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美到窒息的電影《至愛梵高》上映來好評不斷。但是,導演為什麼挑選這些畫作?這些人物跟梵高到底有關系嗎?電影中發生的故事是真的嗎?

我們和導演休·韋爾什曼詳細聊了聊這7年拍攝的艱辛曆程,并且對照劇情和導演夫婦多年研究的史實,帶大家來一次電影和真實藝術的比較閱讀。

看完這篇,再去刷《至愛梵高》,你會别有收獲!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仰望梵高

文 東甯

《至愛梵高》的女導演多洛塔·科别拉15歲就寫過一篇論文,探讨精神疾病和創造力的關系,梵高正是她重點研究的案例。她苦心鑽研幾十年,可以說是充分了解畫家心中的孤獨與抑郁。

後來,她遇見了未來老公休·韋爾什曼。休已經是一個相對成熟的動畫制作人,作品《彼得與狼》拿了奧斯卡獎最佳動畫短片。兩人一拍即合,開始了拍攝《至愛梵高》的7年征程。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56800張油畫組成的電影引起了無數人對文森特·梵高的懷念,那位貧窮而偉大的畫家終于不再隻是38幅朦胧的自畫像。梵高轉身的鏡頭,讓很多人忍不住眼淚滑落。

為了拍攝電影,兩位導演用盡了心力。多洛塔前前後後搬了21次家,資金緊張時隻能借住在親戚那裡。這或許就是藝術的魅力。為了梵高回頭的那個凝視,等待7年又何妨。

梵高給弟弟的信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劇情- 《至愛梵高》中,梵高的房東發現了一封梵高生前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交給了老郵差約瑟夫·魯林,魯林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将這封信送還給提奧。于是郵差阿爾芒開啟了送信的旅程,在途中遇到了形形色色參與過梵高生活的人。逐漸熟悉了這位畫家後,阿爾芒開始探尋梵高真正的死亡原因。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現實- 最初想要将梵高畫作制作成動畫時,對兩位導演最大的挑戰其實不是完成56800張油畫的創作,而是如何為梵高的畫作寫出最動人的故事。

兩個人思考了很久,直到休為了欣賞梵高信件的副本,在倫敦排了整整3個半小時的隊,突然想到用信作為引子講述梵高生前最後6周發生的故事。

弟弟提奧·梵高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劇情- 影片中阿爾芒苦苦尋找的收信人,是文森特·梵高最親密的弟弟提奧·梵高。提奧在哥哥去世6個月之後也離開了人世。郵差隻能将信轉交至他的遺孀手中。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現實- 梵高生前的信件是如今探讨其生平的重要證據。《梵高書信全集》中收錄了902封信,其中650多封是寄給弟弟提奧的。提奧是梵高最親密的家人和朋友,一生崇拜着自己的哥哥,堅信他會在未來有很高的成就。梵高在法國南部小城阿爾勒期間,提奧每個月會寄來150法郎支援梵高作畫,同時資助了高更、貝爾納等畫家,幫助哥哥在“黃房子”中組建理想中的“畫家之家”。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文森特·梵高去世後,提奧瘋狂地紀念哥哥,辦畫展,參訪舊友,策劃出版傳記,行為舉止越來越像文森特。直到6個月後,提奧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1914年,提奧的妻子在改嫁後,将他的遺骨遷至梵高的墓邊,并且将梵高與提奧之間的往來信件編輯成冊出版了《親愛的提奧》。隻可惜梵高并沒有為提奧畫過畫,隻有上面這一幅梵高的自畫像,被一些研究員認為實際上畫的是提奧,畫面上胡子的顔色、臉型和耳朵的形狀和梵高有很明顯的差別。不過這一觀點還有待商榷。

送信人阿爾芒·魯林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劇情- 阿爾芒是片中的男主角,本來對梵高沒什麼好感,父親苦口婆心說服了他去送信。在途中,随着阿爾芒無限靠近梵高的生活,他對這位畫家的認識也有了改觀。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現實- 梵高在阿爾勒認識魯林一家時,阿爾芒正在當鐵匠學徒。後來他參軍到北非突尼西亞服役。梵高曾經為老魯林和他的家庭成員畫過很多的畫。但是與阿爾芒并沒有太多的交流。

老郵差約瑟夫·魯林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劇情- 片中希望阿爾芒送信的是老郵差約瑟夫·魯林,是梵高生前的好友。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梵高為約瑟夫·魯林畫過很多肖像畫

-現實- 1888年到1889年期間,梵高居住在阿爾勒的“黃房子”,這段時間也是梵高的創作高峰期。約瑟夫·魯林的大家庭讓梵高多少得到了家的安慰。直到後來高更搬進了“黃房子”,性格和藝術上的分歧導緻兩人沖突連連,一向喜歡自責的梵高,将所有錯誤攬在了自己的身上,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被送進了精神病院。最後也正是老魯林将梵高接回了家。

