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一參加紅軍就當上副師長,離隊之後很後悔,抗戰時常德會戰犧牲

1955年我軍為了正規化建設,舉行了授銜和授勳儀式,特别是一級八一勳章的要求非常高,必須是當過紅軍師一級幹部的才有可能獲得,可見,紅軍師級以上幹部的含金量是很高的,要提拔到師級幹部必須有資曆和戰功。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也有特殊的案例,比如今天我們介紹一位,從來沒有當過基層紅軍,而是一參加紅軍便被任命為副師長。他便是曾經擔任紅五軍團第14軍41師副師長的張惠民。

他一參加紅軍就當上副師長,離隊之後很後悔,抗戰時常德會戰犧牲

張惠民是1931年12月,跟随趙博生、董振堂率領的1.7萬人參加甯都起義,調轉槍口集體參加紅軍,後來這支部隊經過整編和軍事訓練,被稱為紅五軍團,是當年戰鬥力很強的一個主力軍團,這支隊伍起義後參加的反“圍剿”作戰,非常英勇,特别是在贛州戰敗和漳州戰役的出色表現,很到紅軍高層上司人的一緻稱贊。特别是在幾年後的紅軍長征中,紅五軍團被上司人尊稱為“鐵流後衛”,他們英勇善戰,讓敵人聞風喪膽,建國後,這支隊伍湧現出了衆多的開國将軍和省部級以上的上司幹部。

他一參加紅軍就當上副師長,離隊之後很後悔,抗戰時常德會戰犧牲

當然,一參加紅軍就被任命為副師長的張惠民,卻在他參加紅軍不久,因為種種原因離開了紅軍隊伍,不想當這個副師長了,決定回到老家種田為生。他在家種田的日子裡,鄉鄰們都稱他廉潔清明,平易近人,對窮苦人家,非常同情,即使以前和自家有過節的人,也不記舊怨,慷慨幫助。

他一參加紅軍就當上副師長,離隊之後很後悔,抗戰時常德會戰犧牲

樹欲靜而風不止,雖然張惠民不當紅軍回到老家,想要過田園和平日子,畢竟是名聲在外,當時,處于白區的他老家的一些國民黨的軍官還是找上門來,身不由己的他隻好再次從軍,這次參加的是國軍楊虎城部,并擔任團附一職,在這期間,他痛定思痛,非常後悔自己當初不該離開紅軍,并特此賦詩一首:

他一參加紅軍就當上副師長,離隊之後很後悔,抗戰時常德會戰犧牲

追惜往事痛前非,心未酸時淚已垂。此生盡被功名誤,壯士都随歲月催。

他一參加紅軍就當上副師長,離隊之後很後悔,抗戰時常德會戰犧牲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之後,張惠民跟随部隊開赴抗戰前線,參加了非常有名的“台兒莊會戰”。由于他在戰場上的功績,他也是以晉升為團長,接着又升任上校副旅長。

他一參加紅軍就當上副師長,離隊之後很後悔,抗戰時常德會戰犧牲

1943年11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張惠民率部與兄弟部隊一起,依托陣地對敵人節節頑強阻擊,遲滞日軍進攻,給敵重大消耗。當時,張惠民擔任3師9旅上校副旅長,由于少将旅長賴傳湘身體有病,經常離開部隊治病,實際上由他全權指揮這支部隊參加會戰,他為此得到上級的嘉獎。

他一參加紅軍就當上副師長,離隊之後很後悔,抗戰時常德會戰犧牲

其時,日軍6萬人分三路向常德進攻,這座湘西重鎮,是當地的貨物的集散地,當時設防常德部隊自知擋不住,常德危在旦夕,時駐防衡山一帶的第十軍張惠民等部奉命火速前往增援。

他一參加紅軍就當上副師長,離隊之後很後悔,抗戰時常德會戰犧牲

張惠民經七天長途行軍,終于抵達德山以南70裡的山丘與叢林,即與日軍展開戰鬥,一部為左翼,張惠民一部擔任正面攻擊,經過艱苦奮戰,先挫敵于常德之趙家橋,迫使日軍率第九團為第三師之前衛,“”。日軍第三師團與第十三師團一部近萬人後退30多裡。翌日,後退的日軍盼來了援軍,随即開始撲,頓時,各線部隊開始了激烈的戰鬥。

他一參加紅軍就當上副師長,離隊之後很後悔,抗戰時常德會戰犧牲

張惠民接受的任務是反攻日軍占領的德山,此山位于常德東南10裡處,是沅江南岸唯一制高點,常德的重要屏障,日軍已經牢牢控制了此山,當時,張惠民部來到鹿角坪、鄢家沖一線,計劃對德山強攻,經過雙方争奪十數次血戰,終于奪回德山。為此,戰區司令長官還特此頒來嘉獎電:“慶詳師血戰克德山,忠勇表天地,特獎10萬元”。

他一參加紅軍就當上副師長,離隊之後很後悔,抗戰時常德會戰犧牲

然而,失掉這戰略重地的日軍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不久之後,日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德山陣地進行猛攻,而且還且縱毒助戰,上級電令張惠民部守德山,他與戰士們沉着應戰,敵屢攻不下。

他一參加紅軍就當上副師長,離隊之後很後悔,抗戰時常德會戰犧牲

然而,勢在必得的日軍又增派兵力,在飛機支援下,向德山南面陣地狂轟濫炸,同時,以機槍、迫擊炮猛烈攻擊,又縱毒猛攻,一時張惠民部陷入孤立無援、彈盡糧絕的境地。戰至傍晚,張惠民各部陣地悉被炸壞,整營整營的隊伍全部陣亡,面對這種情況,張惠民振臂高呼:“這正是我們報仇雪恨的時候,不成功便成仁!”聲尚未竭,身中數彈,英勇殉國,時年38歲。在他犧牲之地,至今還立着石碑。

他一參加紅軍就當上副師長,離隊之後很後悔,抗戰時常德會戰犧牲
他一參加紅軍就當上副師長,離隊之後很後悔,抗戰時常德會戰犧牲

張惠民烈士,原名張志潤,陝西平利縣沖河鄉張家灣人,他少年考入平利縣第一進階國小。他為人誠樸,喜愛曆史課,特别愛聽民族英雄的故事,痛恨清政府腐敗無能,喪權辱國。學校一畢業,便投身軍營,從此開始戎馬生涯,先後擔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務,中原大戰後,所部改編為第二十六路軍,奉命進駐江西甯都圍剿紅軍,他的職務是少校團附。二十六路軍在甯都起義時,張惠民表示堅決支援棄暗投明,由于他的思想進步,起義成功之後任命為紅軍副師長,可惜的是走錯了一步,離開了紅軍隊伍。

他一參加紅軍就當上副師長,離隊之後很後悔,抗戰時常德會戰犧牲
他一參加紅軍就當上副師長,離隊之後很後悔,抗戰時常德會戰犧牲

張惠民犧牲後,遺體安葬于長沙嶽麓山,國民政府追贈他為陸軍少将。建國後,由于他抗擊外來侵略者立下的功績,被國家民政部準許為革命烈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