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湯都城疑雲,商丘還是洛陽,鄭州甲骨文上的乇字揭開謎團01:神秘王都重制天日02:一個字讓真相大白03:佐證二裡頭是夏墟

作者:曆史評談

根據文獻記載,商湯滅夏之後,随即傳回亳都建立商朝。從商湯至仲丁,商朝十位君王都立都于亳,但在仲丁時期,亳都遭遇河決之患,仲丁被迫自亳西遷至隞地(今鄭州荥澤縣),仲丁之子河亶甲又遷都相地,商朝進入“九世之亂”,不停的遷都,直到盤庚遷殷(河南安陽)才最終穩定了長達270多年。

亳都所在何地,古今學者衆說紛纭,南朝宋時裴骃的《史記·集解》說“梁國谷熟(河南商丘虞城縣西南部)為南亳,即湯都也”,唐朝張守節的《史記正義》說“亳,(洛陽)偃師城也。商丘,宋州也。湯即位,都南亳(商丘),後(有認為這是指商湯後代盤庚)徙西亳(洛陽偃師)也”,東漢班固《漢書》中說“偃師,屍鄉,殷湯所都”。通過史書對商湯都城的描述,基本可以知道商部族崛起于商丘,商湯初都應該是商丘,但商湯之後有過遷都,至于遷到了哪裡,就成了一個千古之謎。

古代沒有考古學,隻能考證傳世文本,來推測商湯最終都城何在,現代考古學的出現,讓人們可以通過考古找到第一手材料。1951年,在河南鄭州發現一座大型的商代早期遺址——二裡崗文化遺址,通過出土的文物與甲骨文,最終在五十年之後讓商湯都城真相大白,由此還佐證了二裡頭遺址就是夏墟。

商湯都城疑雲,商丘還是洛陽,鄭州甲骨文上的乇字揭開謎團01:神秘王都重制天日02:一個字讓真相大白03:佐證二裡頭是夏墟

二裡崗文化遺址,包含了鄭州商城遺址、洛陽偃師商城遺址、鄭州小雙橋遺址(鄭州西北遠郊約20公裡處)、湖北盤龍城遺址,其中二裡崗遺址與鄭州商城遺址相連,由于先發現二裡崗遺址,然後再發現鄭州商城遺址,是以才将這一類文化命名為“二裡崗文化”。

通過二裡崗遺址的“夯土層”,人們驚奇地發現,二裡崗夯土層與鄭州老城西城牆内的夯土相連,組成了一座規模巨大的近似長方形的城垣——即鄭州商城遺址,合圍面積約300萬平。鄭州商城遺址内有衆多重大發現,其中發現20多處宮殿基址,整體占城内總面積的一半,最有特色的一處宮殿遺址,東西長65米,南北寬13.6米,是一座帶有回廊的“四阿重屋”式建築,與《考古工記》載的“内有九室,九賓居之;外有九室,九師朝焉”的建築極為相似。

與此同時,在鄭州商朝遺址的上層,有戰國時期的遺址,出土了戰國陶文中有“亳”、“亳丘”(即亳墟)字樣。《左傳》記載,襄公十一年,魯國聯合晉國等十多個諸侯國讨伐鄭國,最終“同盟于亳城北”。

鄭州商朝遺址的規模與宮殿的情況,表明這必然是一座王都,問題是誰的王都呢?左傳記載與戰國陶文表明,在春秋戰國時人們的眼裡,這應該是商湯之都,但春秋戰國時人們對商湯之都的認識就一定正确嗎?有學者就提出這裡不是商湯之都,而是仲丁的隞都。顯然,對于鄭州商城的判斷還缺少一錘定音的關鍵證據。

商湯都城疑雲,商丘還是洛陽,鄭州甲骨文上的乇字揭開謎團01:神秘王都重制天日02:一個字讓真相大白03:佐證二裡頭是夏墟

1953年,在鄭州二裡崗遺址中,考古專家發掘出土了兩片刻着文字的字骨。其中一片牛肋骨(見下圖)引人注目,上面“有十四處經過刻工,刻字較小屯甲骨文字稍淺而略粗”,表現出原始契刻的特點,被認為是發現最早的甲骨文蔔辭。

所謂一片甲骨驚天下,二裡崗遺址出土了甲骨文,讓人們滿懷期待,有充分理由相信這将是另一個批量甲骨文的埋藏地。可惜,後來并未發現什麼甲骨文,二裡崗遺址讓人興奮又失望。更為糟糕的是,對于這一片牛肋骨上的文字,著名學者陳夢家認為是“習刻”,共10個字,即“又口(未辨識的字)羊,乙醜貞,及孚,七月”,時代可能屬于安陽殷墟時期,沒有包含什麼特别的曆史資訊。所謂“習刻”,顧名思義就是練習之作。由于陳夢家的江湖地位很高,是以在當時幾乎成為定論,這一片甲骨文慢慢就被遺忘在了角落裡。

