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子誤入偏遠小鎮,暴露人性之不堪,看完電影《狗鎮》我沉默了一個揭開人性底線的故事純靠心中的道德束縛,人性到底是黑是白?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深度解讀人性

《狗鎮》,這是一部關于人性的電影,出自著名導演拉斯·馮·提爾。一個年輕的美貌女子格蕾絲,逃亡到一個閉塞的偏遠小鎮。她身懷一個性命攸關的秘密,這個秘密不能被洩露出去,否則她就會遇到大麻煩。然而,鎮民不久就知道了她的秘密,為了繼續留在小鎮上,也為了讓鎮民們繼續幫她保守秘密,格蕾絲被迫答應鎮民各種無理、乃至下流的要求.到最後,得寸進尺的男人們,輪流對她做出了更加出格的行為。

女子誤入偏遠小鎮,暴露人性之不堪,看完電影《狗鎮》我沉默了一個揭開人性底線的故事純靠心中的道德束縛,人性到底是黑是白?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深度解讀人性

一個遙遠閉塞的農村小鎮,叫做道格維爾鎮,貧窮落後,幾乎與世隔絕,極少有外人進來。一天,有一個年輕漂亮的少女格蕾絲,誤闖入這個小鎮,她無依無靠,饑寒交加。這個小鎮的作家湯姆,一下子被格蕾絲的美貌吸引了。他自告奮勇,懇求鎮上的群眾收留格蕾絲。

作為交換,格蕾絲答應幫鎮民們做些農活和家務,換取生活的物資和住所。格蕾絲的美貌,驚豔了小鎮所有人,嬌豔的臉蛋,苗條的身材,肌膚如雪。鎮民從未見過如此美的女子,相比之下,小鎮婦女們的容貌感覺一下子暗淡了許多。

在小鎮幹活的時候,格蕾絲勤奮、能幹,還善解人意,小鎮居民開始接納格蕾絲,同時還會因為讓她做了太多雜活而感到有一絲内疚和感激。

格蕾絲感激自己來到了一個世外桃源,這裡的人淳樸、好客,與人為善,她打算在這裡終老。

女子誤入偏遠小鎮,暴露人性之不堪,看完電影《狗鎮》我沉默了一個揭開人性底線的故事純靠心中的道德束縛,人性到底是黑是白?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深度解讀人性

不久,小鎮突然出現了一份通緝令,鎮民們一看,發現格蕾絲竟然是警察要抓捕的人。不過面對調查,全鎮群眾都說沒有見過格蕾絲這個人。警察詢問無果,便離開了小鎮。

在這之後,鎮民的心态發生微妙的變化,他們認為自己在冒着極大的風險收留格蕾絲,是以格蕾絲應該付出更多。

一開始,鎮民把更多重活、雜活派給了格蕾絲,并且再沒有一絲内疚和客套,格蕾絲接受了。

然後,有膽子大的鎮民,開始偷偷摸格蕾絲的大腿,格蕾絲妥協了,她不敢聲張。

再後來,一個鎮民查克,看準了了格蕾絲的隐忍,闖入了她的房間,以暴露她的身份作為威脅,玷污了她的身體。

女子誤入偏遠小鎮,暴露人性之不堪,看完電影《狗鎮》我沉默了一個揭開人性底線的故事純靠心中的道德束縛,人性到底是黑是白?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深度解讀人性

最後,鎮上的男人們,紛紛模仿查克的行徑,格蕾絲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更令人氣憤的是,鎮上的婦女紛紛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格蕾絲的勾引,似乎長得好看,是格蕾絲的原罪。

《狗鎮》這部電影,無疑是試探人性之下限的深刻之作。筆者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格蕾絲剛來到小鎮時,鎮民對她彬彬有禮,而一知道格蕾絲的”秘密“之後,卻馬上開始作惡呢?

是因為他們抓住了格蕾絲的”軟肋“嗎?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從電影的叙事背景說起。

電影把叙事背景定格在一個偏遠閉塞的小鎮,這裡與世隔絕,法治精神的影響微乎其微。這裡的鎮民有一套自己的生活習俗,對于大事的決策,他們會直接聚集在教堂前,投票決定,少數服從多數。是以,我們可以認為,這個封閉小鎮其實是一個”法外之地“,鎮民們為人處事,全靠模糊的道德感。

那麼,純靠心中的道德束縛,人性到底是黑是白?電影顯然給出了令人絕望的答案。

女子誤入偏遠小鎮,暴露人性之不堪,看完電影《狗鎮》我沉默了一個揭開人性底線的故事純靠心中的道德束縛,人性到底是黑是白?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深度解讀人性

鎮民們一點點試探格蕾絲的底線,最後把格蕾絲當成了發洩欲望的奴隸。

鎮民們的”惡“,有兩點令人發指之處:

