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滑闆的電影少之又少,但是還是有一些滑闆電影,擔負了啟發一代滑手的要任,是啊,玩滑闆有什麼用呢,也許看了這些電影,你就能更加明白為什麼。
白日夢想家
很多我們上一輩的人,他們大多數都害怕去嘗試新鮮的東西,他們自己都不懂自己是在害怕,而不是看不起。他們老是說:“你玩那個有什麼用啊?又不能當飯吃。”冒險對于他們來說顯得過于奢侈。
▲
2013年的這部《白日夢想家》裡,主角就是這樣一個人,勤勉工作16年,沒去過什麼地方旅遊,沒有什麼出彩的人生經曆,除了白日幻想劇情,就連跟自己暗戀的女同僚表白的勇氣都沒有。
意外的因為工作上原因,作為"life"雜志底片沖印師的他開始了去尋找那個神秘而充滿冒險性的攝影家尚恩,去尋找最後一期雜志的封面照片--25底片。從此開始了他的冒險生涯。
而貫穿全故事的除了那張25底片,還有:滑闆。
17歲時候,mitty曾是一個剪着莫西幹發型的滑闆少年,那個發型還是爸爸給他剃的,後來爸爸去世,因為生活的壓力他剪掉了頭發,去打工,開始了一成不變的人生。
▲42歲的mitty在教暗戀女同僚的兒子怎麼做kickflip
▲在去冒險的途中,他從一個男孩裡得到一塊長闆
▲然後用繩子綁在石頭上作簡易的速降手套
▲全劇裡看起來最自由的幾分鐘
然後,他成為一個擁有了豐富冒險經曆的人,攀登上了喜馬拉雅山,去過冰島,從直升機掉進海裡差點兒被鲨魚吃掉......
我身邊有一些30多,40多還跟我們一起玩滑闆的人。他們都普遍比自己身邊同齡的同僚看起來年輕。不僅僅是穿衣打扮上面更年輕,連生活方式也更年輕,更重要的是,比起我們這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或是學生,他們擁有更多的金錢去玩,玩得也更有品質。他們工作之餘冬天去俄羅斯去瑞典滑雪,夏天去三亞沖浪。
他們的同齡人有可能在世俗中比拼房子有多大,孩子去哪裡留學,困在世俗裡無法自拔,而他們卻一副自在安然,在歲月裡冒險,去探索真正的生活意義。
正如影片裡,life雜志的motto:
危險之至
gleaming the cube (1989)
這部1989年上映的電影來頭可不小,由滑闆傳奇之一stacy peralta擔任副導演,tony hawk、tommy guerrero、mike mcgill、rodney mullen、natas kaupas、lance mountain等這些在滑闆圈人盡皆知的傳奇滑手們擔任動作替身演員。
很多中國第一代滑闆人都說,自己是因為這部片子開始玩滑闆,這部片子相當于中國滑闆最初的啟蒙,這恐怕是導演都不能想到的。
當時還是90年代,複古闆大行其道的時候,你們看看主角拿着的闆子就能明白。
擁有了那麼多傳奇滑手作為動作演員,這部片子的動作部分相當出彩。
最後就以這部片子的動作部分結束,稍微提醒一句,這部片子國内資源都沒有字幕,看起來很吃力,但是聽不懂英語,看看動作總可以吧,足夠讓你熱血沸騰想出門滑闆。
cr-reckle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