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編劇系列之——李樯:一名好的文藝片編劇是如何煉成的

作者:第一制片人
名編劇系列之——李樯:一名好的文藝片編劇是如何煉成的

李樯編劇的處女座《孔雀》被稱為中國第五代電影人顧長衛由著名攝影向真正導演的轉型之作;

寫完《姨媽的後現代生活》,許鞍華導演想請周潤發出演男主角,對方隻提出一個條件,不能修改劇本;

由李樯編劇的《立春》,更被譽為對失夢者的絕佳代言……

這名編劇為什麼能備受名導青睐,一名好的文藝片編劇又該具備哪些素養?李樯的個人經曆以及由此而來的諸多佳作就是最好答案。

學會以女性視角講故事

迄今為止,李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他的前三部作品《孔雀》、《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以及《立春》。這三部作品的共性是皆從一名女性視角将自己與周圍人的故事娓娓道來。

名編劇系列之——李樯:一名好的文藝片編劇是如何煉成的

對此,李樯的寫作心得是:

女性是最感性的動物,她們具有強烈的情感波動。男性終究還是内斂,社會對他們的隐性要求也是藏而不露;但與之相對,女姓追求的則是外放。她們習慣在生活、學習、工作中展現内心的波瀾起伏,是以以一名女性為故事主角的電影一定最發人深省且最容易引發共鳴。

好的文藝片編劇在寫作中總會觸碰人性和社會的底線

文藝片的最大特質就是動之以情,其次才是曉之以理。而普天之下,每個芸芸衆生的悲歡離合就是最好切入點。

是以,頂尖的文藝片編劇一定要寫出人性的陰暗或光明;一定要道盡個體在社會洪荒中的孱弱無力或氣壯山河。

而這份感悟對于李樯,既是生命所賜,也是命運捉弄。

劇作《立春》,李樯前後寫了5個月,他之是以遲遲不願與劇中人物話别,是因為《立春》中的王彩玲就是曾經的自己。

現在讀者完全可以想象,先前在安陽市文化局被委派創作豫劇的李樯,是何等懷才不遇。

他是刻畫女性角色的大師,卻要在地方戲曲中不斷消耗殘存的熱情,其背後隐藏的無奈與掙紮毋庸置疑。但是同時,這也奠定了李樯的創作底色——"不寒而栗"。

《姨媽》中,女主由一世清高的返城知青在被老情人騙光一生積蓄,又連遭厄運後,失腳跌落天橋階梯,最終無奈返鄉。她平生最愛惜自己的羽毛,卻在生存面前,放下一切講究,在東北凜冽的寒風中,一口白馍,一口鹹菜,隻為活着,卻不想為何而活。

還有《孔雀》中的"姐姐",在萬念俱灰之時,又看見原本一表人才的初戀竟不修邊幅地靠在自行車後座上啃面食,而對方對她已毫無記憶……

這樣的"毫不留情"還原出人生百态,也将李樯的創作推至登峰造極。

人和人的差別不在于階級地位,而關乎人的性情,在編劇界亦如此

很多影迷也許不知道:一部《孔雀》,李樯寫了7年。

想成為優秀編劇,隻有兩條路可選:要麼像麥家,11年17易其稿,終于讓《解密》重見天日;要麼像辛夷塢,憑借《緻我們終究逝去的青春》獲得空前關注後,繼續自己波瀾不驚的日子,卻讓公衆始終相信,在另一個節點,她終會迎來自己的另一個春天。

李樯屬于前者。

他一度進退維谷,想抛棄所有背水一戰,卻瞻前顧後,遲遲不敢邁出實質性的第一步。

直到母親的一位朋友來訪,遞給李樯一沓用毛筆小楷手寫的厚厚文稿,希望彼時還在猶豫觀望的李樯能将其推薦給一位導演,老人堅信自己的這部文人傳記一定可以流芳百世。

李樯在眼前老人的執着和蒙昧中看到了長此以往,未來自己無處可逃的悲慘宿命。

第二天,他果斷辭職,随後破釜沉舟地投入到《孔雀》的創作中。

七年間,他漂泊異鄉,為叩開編劇之門,即使面對不喜歡的題材也強迫自己全情投入,甚至一度身無分文,潦倒歸家。

以緻在《孔雀》榮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慶功宴上,李樯不惜中途退場,因為七年的經曆實在太過痛苦,當巨大喜悅突然降臨,他還未做好迎接的準備。

為此,他也曾心生忐忑地說過:在成全自己之前,一定要在理想和現實間尋到一個平衡,寫作需要時間和金錢,想方設法找出一條付出代價最小的追夢之旅。切記像我當年那樣"自我糾結",它對生活的中創實在難以估量。

找尋到一個适合自己的創作節奏

告别暴土揚塵的青春,李樯終于重新沐浴在春光明媚裡。

2008至2011年,他刻意放慢腳步,隻接下《黃金時代》這一部作品,選擇回歸家庭,照顧年邁的父母。

一名創作者千萬不要認為創作就是奮筆疾書,這的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實一個編劇的最高境界是擁有一份與世無争的柔情。

那時,父親已罹患阿爾茨海默症,但他依舊那麼安靜從容。有了家人的陪伴,原本空蕩的房子突然變成了諾亞方舟,印象中的栖居之所成了世間最溫馨的避風港。

在這片遠離喧嚣紛擾的世外桃源,李樯平生第一次體會到何為無欲則剛。

由此,他筆下的蕭紅雖然飽受饑寒交迫與背叛離散,卻仍然不減對文學的熾熱。在短暫的生命裡,她用文字抒發着内心的愛恨情仇,也無私地向每一位過客傾注着愛意和光芒。

名編劇系列之——李樯:一名好的文藝片編劇是如何煉成的

《黃金時代》裡的蕭紅

至今,李樯還記得那次北京到安陽的列車上,自己被民工包圍,臨行前,他去找一位朋友借錢,對方讓他在樓下等,3小時後,也沒見任何蹤影。

這些黑暗過往讓李樯變得越發慈悲為懷,他想借此對抗個人的卑微與無助,也更好保有一名編劇的心性澄明。

而每次獲獎後,他都有麥子收割後的荒涼感。平地、播種、澆水、施肥,又一個輪回即将開始,寫海無涯,前行覓岸。

名編劇系列之——李樯:一名好的文藝片編劇是如何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