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封建藝術熄滅前的一次回光返照:淺論金農及揚州八怪的書畫藝術

作者:松風閣書法日講

說起"丁百萬"家族,山東黃縣人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鼎盛時期,丁氏家族豪華建築覆寫大半個黃縣城,其當鋪、錢莊遍及全國11個省市,資産相傳等于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成為山東首富。1947年,膠東地區進行土改,丁氏逃亡,丁家長工将兩捆沒人要的字畫帶回家,裝裱過的字畫不适合燒火,丢在自己家的閣樓上,這一放,就是十幾年。

封建藝術熄滅前的一次回光返照:淺論金農及揚州八怪的書畫藝術

1963年,煙台市博物館從業人員到此地征收文物,發現長工老林提供的70多幅字畫中,有53幅是比較有價值的,其中有一件作品使用傳統筆墨"寫"出來的繪畫作品,畫中運用"遊絲描""金錯刀"等技法,顯示出了極高的藝術價值。著名文物鑒賞家張伯駒先生到煙台,見到這幅作品時,大為震驚,這幅畫他尋找了40多年,原以為早已流失海外,沒想到卻完好地收藏在煙台,感慨萬千,可謂一嘗夙願。張伯駒先生口中所說的這件藏品就是國家一級文物《古佛圖》。

封建藝術熄滅前的一次回光返照:淺論金農及揚州八怪的書畫藝術

《古佛圖》的作者金農,号冬心先生。乾隆元年薦舉博學鴻詞科,到京城沒能做成官,客居揚州時間最長,賣畫為生,住在三祝庵,到衰老窮困而死去。金農博學多才,善詩詞,精鑒古,喜收藏,工書畫。收藏金石文字,有數千卷。書法工隸、楷,隸以樸厚見長,楷多隸意,自創一格,号稱"漆書"。50歲後才開始作畫。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等,筆墨拙厚淳樸,布局構圖,别出心裁。著有《冬心先生集》、《冬心雜畫題記》、《冬心齋硯銘》。傳世書迹有《度量如海帖》,今流入日本。金農的書法融合了《國山碑》、《天發神忏碑》等書法作品。他寫漆書用墨,橫粗豎細,直筆多,曲筆少,形同漆匠以扁刷刷抹出來的筆畫。冬心先生居當時畫壇首席,為"揚州八怪"之首,揚州八股各有其怪處,冬心先生怪在其才華。

封建藝術熄滅前的一次回光返照:淺論金農及揚州八怪的書畫藝術

而我們知道,揚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躍于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美術史上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 在中國畫史上說法不一,較為公認指:金農(怪在才)、鄭燮(怪在傳奇)、黃慎(怪在悟性)、李鱓(怪在命)、李方膺(怪在倔)、汪士慎(怪在人)、羅聘(怪在使命)、高翔(怪在淡泊)。因"八"字可看作數詞,也可看做約數。他們大多出身貧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書畫往往成為抒發心胸志向、表達真情實感的媒介。 揚州八怪的書畫風格異于常人,不落俗套,有時含貶義,是以稱作"八怪"。

封建藝術熄滅前的一次回光返照:淺論金農及揚州八怪的書畫藝術

揚州自隋唐以來,即以經濟繁榮而著稱,雖經曆代兵禍破壞,但由于地處要沖,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産豐富,戰亂之後,總是很快又恢複繁榮。進入清代,雖慘遭十日屠城破壞,但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發展,又呈繁榮景象,成為我國東南沿海一大都會和全國的重要貿易中心。富商大賈,四方雲集,尤其以鹽業興盛,富甲東南。

經濟的繁榮,也促進文化藝術事業的興盛。各地文人名流,彙集揚州。在當地官員倡導下,經常舉辦詩文酒會。詩文創作,載譽全國。有些鹽商,堪稱豪富,本身亦附庸風雅,對四方名士來揚州者,多延攬接待。揚州因而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許多名士,其中有不少詩人、作家、藝術家。是以,當時的揚州,不僅是東南的經濟中心,也是文化藝術的中心。

封建藝術熄滅前的一次回光返照:淺論金農及揚州八怪的書畫藝術

富商大賈為了滿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對物質和精神上的産品也就大量地需求,如精美的工藝品、珍寶珠玉、鮮衣美食,在書畫方面更是着力搜求。流風所及,中産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亦求書畫懸之室中,以示風雅,民諺有"家中無字畫,不是舊人家"之說。

對字畫的大量需求,吸引和産生了大量的畫家。據《揚州畫舫錄》記載,本地畫家及各地來揚畫家稍具名氣者就有一百數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當時的名家,"揚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聲名顯著者。

封建藝術熄滅前的一次回光返照:淺論金農及揚州八怪的書畫藝術

"揚州八怪"究竟"怪"在哪裡,說法也不一。有人認為他們為人怪,從實際看,并不如此。八怪本身,經曆坎坷,他們有着不平之氣,有無限激憤,對貧民階層深表同情。他們憑着知識分子的敏銳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對醜惡的事物和人,加以抨擊,或著于詩文,或表諸書畫。

這類事在中國曆史上雖不少見,但也不是多見,人們以"怪"來看待,也就很自然的了。但他們的日常行為,都沒有超出當時禮教的範圍,并沒有晉代文人那樣放縱--裝癡作怪、哭笑無常。他們和官員名士交流,參加詩文酒會,表現都是一些正常人的人。是以,從他們生活行為中來認定他們的"怪"是沒有道理的。現在隻有到他們的作品中,來加以研究。

封建藝術熄滅前的一次回光返照:淺論金農及揚州八怪的書畫藝術

是以以金農為首的"八怪"不願走别人已開創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徑。他們要創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驚雷雨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來自立門戶,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時俗,風格獨創。他們的作品有違人們欣賞習慣,人們覺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

正如鄭燮自己所說:"下筆别自成一家,書畫不願常人誇。頹唐偃仰各有态,常人笑我闆橋怪。"當時人們對他們褒貶不一,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偏離了"正宗",這就說明了它是以被稱之為"怪"的主要原由。

封建藝術熄滅前的一次回光返照:淺論金農及揚州八怪的書畫藝術

在藝術上,揚州八怪畫家突破了"正宗"的束縛,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重在自己創造與發揮,窮其一生,為創造新的畫風而努力。無疑,他們對中國畫的發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們的創作思想和衆多的作品,都是我們學習繼承的寶貴遺産。

封建藝術熄滅前的一次回光返照:淺論金農及揚州八怪的書畫藝術

以金農為代表的揚州八怪顯示出了清朝中後期藝術家對社會現狀的反思和批判。他們用強烈而又充滿控訴性的筆觸道出了那一代文人心中的苦悶彷徨。他們既沒有明末清初那一代人對于故國的思戀,有沒有奴性文人的谄媚,他們是一群憤世嫉俗者,借用藝術的眼光,打量這個國家,在整個封建文明熄滅前的一次回光返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