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是數字的

世界是數字的

  阿瑟·C.克拉克說過,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都與魔術無異。對于古代人來說,現代的高科技技術,簡直就和變戲法差不多。古時通過飛鴿傳書,或是烽火傳遞資訊,而在網際網路時代,隻要通過計算機網絡發送資訊,遠在他方的朋友就能收到你的消息,與你交流。如今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隻要你有手機,有移動資料信号,就能随時随地與他人交流,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

  仔細思考,這些神奇的東西究竟是如何實作的?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現代人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電子産品越來越頻繁,手機、電腦、平闆,這些形形色色的電子産品,人類已經進入數字時代好多年了。手機、電腦、平闆這些東西,可以稱為硬體。硬體和軟體,它們是互相依存的,硬體是軀體,而軟體是靈魂,舉例來說,如果一個手機,沒有了軟體的支援,它就是一部磚頭,不能打電話發短信,不能上網,什麼都沒有用。也許這麼看來,軟體的價值看似更高,但如果一個軟體沒有硬體做支援,也是沒有什麼用,假如你一個遊戲很好玩,但是你的電腦硬體配置無法運作這款遊戲,即使這款遊戲畫面再精緻,程式優化再好,也是“然并卵”的。

  這麼看來,硬體的和軟體的發展是要齊頭并進的。在硬體發展中,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了“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內建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更有英偉達CEO黃仁勳的“黃氏定律”:顯示卡晶片每6個月性能提升一倍。現代的硬體發展,是迅速的,在如今這樣的大數字時代,龐大的資料處理在有這樣不斷提升性能的硬體的支援下,還需要更好的軟體進行支援。在今後,對軟體的需求量将會越來越大,軟體的價值也會越來越大。中國如今的經濟發展,主力依舊是靠制造業,而像發達國家,例如美國,軟體的發展,是迅速的,同時對于軟體的知識産權也是保護得比較好的,而反觀國内,軟體發展氛圍,還是不夠好的。相信在今後的發展中,國内的軟體發展能夠越來越好,成為中國的經濟一大支柱。

  在軟體工程這個專業裡已經學習了一個多學期了,在學習中,我不斷在思考,如今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軟體,而這樣的軟體,如今還沒有被其他人開發出來。同時在使用其他人開發的軟體中,會想到這個軟體的亮點是什麼,給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幫助。在遇到一些好用的功能時,會想這樣的功能是如何實作的,它的原理是什麼。在我看來,軟體開發似乎在創造新世界一般,給人一種成就感,正是這樣的一種熱情,引導着我在軟體工程這個專業中不斷地學習。

  世界是數字的,數字化的生活,給了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捷,軟體和硬體的不斷發展,不正是為了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都與魔術無異,在不斷創新的技術的引導下,人類一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