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車庫有了“智慧大腦”,實作居民高品質充電

《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

于今年5月起正式施行,

其中對電動車停放和充電

做出明确規範。

電動車仍是當下不少居民

主要出行工具,

而老小區空間捉襟見肘,

如何滿足居民的停車需求?

又如何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充電服務?

靜安區大甯路街道540弄居民區通過

“智能車庫”的打造,

将電動車“請”出樓道,

讓“飛線充電”逐漸成為過去式。

車庫有了“智慧大腦”,實作居民高品質充電

走進靜安區大甯路街道540弄居民區,3米左右的小型充電車棚内,數十輛電動車整齊地停放着。來到智能車庫門前,掏出智能ic卡,“嘀”地一聲,鐵門應聲開啟,進入車庫,監控探頭、煙感報警器、滅火器等安全裝置一應俱全,停車位設定整齊有序。

據悉,自2018年美麗家園項目以來,在大甯路街道的指導下,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三駕馬車”齊心合力,開展“出樓進庫”“撤線進棚”行動,解決居民電動車停車、充電的老大難問題,将小區内原有的5個非機動車庫更新為“智能車庫”,建立23個小型充電車棚,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停車、充電服務,杜絕“飛線充電”等安全隐患。

車庫有了“智慧大腦”,實作居民高品質充電

一起來看看

他們是如何做的吧~

電動車亂象叢生

在靜安區大甯路街道540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周婷婷的記憶中,有很長一段時間,小區裡幾乎每棟樓都存在着“飛線充電”,一根根電線從樓上伸下來,仿佛進入“盤絲洞”,樓道口擠滿了電動車,既影響小區美觀,又存在引發火災的隐患。

“由于當初開發商的曆史遺留問題,部分車庫管理者私自搭建房屋用于長時居住,原本的非機動車庫逐漸變成了‘倉庫’,不僅占用停車資源,還存在安全隐患。”周書記說道。車庫不夠停,小區内可利用的通道空間也已全部被機動車占滿,電動車停車、充電難問題确實存在,“車進樓道”“飛線充電”似乎也是居民們的無奈之舉。

車庫有了“智慧大腦”,實作居民高品質充電

三駕馬車研讨非機動車綜合治理問題

舊車庫華麗“變身”

為滿足居民停車、充電的需求,在居民區黨總支的上司下,居委會決定采取行動,将非機動車庫内的無關物品和人員“請”出車庫。

然而,多次上門教育勸說效果都不理想,41号車庫的曹師傅告訴周書記:“住在車庫也實屬無奈,房東不打算續租了,還沒找好下一家,而且我平時幫居民修鎖配鑰匙也需要這個門面。”了解到曹師傅的苦惱後,周書記立即為曹師傅想辦法解難題,一邊調動各方資源,為曹師傅尋找合适的住處;另一邊,考慮到居民确實有修鎖配鑰匙等需求,而小區周邊也沒有這類服務,便在保安室旁開設了“便民服務點”,讓曹師傅為居民提供便民服務。“工作環境變好了,生活品質也提高了!”曹師傅高興地說道。工作穩定後,曹師傅還化身小區的義務安全員,與社群工作者和志願者們一起守護家園。

此外,居委會還聯系物業公司,動員車庫管理者們盡可能地“轉崗”,解決他們的生計難題,漸漸地,原本住在車庫的幾十名人員全部搬出了車庫。緊接着,街道牽頭開展聯合整治,将非機動車庫内原先居住區域全部拆除、恢複原貌,騰出了約300平方米的停車資源。

車庫有了“智慧大腦”,實作居民高品質充電

整治前

車庫有了“智慧大腦”,實作居民高品質充電

整治後

智能裝置齊上崗

停車需求初步滿足後,街道還請專業公司為5個非機動車庫新裝了154個智能充電樁,改造後的非機動車庫搖身一變成為“智能車庫”。你瞧,牆上這方方正正的盒子便是“智能充電樁”,左側閃爍的紅色數字對應下方插座,按下與插座對應的編号按鈕,便可給電動車充電,考慮到小區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這個充電樁還支援投币或刷儲值卡支付!

另外,在街道非機動車棚(庫)改造補貼的激勵下,業委會為小區内738平方米非機動車庫進行消防安全改造,新安裝了門禁、簡易噴淋、煙感報警器等消防器材。你看車棚上方還安裝了“火眼金睛”,别看這幾個不起眼的攝像頭,一旦發生火災,他立刻報警并将火災畫面傳輸到物業手機上,火災處理分秒必達。

車庫有了“智慧大腦”,實作居民高品質充電
車庫有了“智慧大腦”,實作居民高品質充電

正在車庫停車的老伯說:“這裡不僅友善安全,而且還不收管理費,我們都願意來這裡停車充電!”為友善離車庫較遠的居民充電,在周書記的提議下,居委會還在小區内安裝了23個小型充電車棚,實作電動車停放、充電的“最後一公裡配送”。

車庫有了“智慧大腦”,實作居民高品質充電

小型充電車棚

“飛線充電”終得解

周書記說:“電動車整治工作一直是小區治理的重難點,在今年施行的《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中明确規定,禁止電動車在門廳、共用走道、樓梯間、樓道等共用部位停放、充電。禁令之下,大家對電動車停放和充電規範的意識越來越強,保安紛紛化身‘社群交警’,居民則變成‘朝陽群衆’,看見有車主在外充電的,都會立即制止,對多次提醒仍不改正的還會貼單提醒。”此外,居委會還利用小區宣傳欄、公衆号等宣傳平台普及電動車火災防範常識,逐門逐戶發放安全告知書,定期清理小區内“僵屍車”等,疏堵結合,大力整治電動車亂象。在這樣的管理下,現在電動車進樓的現象大為改善,偶爾有在小區内臨時停一下的,也會讓他們停到車庫裡去。

車庫有了“智慧大腦”,實作居民高品質充電
車庫有了“智慧大腦”,實作居民高品質充電

接下來,街道在深化宣傳教育的基礎上,會繼續武裝“智慧大腦”,探索用科技手段及時發現違規充電現象,“雷達”探測電瓶入戶充電、飛線充電,解決違規充電最後一公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