衆多老郵差肖像中《約瑟夫·魯林肖像》被瑞士藏家以私售形式,以5800萬美元賣給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星空下的咖啡館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劇情- 《至愛梵高》的畫幅比例使用的是“學院比例”,這是1940年代好萊塢盛行的膠片比例,1.37:1。梵高使用不同尺寸的畫框,而這一電影畫幅比例更接近于梵高最常使用的畫框比例,這也是為什麼在的熒幕上觀看,兩側會有黑色的遮幅。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現實- 這幅《星空下的咖啡館》是梵高很出名的畫作,畫中的咖啡館是梵高在阿爾勒經常光顧的地方。多洛塔和休擔待不起對它的任何改動,于是他們采用移動鏡頭向觀衆完整展現了這幅有些長的傑作。

畫具商店老闆唐吉老爹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劇情- 唐吉老爹是梵高在巴黎時認識的畫具商店老闆,《至愛梵高》中他向阿爾芒講述了梵高和弟弟提奧之間的故事。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現實- 現實中的唐吉性格親切溫和,允許畫家賒賬。店中時常幫畫家們擺放畫作,畢沙羅、塞尚和高更的畫也常在店裡出現,當然,櫥窗中也曾擺過梵高的一幅畫。老爹是欣賞梵高的,梵高自殺後也參加了他的葬禮。

唐吉老爹背景中看似與油畫有些沖突的東方元素,是梵高臨摹的日本浮世繪版畫。當時東方藝術的流行在梵高的畫作中經常可以感受得到。梵高也經常到唐吉的商店購買浮世繪。

通宵營業的夜間咖啡館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劇情- 影片中阿爾芒在一個咖啡館睡了一晚,這裡的情節設定很合理,因為這家咖啡館就是以通宵營業出名的。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現實- 這幅《夜間咖啡館》久負盛名,目前收藏在荷蘭的克勒米勒博物館内。畫面中描繪的咖啡館是梵高在阿爾勒搬入黃房子之前居住過的,24小時營業,這幅畫正是梵高花了兩個通宵創作的。現如今這家蘭卡散爾咖啡館依舊存在于法國阿爾勒的形式廣場上。

加歇醫生的女仆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劇情- 阿爾芒到達奧威爾(著名的梵高小鎮)後,遇到了加歇醫生的女仆,這位女士對梵高極度厭惡,梵高生前古怪抑郁的性格就是由這位女士傳達的。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現實- 女仆的形象取材于著名油畫《麥前的農婦》,這幅畫也是梵高賣價最高的作品之一,被美國一位賭場俱樂部和房地産公司老闆斯蒂芬·永利以4750萬美元收入囊中。至于這位農婦生前是不是像女仆一樣厭惡梵高就不得而知了。

瑪格麗特·加歇小姐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劇情- 加歇小姐在《至愛梵高》對梵高很是欣賞,是能夠解讀梵高内心的知己。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現實-《在彈鋼琴的瑪格麗特·加歇》是1889年-1890年梵高居住在巴黎附近的奧維爾時創作的。這幅畫長1米寬50厘米,其比例在繪畫中比較少見。為了更好地呈作品的原始效果,導演想象着梵高從屋外望着屋内的瑪格麗特,為她畫畫的場景,于是将門框作為前景。

這幅作品是梵高的得意之作。他曾經在信中提到過“作這幅人像畫很愉快”。至于加歇小姐本人,對這幅畫并不滿意。她覺得背景的綠色太過奇怪。現實中加歇小姐對梵高也是比較提防,隻幫梵高做過一次模特。

拉烏旅館的艾德琳·拉烏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劇情- 阿爾芒到達奧維爾後住在了梵高當時居住的拉烏旅館。在這裡,拉烏家的大女兒向他描述了梵高的最後一段時光。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現實- 艾德琳·拉烏是拉烏旅館老闆的大女兒,梵高當年是在拉烏旅館的房間去世的。梵高為她作畫時艾德琳隻有12歲,梵高去世時小姑娘也隻有13歲,是以關于梵高的一切,艾德琳大部分是從父母那裡聽來的,後來她接受了無數次的采訪,關于梵高的内容也開始出現前後沖突,與加歇家的說法口徑不一緻,使梵高在奧維爾這段時期的故事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拉烏旅館也被經營成了百年老店,當然現在變成了旅遊景點。

