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上司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儀叟,别号省心。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一生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曆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撚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争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醜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病逝于北京。

對于李鴻章的評價,自民國以來,人們對他就是褒貶不一,但大多數人認為,至少李鴻章他對中國的現代化程序是做出了貢獻的。就拿的的洋務運動,就大大促進了中國的現代化程序。除此以外,他對廣東的黑惡勢力的打壓,也可以說是居功至偉。從古至今,黑社會就不被人所接受。因為黑社會不僅嚴重威脅到普通的百姓的命,有的時候更是關系到政府的政權問題。
李鴻章奉命到廣州治頓社會治安,實則剿滅康有為、梁起超一衆革命餘黨,老而愈辣的李鴻章以雷霆之勢,采用鐵與血的方式剿滅了廣東的黑社會。據說李鴻章當年誅殺黑社會團夥六萬餘人,幾乎無日不殺,無月不斬,很快廣州的社會治安情況得到好轉,黑惡勢力大大衰弱!
他剛到廣州,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就是廣州的革命黨和黑社會攪在一起,在兩廣地區異常猖獗。面對這種情況,不僅慈禧太後要求李鴻章着手剿滅兩廣地區的革命黨,而且洋人要求李鴻章盡快剿滅侵擾洋人的黑社會。 自入清以來,廣東長期活躍着号稱“反清複明”的衆多地下幫會。但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幫會的反清色彩逐漸褪去,又随着大量打家劫舍的盜匪紛紛加入,昔日的幫會也就成了純粹的黑社會。到了晚晴,情況變得更糟。清廷一方面要應對列強入侵,一方面要肅清沿海匪患,于是就必須招兵買馬擴充軍警力量。而當時的清廷,财政十分困難,内憂外患稍有好轉時,又不得不立即遣散這些新募的軍隊。這些被遣散的軍人,因為沒有出路,很多最終都帶着武器加入了地方幫會。 李鴻章為了盡快剿滅廣東的革命黨和黑社會,他主要采取了兩大殺手锏。一是李鴻章立即整頓當地團練、保甲,派兵清鄉,最為特别是是他設立了專門的打黑機構——緝捕總局,并在各地開設派出機構,以便就地審判。二是李鴻章為此專門跟慈禧太後要了“暫複就地正法舊章,以遏制廣東盜匪日熾”的政策。也就是說以前地方殺人都要上報給皇帝,由中央司法機構核查,而現在李鴻章現在直接給了李鴻章,李鴻章就可以直接審判殺人。
雖說李鴻章到任後,手段比較霹靂,但歸根結底,還是裱糊匠的性質,隻是他的聲威大些,動靜大些。 李鴻章去廣東,帶了一個重要的助手。此人名叫劉學洵,昔日的廣東“賭王”,在廣東号稱“劉三國”——文可華國,富可帝國,妾可傾國。 因為劉學洵過去曾在廣東承包過“闱姓”賭博,對廣東各種明暗勢力又非常熟悉,有他輔助,李鴻章施展起所謂的霹靂手段要從容的多。 在李鴻章使用的霹靂手段中,除了上述幾個慣用手段,較特别的是,李鴻章憑借他的聲威,向朝廷要到了“就地正法”權。 這一點對地方匪盜的威懾力還是很大的,李鴻章之是以能在半年内處決那麼多人,歸根結底也在這裡,在地方,他握有完全的生殺大權。 當然,作為善于駕馭局面的朝廷重臣,李鴻章肅清地方,也不是一味地殺人,他很懂得剿撫并用,也很注意分寸。 簡單說,就是能撫則不殺,隻殺真正窮兇極惡的黑幫分子,不碰帶有革命黨性質的争議人物。 照梁啟超的評價,李鴻章在廣東那半年,群盜懾其威名,或死或逃,地方亦賴以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