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王河亶甲如何平定山東的方國叛亂?

作者:寒山噴史
商王河亶甲如何平定山東的方國叛亂?

《上古先漢民族史》系列

93 姺邳之亂

文/圖/輯|寒山憶雪

話接上回,為了掌控淄濰河流域的渤海鹽場,商王國拓殖岱北,對萊夷發動戰争,結果被萊夷打敗,并且導緻夷商聯盟的破裂,以姺國為首的風姓方國舉兵反商。

商王河亶甲如何平定山東的方國叛亂?

東夷的叛離讓商王國的東方陷入危機,夷人軍隊從魯西南地區沿濟水西進,很快便臨近商王都(鄭州商城),雖然商族人可能暫時擊退了夷人軍隊,但商王國的心髒已經暴露在夷人軍隊的威脅之下。

在這種情況下,新即位的商王河亶甲,把王國的都城遷到了濟水以北的相地,今天的豫東北濮陽、内黃一帶,以躲避夷軍的鋒芒。

商王河亶甲如何平定山東的方國叛亂?

豫東北是商族人滅夏前的根據地。滅夏之後,商國把大部分族人都從冀南和豫東北遷徙到中原鄭洛地區,以鞏固對新占領的「夏土」的統治。而冀南和豫東北隻留下了少部分族人據守,以至于3550年前左右,漳河型先商文化幾乎從這裡消失,行了将近百年的文化空缺期。直到太戊時代,中原地區的早商文化才重新覆寫到這裡。

商王河亶甲如何平定山東的方國叛亂?
商王河亶甲如何平定山東的方國叛亂?

這個過程,和3000多年後的明清之際,清帝國入主中原有相似之處。清國滅明(弘光朝)後,将大部分族人從遼東、吉林遷徙到燕京河北一帶,隻留下少部分族人鎮守遼東。商族人之豫東北,就如同清國滿洲人之遼東。

商王河亶甲如何平定山東的方國叛亂?

遷都相地之後,商王國開始反擊東夷。

值得商王國慶幸的是,東夷各國并沒有形成一個整體。首先,風夷與萊夷各自為戰,沒有形成聯盟協同作戰。其次,風夷所在的泗上地區與空桑之地,也不是所有夷人都參與了反商。比如,非風姓的東夷諸國,嬴姓的奄國費國、己姓的彭國就沒有參與反商。

嬴姓方國從5000多年前開始,成為古東夷各部中最有實力的部族,在4600-4500年前左右,更是率領東夷各部對抗東羌入侵,成為最早的夷羌聯盟的霸主。

此後五六百年,雖然霸權紛争,但嬴姓方國仍然是中原地區的一流部族,甚至在「大洪水」出現之後,與先夏部族成為兩個強大部族,一東一西互相對峙。

商王河亶甲如何平定山東的方國叛亂?

但氣候的變化,加上先夏國治水,讓黃泛區的河道重新穩定,風姓、己姓等夷人部族由此成為先夏國的盟友。夷夏聯合打敗嬴姓方國,迫使江、黃南遷淮西,徐國東遷蘇北,嬴姓方國的實力大大削弱。此後六七百年裡,除了葛國以外,嬴姓方國幾乎從中原曆史舞台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風姓部族。

強大的風姓部族與商王國決裂,讓嬴姓部族看到了複興的希望。他們選擇站在商國一邊,共同對付風夷。

讀過前文的應該知道,嬴姓部族與先夏相争的戰争,就是3950年前左右的「夏後啟」與「費伯益」之争。結果我們也都知道,費伯益最終戰敗。

伯益戰敗有很大的可能是他的長子——葛伯大廉站在了先夏國一方。除了長子外,伯益的幼子若木則繼承了伯益的遺産,成為費國的君主。

此後,伯益的兩支子孫延續了整個夏王國時代,其間的譜系傳承無法考證。

3560年前左右,商國滅夏前夕,葛國被商國攻滅,大廉一系的子孫喪失諸侯之位,成為依附于商王國的低級貴族。

公元前1447-前1393年之間的太戊時代,大廉的後裔子孫孟戲、中衍得到太戊的賞識,成為太戊的禦用司機(馬車夫),由此晉升為高等貴族,獲得了一定的封地。

商王河亶甲如何平定山東的方國叛亂?

而費國若木一系,在商國聯夷滅夏時,在位的君主是「費伯昌」,簡稱「費昌」。費昌選擇叛離夏王國,與商國結盟。商王朝建立後,費國成為商的諸侯。

外壬元年(公元前1383年左右),辛(姺)、邳為首的風夷叛商,孟戲、中衍站在商國一方,泗上地區的費國也沒有加入反商隊伍。

除了嬴姓方國以外,己姓彭國也站在商王國一方。

彭國原本在濟水北岸,現在的豫東北濮陽南部一帶。3600年前左右,商國自漳河流域攻打豫東南(見「昆吾南遷」與「商國統一河北」兩節),彭國戰敗遷往泗水中遊,現在的徐州一帶。商國滅夏前後,彭國選擇投靠商國,成為商的諸侯。

商王河亶甲如何平定山東的方國叛亂?

