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樹木裡面,我們經常見到并熟悉的果樹,大都是雌雄同株的,像桃樹、杏樹、梨樹等,雌雄異株的樹木,常見的也有不少,像毛白楊、柳樹、銀杏樹、桑樹、楮樹等。雌雄異株的樹木,性别界限分明,分工也明确,雄樹隻開雄花,負責生産花粉并授粉,雌樹呢,則專開雌花,接受花粉,同時肩負着孕育下一代的重任。
臭椿樹也屬于比較典型的雌雄異株的樹種,正是因為這一點,我才一直誤以為名字中有椿的樹有三種:香椿、臭椿(樗)和椿樹。
原來,小時候老家的院子裡長着的那一棵高大粗壯的老椿樹,就是臭椿,而且還是臭椿中的雄樹。在我的記憶中,那棵老椿樹樹幹粗壯,樹冠巨大。春天的時候,先長出綠油油的葉子,等葉子長好了,就開始在枝梢冒出花序,當整個樹冠都枝葉密實起來,那些花序上也開始有一朵一朵的小花零星着開,然後就是滿樹的細密密的淡黃綠色小花在開。那滿樹的椿花開放時候的散發的濃郁氣味,有人特别厭惡,也有人喜歡,對于我來說,聞起來并不覺得難聞,那是我童年時就熟悉的氣味,那是親切的氣味,是童年時家鄉小院的氣味。而椿花落地的那種簌簌聲,那種紛紛開且落的美好,也是我童年時再熟悉不過的美好場景了!不僅椿花落下,再過一段時間,連同那長長的梗子也會落下來。每每椿花、椿梗落地,小時候的我們,就會念叨着祖母教的小小歌謠:“椿花落地,要吃燎麥穗;春花落梗,要吃白面餅。”在鄉村,大地上的許多植物,都是可以這樣互為見證、互相聯系起來的,然後通過朗朗上口的小謠曲,廣為人知。
無論是雌花還是雄花,臭椿的花序都是圓錐花序,大約30厘米左右,淡淡的雅緻的黃綠色的小花錯落有緻地簇擁在花序上。相較于其他樹木的雌花,臭椿的雌花還有一點點的特殊,那就是它有着敗育的雄蕊,可以勉強稱為“兩性花”。但是,在作用上,又隻能起着雌花的作用。
臭椿雌花花謝後會結出嫩綠色的翅果,等到了秋天後,那些一大串一大串的嫩綠色翅果,就會變得紅豔動人,嬌媚可愛,遠遠看去,還特别賞心悅目,也是秋天裡一道亮麗的風景呢!一片片翅果變老曬幹之後,就變成了黃褐色,雖然不能食用,但是可以入藥的。
老家的人們平時稱為椿樹的,其實就是臭椿樹和香椿樹,可能因為香椿樹在當時比較少見,春天裡鮮嫩的樹葉子是難得的美味,又香氣襲人,是以說到香椿是要在前面着重加上一個“香”字的。那麼,我所說的三種椿樹,其實嚴格地說來,隻有香椿樹和臭椿樹兩種了。
從兒時就熟悉、就天天見到、就司空見慣的臭椿樹,直到四十多年後的今天,我才算比較多地了解了它們。是的,我也隻是比較多地了解它們,在它們的身上還有更多的秘密,為我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