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淮軍名将,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作者:曆史人物志
淮軍名将,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劉銘傳

1885年的中法戰争後,清政府鑒于台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為了加強海防,将台灣從福建省析出升格設立台灣省,成為中國第20個行省,伴随着台灣建省,台灣的行政區劃也做了調整,下設三府(台南府、台灣府和台北府)十一縣(淡水、新竹、苗栗、台灣、彰化、雲林、嘉義、安平、鳳山、恒春與宜蘭),三廳(基隆、澎湖和埔裡社)一直隸州(台東),省會先設于彰化縣橋孜圖(今台中),之後省會移至台北。1885年,劉銘傳被任命為台灣首任巡撫。

淮軍名将,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淮軍

劉銘傳, 字省三,合肥人。因在家中排行老六且臉上有麻子,故被人稱為“劉六麻子”。劉銘傳少年喪父,青年時期即率領家鄉青年開展團練以保護鄉裡。1862年劉銘傳率所領團練投李鴻章淮軍并被任命為銘字營營官。随後劉銘傳率所部與其它淮軍一起與太平軍作戰,并連占太倉、昆山,江陰等地,之後又攻下無錫,因軍功被被清廷“加恩賞頭品頂戴”。1862年12月,劉銘傳攻下蘇州,常州,并殺護王陳坤書以下太平軍将士近萬人。随着劉銘傳部的擴大,其部衆發展到9000人,洋槍4000多支,成為淮軍中的勁旅。1864底,劉銘傳奉命追趕從南京城中逃出的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貴富,于追擊途中殺太平軍堵王黃文金,在江西石城俘獲洪天貴富與幹王洪仁軒,二人被俘至南昌後被殺。劉銘傳因功被清廷“補授直隸提督”,此時的劉銘傳年僅28歲。

淮軍名将,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1864年劉銘傳又率部參加鎮壓撚軍起義,銘軍負責追剿東撚軍,曆時三載,最後在楊州瓦窯鋪将東撚軍戰敗。劉銘傳部又将西撚軍引入黃河與運河之間的狹長地帶圍攻,緻西撚軍全軍覆沒,劉銘傳因軍功晉爵一等男。随後劉部赴陝甘配合左宗棠鎮壓回民叛亂。至陝甘後,劉銘傳頭傷後遺症複發,又因欲任陝西巡撫未果,心中郁結。因部下銘軍武毅右營士兵嘩變,清廷将其革職棄用。這之後劉銘傳心灰意冷,傳回故鄉修建田園,其後賦閑在家十餘年。直到1883年中法戰争爆發,劉才被重新起用,清政府任命他為督辦台灣事務大臣,籌備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撫,加兵部尚書銜。劉銘傳率軍守衛台灣,并在基隆擊敗法軍,使法軍侵占台灣的圖謀破産。1885年中法戰争結束後,有感于台灣地理位置之重要,清政府在台灣設省,并任命劉銘傳為首任巡撫。

淮軍名将,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台灣地圖

劉銘傳在台灣任職期間,修建鐵路,開煤礦,創辦電訊,改革郵政,發展航運事業,促進台灣貿易,發展教育事業,促進了台灣近代工商業的發展,台灣防務也日益鞏固。但1890年劉銘傳因通商口岸稅務及與外商交涉問題上與清政府不和,于次年被迫辭職。1894年中日甲午戰争爆發後,清軍接連潰敗,清廷令劉銘傳出山,劉因病重辭命。不久,《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來,劉銘傳得知自己一生中花精力最大創置的台灣省被割讓給日本,憂思郁結,口吐鮮血,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一月十二日在六安劉新圩病逝,時年六十歲。清廷贈太子太保,谥壯肅,劉銘傳臨死時命家人修墓并朝向台灣方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