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臨終前說:此人不除,蜀國必亡!諸葛亮沒聽導緻蜀漢滅亡

人稱“卧龍”的諸葛亮,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不過,諸葛亮也有失算的時候!其實在劉備去世之前,就曾對諸葛亮說過“此人”不除,蜀國必亡,但諸葛亮卻沒聽進去,導緻損兵折将,下場超慘!

劉備臨終前說:此人不除,蜀國必亡!諸葛亮沒聽導緻蜀漢滅亡

▲諸葛亮雖然神機妙算,但也有誤判的時候!(示意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而劉備所說的“此人”正是馬谡;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侍中馬良之弟,三國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随劉備入蜀,曆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

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谡才氣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不過,建興六年(228年),馬谡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緻街亭失守,蜀軍撤軍後,馬谡被諸葛亮處死。

劉備臨終前說:此人不除,蜀國必亡!諸葛亮沒聽導緻蜀漢滅亡

▲馬谡在街亭一役被諸葛亮任命為先鋒,很多蜀國老将都不服。(示意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話說劉備去世之前,就曾對諸葛亮說過“馬谡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甚至還認為馬谡不除,蜀國将滅。然而,諸葛亮與馬谡情同父子,怎可能聽進劉備的話呢!

果然,在《街亭一役》中,久經戰場的老将魏延、吳壹等,都認為馬谡不适合當先鋒,諸葛亮卻違背衆人意見提拔馬谡,還任命馬谡為先鋒,而馬谡空有理論,沒有實戰經驗,不僅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更是固執己見,不聽老将王平的勸谏,最終大敗收場,讓蜀軍敗走退回漢中,也讓諸葛亮最後不得不淚斬馬谡,以平息衆怒。

劉備臨終前說:此人不除,蜀國必亡!諸葛亮沒聽導緻蜀漢滅亡

▲諸葛亮運籌帷幄,連敵人都敬佩他的才華,但他卻看錯了馬谡,讓北伐失利。(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其實,劉備如此不喜歡馬谡也是有原因的,站在君主的角度,當時馬谡的哥哥馬良已經受到了重用,手握兵權,若是馬谡同樣大權在握,國家大部分的兵權豈不是都被馬家給掌握了,這為一不妥。

再者馬谡雖自幼刻苦研讀兵法,在行軍打仗上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軍情變化瞬息萬變,空有理論沒有實戰經驗也是很危險的,果然這一點被劉備料中了!

而最後為了整肅軍紀,諸葛亮隻能揮淚斬馬谡,也算是間接遵守了劉備的遺願,但北伐是以遭受莫大打擊,損兵折将,也讓諸葛亮後悔當時沒有聽劉備的話。

劉備臨終前說:此人不除,蜀國必亡!諸葛亮沒聽導緻蜀漢滅亡

▲諸葛亮最後隻能揮淚斬馬谡,算是間接遵守了劉備的遺願。(示意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據《三國志‧馬谡傳》中注《襄陽記》載,馬谡臨死前寫信給諸葛亮道:“明公您視馬谡如同自己的孩子,馬谡亦視您為父親。希望您能仿效堯誅鲧而用禹之義,也不枉我們平日的交情,馬谡雖死也無恨于黃泉。”馬谡死後,軍中十萬人為其落淚,諸葛亮亦痛哭,并親自為其祭祀,也照顧馬谡遺孤一生。

當時蔣琬在漢中向諸葛亮說:“以前楚文王殺成得臣,然後晉文公聽到這件事情相當高興,天下還沒一統,就殺了這樣智慧謀略的策士,怎一點都不可惜啊!”于是諸葛亮流淚反駁:“孫武當時能勝任天下人的原因,就是用法明确。當時揚幹亂了法律,魏绛就殺了他的仆人。現在四海分裂,才開始出兵打仗,如果現在還恢複那些廢法,我們還用來讨賊(曹魏)做什麼啊!”

劉備臨終前說:此人不除,蜀國必亡!諸葛亮沒聽導緻蜀漢滅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