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泰山“挑山工”集體沉默!機器狗搶了他們的飯碗,AI真的好嗎?

你能想象淩晨四點的泰山中天門,挑山工們有多苦嗎?

竹制貨架裡裝着5箱礦泉水與10箱友善面,總重180斤。

泰山“挑山工”集體沉默!機器狗搶了他們的飯碗,AI真的好嗎?

這是他們每天趟往南天門運輸物資,磨出老繭的右肩,早已感受不到竹杠的壓迫感。

但此刻他的目光卻被山道旁充電樁前的“同行”吸引。

泰山“挑山工”集體沉默!機器狗搶了他們的飯碗,AI真的好嗎?

三台機器狗正閃着藍色訓示燈大快朵頤,它們的钛合金脊梁上綁着40箱自熱火鍋,準備開啟2小時登頂之旅。

這場靜默的較量每天都在上演。

泰山“挑山工”集體沉默!機器狗搶了他們的飯碗,AI真的好嗎?

機器狗憑借雷射雷達掃描着千年古道,每步間距精确到毫米。

挑山工的千層底布鞋卻能感覺青苔的濕度,在遊客看不見的隐秘小徑切換路線。

有網友戲稱:“這是《變形金剛》大戰《挑山工列傳》,勝負關鍵看誰能先給玉皇頂的煎餅攤補貨。”

泰山“挑山工”集體沉默!機器狗搶了他們的飯碗,AI真的好嗎?

景區後勤主任的賬本揭示着殘酷的效率革命:單台機器狗日運輸量達1.2噸,相當于8個挑山工的工作量。

這些矽基勞動者不懼風雨,在“之”字型盤道能以0.8米/秒速度穩定行進,遇到突發山體落石還會觸發警報模式。

但它們的弱點同樣明顯——在海拔1545米的天街,-15℃低溫會讓電池續航驟降40%。

泰山“挑山工”集體沉默!機器狗搶了他們的飯碗,AI真的好嗎?

而挑山工老張的“生物能系統”隻需兩個韭菜包子就能滿血複活。

其實更深層的沖突藏在文化基因裡。

當機器狗第100次精準停靠在碧霞祠側門時,道長卻堅持隻接受人力運輸的貢品:“讓鐵疙瘩進香案?祖師爺的二維碼都掃不出來!”
泰山“挑山工”集體沉默!機器狗搶了他們的飯碗,AI真的好嗎?

遊客們的态度更分裂:年輕人圍着機器狗直播打賞,銀發族卻往挑山工的水壺塞潤喉糖,仿佛在進行一場代際價值觀的暗中較勁。

在紅門遊客中心的後院,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正在發生。

泰山“挑山工”集體沉默!機器狗搶了他們的飯碗,AI真的好嗎?

景區管理處的人機協作方案顯示着智慧:機器狗負責運輸泡面礦泉水等标準化物資,挑山工組成“文化特運隊”,專門承運非遺展品、古籍修複材料等需要人文關懷的物件。

在這場變革中,最有趣的觀察來自挑山工子弟學校。

孩子們在作文裡寫道:“爸爸的扁擔和機器狗的履帶,都是泰山的毛細血管。”

泰山“挑山工”集體沉默!機器狗搶了他們的飯碗,AI真的好嗎?

這種認知或許揭示了某種本質:當挑山工老李給機器狗維修員講解十八盤陰面的結冰規律時,

當95後工程師跟着挑山工學習用草繩捆紮不規則貨箱時,兩種文明正在達成微妙和解。

泰山“挑山工”集體沉默!機器狗搶了他們的飯碗,AI真的好嗎?

泰山人機共存的本質是“技術謙卑”——海拔1532.7米的玉皇頂至今沒有索道直達,或許正是留給人類勞動者的最後尊嚴。

就像網友的神評論:“機器狗能算出最優路徑,但算不出挑山工在雲步橋歇腳時,給遊客指出的最佳日出觀測點。”

泰山“挑山工”集體沉默!機器狗搶了他們的飯碗,AI真的好嗎?

當暮色籠罩泰山,機器狗在充電站進入休眠模式,挑山工們聚在鬥母宮的廊檐下擦拭扁擔。

那些浸潤過千年汗水的竹杠,與閃着冷光的钛合金關節,在香火缭繞中構成奇異的和弦。

泰山“挑山工”集體沉默!機器狗搶了他們的飯碗,AI真的好嗎?

或許真正的進步從不是替代,而是讓科技學會敬畏挑山工腳掌上的老繭,讓人文精神照亮機器狗導航系統的盲區。

正如南天門石碑上未解的古人題刻,這個關于傳承與創新的謎題,答案永遠在下一段山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