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AI未来读后感

缘由

寒假无聊之际读到了李开复的这本书,全书以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人工智能,而吸引我的却是人工智能的发展。

了解

书本开篇就提及一个名词:中国的斯普特尼克的时代,在2016年李世石和阿尔法go的那场比赛吸引了近两千万中国人观战,最终阿尔法go胜出极大的刺激到了中国人民。而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代呢?普特尼克是前苏联发射的一艘卫星,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卫星,这艘卫星刺激到了美国人。这艘火箭间接导致了美苏的太空竞赛的开始,而短短几年时间就实现了人类登月。而李世石和阿尔法go的比赛就像斯普特尼克一样刺激着中国人民开始追逐人工智能,但这件事在美国却反响平平,并未掀起多大的浪花。

学习

之后作者又讲述了人工智能的缘起。上世纪五十年代,世界第一次人工智能大会在讨论人工智能的发展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分歧,一种是规则式,符号式的专家系统,而另外一种是在计算机中生成人的思维,似乎后者才更贴近人的本质,但却没有丝毫进展,陷入了寒冬。反而前者有不少的成果落地,例如语音识别,错误率在不断的降低,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专家系统发展也受阻,无法推进,语音识别的错误率降不下去了。李开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的就是语音识别,他在1989年率先将语音识别背后理论由规则式的专家系统转变为统计集来训练识别系统,不在追求片面的极致,反而将IBM的40%错误率降低到了20%,这种泛华的思想直接使得他拿到了phd,也就是博士学位。当时他把自己的论文给杰弗里辛顿教授阅读,这位教授思考的更为深远。这位教授后来在2006年写出了一篇名为深度学习的论文,称这篇论文是里程碑式的成果也不为过。就是这篇论文使得第二种在计算机中生成思维称为可能,通过不断的训练调成权重,从当时的一两成到现在的几百层的神经网络。无人驾驶,语音识别,机器学习阿尔法go等一系列成果都是建立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之上。而杰弗里辛顿现在受任于谷歌,研究谷歌大脑。今年四月份发布的2018年的图灵奖就颁给了人工智能的三巨头杰弗里辛顿和他的弟子,还有一位是研究离散数学的。

总结

中国的人工智能热潮兴起于阿尔法狗,之后中国政府也下达了关于引导人工智能的白皮书。在人工智能这一块中国走在了前列。

人工智能这个话题似乎被说烂了,但这本书较为系统,角度清奇的讲述了人工智能。作为科普读物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