術成就和崇高的思想品格,也承載着民族記憶、民族精神和新時代的無限榮耀。展覽将持續至2020年2月20日。

新華社博物館日報(第213期):《飛花——世界珍稀蝴蝶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最美奮鬥——周靈軒先生百年藝術展"海報(圖檔:湖南美術館)

上海曆史博物館:12月27日,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和上海曆史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成谷夢心瑞英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及上海曆史博物館年展"正式啟動。展覽展出了來自全國兩個系列的87組年度繪畫作品,涵蓋了該國主要的年度繪畫流派和典型作品。展會期間還将舉辦雕刻印刷、猜燈籠拼圖等親子活動,在農曆年,為廣大市民送上傳統的新年大餐,讓博物館的觀衆感受到當年豐富的傳統風味。展覽将于2020年3月1日結束。

新華社博物館日報(第213期):《飛花——世界珍稀蝴蝶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

"成谷夢心瑞英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上海曆史博物館年度展"展覽現場(圖檔來源:上海曆史博物館)

山東博物館:2020年1月1日,山東博物館将舉辦"陳梗橋書法展"。陳特喬,1940年1月出生于山東省濟南市,原山東省博物館研究館員,從事古代書畫的鑒定和研究,還學過書法,師從陳佐黃、金玉、沈玉默先生。山東博物館以"陳梗橋書法展"為首個重點展于2020年推出,不僅因為陳特橋先生是山東文博社群重要的老專家,還因為國家書法的重擔。在本次展覽中,觀衆既能了解他研究書籍的曆史,了解書籍風格的全貌,又能了解他"沉着歡快"的書籍理念、"用書法服務社會"的理念以及他多年來對社會公益事業的貢獻。展覽将于3月19日結束。

新華社博物館日報(第213期):《飛花——世界珍稀蝴蝶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

杜甫的王嶽/陳特日橋(照片:山東省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12月24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館和天津自然博物館聯合主辦的"飛花——世界珍稀蝴蝶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本次展覽從"關于蝴蝶""蝴蝶的秘密""蝴蝶世界""蝴蝶文化"四個部分,到生物學、社會學等角度對蝴蝶的神奇和神秘進行立體诠釋。本次特别展覽展出了500多件珍貴的蝴蝶标本、300多幅精美的圖檔和豐富多彩的蝴蝶文化展品,向觀衆展示了各種蝴蝶世界和豐富多彩的蝴蝶文化。展覽将于2020年3月1日閉幕。

新華社博物館日報(第213期):《飛花——世界珍稀蝴蝶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

"飛花——世界珍稀蝴蝶展"展覽現場(圖檔:北京自然博物館)

行業釋出/專業刊物

12月23日,陝西省文物局與香港行政長官優秀教學獎教師協會簽署中國曆史文化研究交流合作協定。長期以來,陝西省文物局高度重視文物資源公共教育和社會服務職能,特别注重與香港的人文交流與合作。該協定的簽署标志着雙方建立了優勢互補、合作共赢的戰略關系,對進一步深化陝港在中國優秀曆史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具有深遠意義。根據簽署的《中國曆史文化研究交流合作協定》,雙方将通過為香港教師舉辦中國曆史文化訓練營、博物館文化教育進入香港校園、中國曆史文化講座和人員交流教育訓練等方式,在交流優秀中國傳統文化主題方面進行合作。

"文化遺産課堂教育聯盟"2019廣西崇珠研讨會近日舉行,崇竹市教育局與"文化遺産課堂"贊助商共同為基地學校甯明縣實驗學校"文化遺産課堂"揭幕。據了解,"文化遺産課堂"由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晨生先生題詞,謝晨生先生提出"通過科學研究了解文物的價值,通過教育手段在文物中發揮重要作用"為指導原則,通過教育, 文化考古、曆史和戲劇等領域志願專家組,于2015年11月5日正式成立。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已初步形成了水準輻射全國、縱向大、中、小格局。自課程開始以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的"文化遺産課堂",重點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引進社會資源,加強跨境合作,推動教育從教育遺産到遺産教育。

12月26日,廣東省博物館協會非國有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題委員會")在廣東省博物館召開成立大會。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與社會遺産司副司長劉立軍、廣東省博物館協會會長陳偉峰對會議表示祝賀,并為特設委員會揭牌。來自文博行業的80多名非國有博物館館長、代表和專家出席了會議。會議期間,特設委員會審議通過了《廣東省博物館協會非國有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條例》、《廣東省博物館協會專業委員會2020年工作計劃》,同意舉辦2020年廣東省非國有博物館研讨會,經文物行政部門登記并具有資質的非國有博物館參加。 進行年檢。截至目前,特設委員會有33個成員機關,基本覆寫全省代表性非國有博物館。

博物館每日聯系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新華社博物館日報》專欄由新華社客戶、國際博物館資訊中心和《美術館》雜志聯合制作,目前分為"熱點新聞"、"展覽資訊""行業釋出"三大闆塊,緻力于打造全球博物館資訊權威釋出平台。國内新聞主要針對大衆讀者,提供博物館熱點新聞、文化藝術發展及重要展覽資訊等内容,同時釋出新的行業政策、新趨勢。國際新聞聚焦全球博物館行業動态和趨勢,聚焦服務文化管理者和博物館從業者。

版權,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