馬蘇裡醫生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劇情- 阿蘇芒開始懷疑梵高并非死于自殺後,找到了馬蘇裡醫生。醫生引出了文森特死亡的另外一個版本——誤殺。馬蘇裡醫生認為梵高的傷口是從一個罕見的傾斜角度射人身體,停留在脊柱附近,讓人不得不懷疑,槍是遠距離射入體内的。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現實- 這一段取材于《在椅子上》,是梵高在聖·雷米瘋人院接受精神治療時畫的。畫面中的老頭是一位住在精神病院的無名老兵。運用這一形象,導演引出了梵高死于誤殺的猜想。

纨绔子弟雷内·薩克裡頓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劇情- 很多人懷疑是雷内·薩克裡頓誤殺了梵高。這位纨绔子弟在奧維爾總是捉弄梵高。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現實- 這幅《戴寬邊帽的男孩》被推測可能是雷内的速寫圖。雷内在奧維爾生活随身也佩戴手槍。梵高去世後,他們舉家搬走了。

雷内後來成為一個很成功的銀行家,活着時也曾接受過采訪讨論梵高。他沒有親口承認過自己的誤殺行為,事情的真假還有待讨論。

梵高的醫生保羅·加歇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劇情- 影片的最後保羅·加歇醫生終于隆重登場了。他本身是個沖突體,與梵高的關系也很具争議。他是梵高在奧維爾小鎮的主治醫生,一位精神病專家。他羨慕梵高的才華,無比熱愛梵高的作品,甚至自己臨摹。他堅持認為是梵高自己放棄了生命,責怪自己将提奧患有梅毒這件事情告訴了梵高,讓梵高意識到自己是弟弟的拖累,最終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現實- 加歇醫生熱愛藝術,和很多印象派畫家都有交情,畢沙羅和塞尚都是他的座上賓。他本人的性格卻是神經過敏,容易沖動。梵高寄給提奧的信中經常提起加歇醫生,有的時候說“他比我病得還嚴重”,有時候說,“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醫生,他的職業和信仰激勵着他。”

梵高将子彈射入體内後,加歇醫生和一名當地的獸醫商量後選擇了保守治療——條件不允許,是以什麼也沒有做,任憑梵高的生命一點點消逝。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梵高為加歇醫生創作過兩幅畫像,其中一幅(另一幅收藏于巴黎奧賽美術館)在1990年佳士得拍賣會以8250萬美元成交,被日本大昭和紙制的前總裁齊藤良平拍走,然而齊藤良平負債死去後,這幅畫在國際藝術市場上消失,至今下落不明。這幅畫可以說是梵高最值錢的作品。

那些梵高到過的地方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影片中還有很多梵高曾經走過的地方,1886年梵高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美術學院學完畫畫後,同提奧前往巴黎。《德拉加萊特的紅磨坊》就是巴黎街景的一角。巴黎之行成為梵高藝術上的轉折點,他接觸到早期印象畫派藝術,改變了自己原先陰郁的畫風。也發現自己唯一深愛的東西就是色彩,輝煌的、未經調和的色彩。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阿尼埃爾賽納河大橋》是梵高在巴黎與弟弟居住時畫的。1887年當代法國藝術運動期間,他結識了圖魯茲·勞特累克、高更、畢沙羅、修拉和塞尚,并參加印象主義畫家們的集會,從馬奈、莫奈、雷諾阿的光色變幻的色彩價值中受到啟發。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1888年離開弟弟的梵高,在阿爾勒開始了新的創作,《羅納河上的星夜》展示了阿爾勒的羅納河上的夜景。

他開始認為作品的真正價值在于誠實展現個人的感受,将強烈的情感融入中畫作,他在給提奧的信中說道:“我經常神志不清,意識不到自我,畫面就像夢幻一樣沖我而來。”《向日葵》也是在這一時期創作的。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1889年2月,梵高第二次精神病複發。他白天在自己工作室裡畫畫,到了晚上住進醫院。阿爾城的一些居民遞交了一份申請:請求當地政府對梵高進行隔離。同年5月,梵高第三次發病,他自願來到離阿爾勒25公裡的聖·雷米。

著名的《星夜》(《星空》,又名《星光燦爛的夜空》)正是1889年5月梵高在聖雷米接受精神治療時創作的。也就是這個時候,梵高不在重點強調印象派的光影,開始融入強烈的個人情緒,向表現主義靠落。這幅畫也是梵高少有的,不靠直接觀察對象,而是用虛構的形與色,憑想象創作氛圍的作品之一。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後身家上億,生前卻窮困潦倒

1890年梵高梵高搬到奧維爾接受加歇醫生的治療。

《麥田群鴉》是梵高臨死前的幾幅作品之一,很多人誤以為這是梵高最後一幅作品,甚至說正是在描繪這幅畫時飲彈自殺,但是并沒有證據支撐。不過這幅畫确實是梵高自殺的同一個月畫的,畫面壓抑嚴酷的天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梵高狂躁激烈的内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