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未來讀後感

緣由

寒假無聊之際讀到了李開複的這本書,全書以不同的角度來解讀人工智能,而吸引我的卻是人工智能的發展。

了解

書本開篇就提及一個名詞:中國的斯普特尼克的時代,在2016年李世石和阿爾法go的那場比賽吸引了近兩千萬中國人觀戰,最終阿爾法go勝出極大的刺激到了中國人民。而為什麼被稱為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代呢?普特尼克是前蘇聯發射的一艘衛星,也是人類曆史上的第一顆衛星,這艘衛星刺激到了美國人。這艘火箭間接導緻了美蘇的太空競賽的開始,而短短幾年時間就實作了人類登月。而李世石和阿爾法go的比賽就像斯普特尼克一樣刺激着中國人民開始追逐人工智能,但這件事在美國卻反響平平,并未掀起多大的浪花。

學習

之後作者又講述了人工智能的緣起。上世紀五十年代,世界第一次人工智能大會在讨論人工智能的發展時産生了兩種不同的分歧,一種是規則式,符号式的專家系統,而另外一種是在計算機中生成人的思維,似乎後者才更貼近人的本質,但卻沒有絲毫進展,陷入了寒冬。反而前者有不少的成果落地,例如語音識别,錯誤率在不斷的降低,但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專家系統發展也受阻,無法推進,語音識别的錯誤率降不下去了。李開複在卡内基梅隆大學研究的就是語音識别,他在1989年率先将語音識别背後理論由規則式的專家系統轉變為統計集來訓練識别系統,不在追求片面的極緻,反而将IBM的40%錯誤率降低到了20%,這種泛華的思想直接使得他拿到了phd,也就是博士學位。當時他把自己的論文給傑弗裡辛頓教授閱讀,這位教授思考的更為深遠。這位教授後來在2006年寫出了一篇名為深度學習的論文,稱這篇論文是裡程碑式的成果也不為過。就是這篇論文使得第二種在計算機中生成思維稱為可能,通過不斷的訓練調成權重,從當時的一兩成到現在的幾百層的神經網絡。無人駕駛,語音識别,機器學習阿爾法go等一系列成果都是建立在這篇論文的基礎之上。而傑弗裡辛頓現在受任于谷歌,研究谷歌大腦。今年四月份釋出的2018年的圖靈獎就頒給了人工智能的三巨頭傑弗裡辛頓和他的弟子,還有一位是研究離散數學的。

總結

中國的人工智能熱潮興起于阿爾法狗,之後中國政府也下達了關于引導人工智能的白皮書。在人工智能這一塊中國走在了前列。

人工智能這個話題似乎被說爛了,但這本書較為系統,角度清奇的講述了人工智能。作為科普讀物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