商湯都城疑雲,商丘還是洛陽,鄭州甲骨文上的乇字揭開謎團01:神秘王都重制天日02:一個字讓真相大白03:佐證二裡頭是夏墟

随着對二裡崗文化考古的深入,并未發現安陽殷墟時期的文化遺存,而是屬于商朝早中期的遺址。學者們将發現的商朝重大遺址進行時間排序,從絕對年代上看,二裡崗遺址出現最早,距今3620年左右,其次是鄭州商城遺址,鄭州商城衰落之際出現小雙橋遺址,最後才是安陽殷墟。作為商朝早期的甲骨文,這一片牛肋骨即便是“習刻”之作,也具有非凡的意義,于是又有學者開始重新研究。

2003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李維明,在研究這一片牛肋骨時突然發現,骨片上應該是11個字,而不是之前通常認為的10個字,正确解讀應該是“又乇土羊,乙醜貞,及孚,七月”,與其他釋文最大的不同,就是補識出了一個“乇”字。

殷墟甲骨文中有“又毫土”,是以判斷“又乇土”就是“又亳土”;東周時期的陶文、金文“乇”、“宅”、“亳”,都曾一度用作地名,是以“乇”是“亳”的商朝早期寫法,意思是蔔問在亳獻羊的可否。

規模龐大的城池,高規格的宮殿群,時間處于商朝中前期,出了“乇”字,又被春秋戰國認為“毫”都........種種線索彙聚在一起,無疑證明二裡崗遺址——鄭州商城就是商湯亳都,商朝前期十位君王定都于此。

商湯都城疑雲,商丘還是洛陽,鄭州甲骨文上的乇字揭開謎團01:神秘王都重制天日02:一個字讓真相大白03:佐證二裡頭是夏墟

二裡頭遺址是不是夏墟,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議,但從地理位置上看,商湯建都于鄭州商城遺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證明二裡頭遺址就是夏墟。

首先看一下商丘、二裡崗遺址、偃師二裡頭遺址的位置(見上圖),商丘到二裡崗——鄭州商城大約210公裡,到偃師二裡頭大約310公裡,鄭州商城到偃師二裡頭大約100公裡。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地方——杞縣,史書記載商湯滅夏之後,将夏人後裔遷于此,周武王滅商之後将夏族後裔東樓公繼續封在杞地。

明白了這幾個地方的位置之後,就能進一步明白夏商交替之際的曆史風雲了。商丘距離二裡頭很遠,商湯或為了準備滅夏而遷都于二裡崗遺址,更靠近夏都二裡頭,或滅夏之後防備夏人殘餘力量,《國語·周語上》記載祭公謀父說“昔我先王世後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棄稷不務,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于戎狄之間”,周人逃竄到了西北,司馬遷記載夏人逃到了北方——山西的西北一帶,這就讓商湯不得不重點防備了。更妙的是,商湯将夏人後裔安置在的杞國,位于商丘與二裡崗遺址之間,處于商朝絕對包圍之中,即便造反也很難成功。也就是說,二裡頭遺址是夏墟的結論,更符合夏商關系的地理空間邏輯。

商湯都城疑雲,商丘還是洛陽,鄭州甲骨文上的乇字揭開謎團01:神秘王都重制天日02:一個字讓真相大白03:佐證二裡頭是夏墟

北京大學劉緒教授評價“乇”字被發現時說:“如此重要的一件甲骨文材料,竟然将一個關鍵字疏漏,而且一疏漏就是50年。”文人說話比較含蓄,話外之音不言自明,這無疑是一次考古研究中的失誤,這讓筆者想起了另一件事。

“東漢廣陵王玺金印”是證明日本出土的“漢委奴國王金印”真實性的重要文物,但這件文物卻又是一次重大考古失誤。1980年,南京博物館對揚州邗江甘泉二号漢墓進行考古發掘,由于古墓被盜裡面堆滿碎磚、雜土和陶瓦片,于是考古人員就将之清理了出去。第二年當地修路,村民陶秀華在路邊扒土時意外發現一件亮晶晶的東西,東漢廣陵王玺金印由此才真正重制天日。

可見,無論是二裡崗遺址牛肋骨上的乇字發現史,還是東漢廣陵王玺金印失而複得,都表明考古研究活動不容錯過每一個細節,有時候曆史真相就在不經意之間,正如我們常說的“細節決定成敗”。

參考資料:《一個字中隐藏的王朝都城曆史》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