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5月26日,農曆四月十五
衛塞節,又稱“佛吉祥日”
同時紀念佛陀降生、成道、涅槃
衛塞節的由來
衛塞節(vesak day),亦稱“世界佛陀日”。vesak,在梵文中意為“月圓”,在斯裡蘭卡僧伽羅語中象征佛陀德智圓滿、福慧具足、證悟清淨、平等光明的境界。
據南傳佛教典籍記載,佛陀降生、成道、涅槃均于五月月圓日,是以佛教徒将這“三期同一慶”的節日稱為衛塞節。斯裡蘭卡、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尼泊爾、越南等國家将這天(或數天)列為公衆假期。每年這一天,當地的佛教徒會舉行盛大的慶典,寺院會高挂經幡、吟誦經文,開展佛事活動。
衛塞節得到聯合國承認
1950年,世界佛教聯誼會在斯裡蘭卡的首屆會議中,“請求各國政府領袖,為其國内多數或少數的佛教徒的存在,做出行動将五月的月圓之日定為公衆假期,以紀念佛陀——他在全世界上是被譽為人類的最大利益者之一。”
1954年世界佛教徒聯誼會于緬甸首都仰光舉行第三次會議,議定将衛塞日定為世界佛陀日。以此節日将佛陀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智慧光輝照耀全球,并藉以發揚佛陀慈悲平等的教義,倡導和平。
“在不容忍和不平等現象日益嚴重的時代,佛陀發出的非暴力和服務他人的資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具有現實意義。”——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1999 年第54屆聯合國大會上,16國代表共同簽署的信件,請求對“衛塞節的國際認同”。
信中指出:“佛陀的教導,和他的慈悲、和平、善良的資訊感動了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世界上無數的人跟随佛陀的教導,而且在衛塞節紀念佛陀的誕生、成道、涅槃。”同年,希臘、挪威、土耳其、美國等國亦加入倡議行列。1999年12月,在聯合國發表的通訊中,表示有關衛塞節的倡議草案在沒有投票的情況下被采用。
至此,衛塞節被正式确定為聯合國日(united nations day of vesak,簡稱undv),并倡議每年舉行全球性慶祝活動。
佛吉祥日——趙樸初居士的倡議
1987年,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趙樸初訪泰歸國後,倡議道:“餘個人以為釋迦牟尼示寂之年既已舉世同認,則降生之日似亦不妨統一,但群衆一時習慣難改,似可于漢族佛教傳統佛誕節日後第七天,即農曆四月十五日,再舉行一次祈願之會,期與世界佛教徒同申慶祝。”
1990年5月4日,中國佛教協會發出《關于舉行佛吉祥日法會的通告》:希望全國各漢傳佛教寺廟積極響應趙樸初會長倡議,于每年公曆五月月圓日舉行佛吉祥日法會,紀念佛陀誕生、成道、涅槃三期同慶之辰,并以此展現佛法的莊嚴性和一緻性,增強各地各族佛教徒之間的友誼和團結。
自2004年開始,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積極參與聯合國衛塞節慶祝活動,與全世界佛教徒一起,紀念佛陀恩德。
如今,佛吉祥日·衛塞節不僅僅是全世界佛教徒紀念佛陀、感念佛恩的日子,也是将中國佛教文化推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助力建立“一帶一路”美好未來的一座橋梁。
結夏安居
安居制度的制定,始行于印度古代婆羅門教,後為佛教所采用。這是由于地處亞熱帶的印度,氣候炎熱多雨,夏天的雨季長達三個月,蟲蟻繁殖迅速,草木生長繁茂,出家人為避免出外托缽行化時踩傷蟲蟻與草木之新芽,招引世人譏嫌,于是規定在雨季裡避免外出,聚居一處,安心修道,稱為“結夏安居”。在《長阿含經》卷二《遊行經》、《佛本行集經》卷三十九等,記載佛陀與弟子安居修行的事迹。《僧伽羅刹所集經》卷下等,則列舉佛陀于四十五年間坐夏的地方。
倡導安居,亦能僧俗同利,令人的心靈由浮躁走向澄清,社會從動亂變為安甯。不僅佛教與時并進,而且由此能為現代化佛教增添新的一頁。
佛世時,弟子略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常随弟子,或因本身還無法獨立,必須時常跟随佛陀學習;二是菩薩弟子,自己修學有成,能夠住持一方,弘揚佛法,但仍須不斷上求佛道,是以需要參加夏安居,随佛陀共住三個月,聽聞佛陀說法,與同參道侶互相切磋,交換修行心得。在這段期間,嚴禁無故外出,以防離心散亂。結夏安居作為僧團一年中的重要行事,是佛教修學生活的根本内容之一。“安居為出家人一年中專心修學的最佳時機,安止一處,彼此對于學問與修行均有所促進、助益。
中國安居制度雖承襲于印度,但并非完全沿用,而有部分變通之處。古德按氣候及風俗民情的實際狀況而定,一般以每年的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為安居期,而此時期正值中國的夏季,故稱夏安居,又稱雨安居,或結夏、坐夏、坐臘、結制等。
安居圓滿則稱為解夏、解制或安居竟。據《四分律》卷四十三〈迦絺那犍度〉載,安居結束時應作自恣。即安居九十日的最後一晚即七月十五日,大家仍齊聚一堂,檢讨各人在三個月期間,言行有無違反戒律,也可互相指出對方的錯失。若有犯戒者,則要當衆忏悔,期月十五日這一天就稱為僧自恣日或佛歡喜日。
中國古代的叢林律寺,一向注重安居生活。尤其在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以前,禅僧大多居住在律院中,禅門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坐禅,是以可以說天天都是安居。乃至今日,一般寺院的生活,每日閱藏讀經、禅修念佛,實質上也就是一種的安居修行生活。
九旬結夏安居,加深了出家人自身的修養,促進了團體生活的發展。說戒、自恣等法的制定,又為出家人的律制健全提供了契機。安居行法也逐漸改變了出家人的生活形态,這樣更有利于出家人的發展、學修等開展與外出弘化。
《持法經》雲:“持二百五十戒者,現世得阿羅漢、辟支佛、涅槃”。“善持毗尼,令正法久住”,佛不虛言。
佛吉祥日·衛塞節——共同随念本師
佛吉祥日·衛塞節是世界性的節日,是智慧與圓滿的完美結合,傳遞佛陀的慈悲與和合精神,展現佛教對全人類福祉的慈悲關懷,促進世界和平健康發展。很多地方的佛教徒,都在這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中,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借着一場場的慶典,讓群眾在吉祥喜樂的氣氛中走近佛陀,也是對佛陀示現人間的感恩。
圖檔 丨 綜合自西雙版納總佛寺、五台山佛教、網絡
文字 丨 綜合自杭州靈隐寺、五台山佛教
内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