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病逝于北京。

对于李鸿章的评价,自民国以来,人们对他就是褒贬不一,但大多数人认为,至少李鸿章他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做出了贡献的。就拿的的洋务运动,就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除此以外,他对广东的黑恶势力的打压,也可以说是居功至伟。从古至今,黑社会就不被人所接受。因为黑社会不仅严重威胁到普通的百姓的命,有的时候更是关系到政府的政权问题。
李鸿章奉命到广州治顿社会治安,实则剿灭康有为、梁起超一众革命余党,老而愈辣的李鸿章以雷霆之势,采用铁与血的方式剿灭了广东的黑社会。据说李鸿章当年诛杀黑社会团伙六万余人,几乎无日不杀,无月不斩,很快广州的社会治安情况得到好转,黑恶势力大大衰弱!
他刚到广州,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就是广州的革命党和黑社会搅在一起,在两广地区异常猖獗。面对这种情况,不仅慈禧太后要求李鸿章着手剿灭两广地区的革命党,而且洋人要求李鸿章尽快剿灭侵扰洋人的黑社会。 自入清以来,广东长期活跃着号称“反清复明”的众多地下帮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帮会的反清色彩逐渐褪去,又随着大量打家劫舍的盗匪纷纷加入,昔日的帮会也就成了纯粹的黑社会。到了晚晴,情况变得更糟。清廷一方面要应对列强入侵,一方面要肃清沿海匪患,于是就必须招兵买马扩充军警力量。而当时的清廷,财政十分困难,内忧外患稍有好转时,又不得不立即遣散这些新募的军队。这些被遣散的军人,因为没有出路,很多最终都带着武器加入了地方帮会。 李鸿章为了尽快剿灭广东的革命党和黑社会,他主要采取了两大杀手锏。一是李鸿章立即整顿当地团练、保甲,派兵清乡,最为特别是是他设立了专门的打黑机构——缉捕总局,并在各地开设派出机构,以便就地审判。二是李鸿章为此专门跟慈禧太后要了“暂复就地正法旧章,以遏制广东盗匪日炽”的政策。也就是说以前地方杀人都要上报给皇帝,由中央司法机构核查,而现在李鸿章现在直接给了李鸿章,李鸿章就可以直接审判杀人。
虽说李鸿章到任后,手段比较霹雳,但归根结底,还是裱糊匠的性质,只是他的声威大些,动静大些。 李鸿章去广东,带了一个重要的助手。此人名叫刘学洵,昔日的广东“赌王”,在广东号称“刘三国”——文可华国,富可帝国,妾可倾国。 因为刘学洵过去曾在广东承包过“闱姓”赌博,对广东各种明暗势力又非常熟悉,有他辅助,李鸿章施展起所谓的霹雳手段要从容的多。 在李鸿章使用的霹雳手段中,除了上述几个惯用手段,较特别的是,李鸿章凭借他的声威,向朝廷要到了“就地正法”权。 这一点对地方匪盗的威慑力还是很大的,李鸿章之所以能在半年内处决那么多人,归根结底也在这里,在地方,他握有完全的生杀大权。 当然,作为善于驾驭局面的朝廷重臣,李鸿章肃清地方,也不是一味地杀人,他很懂得剿抚并用,也很注意分寸。 简单说,就是能抚则不杀,只杀真正穷凶极恶的黑帮分子,不碰带有革命党性质的争议人物。 照梁启超的评价,李鸿章在广东那半年,群盗慑其威名,或死或逃,地方亦赖以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