除了葛國後裔、費國為首的嬴姓方國、己姓彭國之外,還有一個己姓方國也站在了商王國一方。這個方國,就是韋國。

韋國與彭國一樣,在3600年前左右的商攻昆吾四國之戰中戰敗,而後南遷到鄭州一帶,3550年前左右又被商國打敗,都邑也被攻占。

但商國并沒有讓韋國滅國,為了争取河内地區其他己姓方國結盟滅夏,商王國仍然保留昆吾、韋、顧三國,隻是把韋、顧兩國又遷回河濟平原。

此後,韋、顧、昆吾也成為商的諸侯,但顧、昆吾兩國從此衰落,淪為小國,而韋國則依舊保持了一定的實力。風夷叛商後,韋國站在了商國一方。

是以商王河亶甲遷都相地之後,依靠費國從東方牽制風夷,依靠韋國、彭國從南北兩面反攻風夷,與此同時,商王國的主力軍隊,則屯駐于相(今濮陽内黃)和蒲姑(今濟南)兩地,防備萊夷西侵商王國的龍興之地。

商王河亶甲如何平定山東的方國叛亂?

這一戰略成功的讓商王國擺脫了危機。

河亶甲三年,彭國的軍隊打敗了風夷中的邳國,并攻占了邳國的都城,史稱「彭伯克邳」,風夷的反商戰争由攻勢轉為守勢。

在确認了南線的戰局穩定了之後,第二年,商國的軍隊再一次從蒲姑出發,沿濟水東下淄濰河流域,征讨萊夷。

第三年,也就是河亶甲五年(大約公元前1369年),風夷在戰争中連連受挫,僅剩下辛國等個别方國繼續抵抗,但仍然抵不住費國、彭國、韋國和中原商軍的四面圍攻,辛國君主率領餘部逃往班方。

最終,彭、韋兩國追擊到班方,打敗了班方和辛國的餘部,迫使辛國投降。

由于辛國的叛亂持久(十五年),對商王國造成的威脅非常大(迫近商王都,迫使商國遷都),投降後的辛國沒有被允許複國,延續了1200多年的古辛國就此滅亡。

相比而言,邳國的運氣要好一些。由于邳國處在風夷的東南邊緣,沒有陷入商屬諸侯的四面圍困,是以在被彭國打敗後,率領部分族人離開故土(今滕州一帶),向南遷徙到泗水中遊,現在的蘇北下邳一帶,将國祚延續到春秋時期。

作為諸侯「宗主」的商王國,為了政治需要,隻把辛國滅國,而保留了其他方國。對于南逃的邳國,商人選取了降商留在故土的貴族,冊封為諸侯,史稱薛國。

東南方平叛戰争大勝的同時,東方的開拓之戰也獲得了較好的結果。商軍打敗了萊夷,迫使萊夷放棄了淄濰河流域的西部,向東遷徙到淄濰河流域東部,以及膠萊沼澤以東的膠東半島。

進入膠東半島之後,掌握先進技術、擁有更高社會組織的萊夷,逐漸征服了還處在部落階段、沒有城邑和方國的嵎夷部族。

此後,嵎夷這個名詞從曆史舞台上消失,膠東半島将以萊夷的面貌展示在中原人的面前。

這場戰争,和因之而起的族群遷徙之後,岱北型商文化(二裡崗文化大辛莊類型)從岱北地區擴張到了淄濰河流域。商王族委任貴族鎮守此地,并開始将陶罐煮出的海鹽,源源不斷的輸送到中原地區。

鎮守此地的貴族中,可考的有醜氏、紀(己)氏和鬲(融)氏,出土的青銅器上标有他們的族徽。醜氏可能是商王族成員,紀氏則是己姓方國的一員,鬲氏也可能是己姓方國的一員,鬲字與他們的祖先「祝融」有一定的關系。

商王河亶甲如何平定山東的方國叛亂?

三個貴族家族鎮守此地300多年,直到西周滅商,分封到此的齊國取代他們。300多年的鎮守,導緻他們的貴族墓葬留在了當地,并在3000多年後的今天,被考古工作者發掘,考古上稱之為「青州蘇埠屯遺址」。

與此同時,萊夷東遷後引發嶽石文化的内部碰撞,萊夷部族的嶽石文化郝家莊類型,與膠東嵎夷的嶽石文化照格莊類型互相融合,演變成新的青銅文化——珍珠門文化。

此後,膠萊盆地中東部以及膠東半島的珍珠門文化,又向南傳播,覆寫到魯東南的沂沭河谷和蘇北的泗水下遊。

而在泗上地區和魯西南的空桑之地,原先的嶽石文化尹家城類型和安丘堌堆類型的分布區,卻并沒有演變成「珍珠門文化」。商與風夷的戰争結束後,中商文化(二裡崗上層文化)擴張到這一地區。

商王河亶甲如何平定山東的方國叛亂?

與岱北和淄濰河流域的商文化牢固紮根相比,商文化在魯西南地區的存在并不穩固,這樣意味着,商族人對泗上地區的控制或占領并不穩固。

那麼,商王國在這裡的統治,經曆了怎樣的過程,商族人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我們下節繼續解讀。

-end-

本文為寒山噴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及原作者。

看更多曆史文章,請關注公衆号 寒山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