一是他們認為,這是收留格蕾絲所應得的”回報“,如果沒有他們的包庇,格蕾絲早被抓走了。

二是他們認為自己對格蕾絲所作的”惡“,不算是惡,因為大家都這麼幹,三人成衆,群體行為,稀釋了個體的負罪感。

《狗鎮》這部電影,是一次關于人性的實驗。實驗的結果令人沮喪:人性深處的髒,遠超我們的想象。

女子誤入偏遠小鎮,暴露人性之不堪,看完電影《狗鎮》我沉默了一個揭開人性底線的故事純靠心中的道德束縛,人性到底是黑是白?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深度解讀人性

很多人不是善良,他們隻是沒有條件作惡的失敗者。

道格維爾鎮的鎮民們,正是如此。他們貧苦落後,一窮二白,相貌平庸,令人提不起興趣,互相之間沒有誘惑的吸引,也就沒有作惡的動機。美豔的格蕾絲闖入小鎮之後,鎮民們感受到了誘惑的滋味,但他們一開始相當克制,因為他們知道,一旦冒犯格蕾絲就是觸犯法律,這意味着懲罰。當他們得知格蕾絲原來是通緝犯時,欲望之火立刻被點燃,因為鎮民們開始知道,就算侵犯了格蕾絲,她也不敢聲張,是以不用擔心對她作惡後受到懲罰。

當作惡沒有後果時,某些人的真實面目,馬上就兇相畢露。

我們不可否認,這個世界上依然有很多人性的光輝。但另一方面,人性之中,難免有“惡”的成分,這是178分鐘的《狗鎮》告訴我們的真相。

張愛玲也曾說過,我相信人,但從不相信人性。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性之惡的根本原因是——欲望。

戴維·巴斯的著作《欲望的演化》告訴我們,人類有兩項基礎大欲:生存和繁衍(性),這是深植于人類基因鍊條的指令。

女子誤入偏遠小鎮,暴露人性之不堪,看完電影《狗鎮》我沉默了一個揭開人性底線的故事純靠心中的道德束縛,人性到底是黑是白?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深度解讀人性

人類的本能,總是優先滿足自己的生存,然後是家人的生存,再接着是家族的生存。在古代極度饑荒的時候,為什麼會出現”人吃人“的慘劇?因為保證自己生存,是欲望發出的最高指令。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繁衍,人在極端情況下是會不擇手段的。

在快餓死時候,人性和狼性可能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填飽肚子顯然比保持善良更緊迫。

那為什麼現代文明社會,大多數人看起來善良,或者至少不會作惡呢?

那是因為作惡的嚴重後果,讓他們無法承受:作惡一旦觸犯法律,輕則數年牢獄之災,重則以命換命。

女子誤入偏遠小鎮,暴露人性之不堪,看完電影《狗鎮》我沉默了一個揭開人性底線的故事純靠心中的道德束縛,人性到底是黑是白?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深度解讀人性

大多數人,不作惡不是因為善良,而是因為害怕懲罰。真正考驗一個人是否善良的方法,是看他在不用承擔後果的情況下,是否依然堅守人性的底線。在《狗鎮》裡,女主角格蕾絲的特殊身份(逃犯),就是導演設定的一種特殊情況,鎮民們認為對格蕾絲“作惡”不用承擔後果。面對這樣的情況,結果很冰冷,狗鎮上沒有一個人能繼續保持善良,他們紛紛縱容自己的欲望之火,變成了面目猙獰的施害者,就連鎮上高貴的作家湯姆,最終也因私欲撕下了僞善的面具,要求與格蕾絲發生關系。理由也非常冠冕堂皇:别人都可以,是以我也要。

隻有法律,才能把人性這頭狼,關在籠子裡。

永遠不要高估人性,永遠不要低估欲望。

女子誤入偏遠小鎮,暴露人性之不堪,看完電影《狗鎮》我沉默了一個揭開人性底線的故事純靠心中的道德束縛,人性到底是黑是白?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深度解讀人性

與《狗鎮》相似的,是黑澤明的著名小說《羅生門》,它也讓我們充分領略到了:什麼是人性的兩面性。武士、武士的妻子、強盜和樵夫,四個人為了掩蓋自己的私欲,紛紛編造謊言,說出了4個完全不同版本的”事情經過“。再次印證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有欲望的地方,就有謊言。不過,在故事的最後,也依然有人性光輝的一面:那個曾經貪婪的樵夫,看到了路邊的一個棄嬰,他抱起了嬰兒,走向自己家門,他将給孩子一個家。

關于人性的是非善惡,也許是一個永遠存在争議的話題。當然,我們相信,人性雖有兩面,但随着社會的進步,它正在往光輝的那一面走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