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鮑超之悲哀:尹隆河之戰居功第一,結果“霆軍”被解散

1864年7月,曾國藩拼殺11年,在付出2位兄弟之性命後,終于率湘軍殺入了南京城,将洪秀全屍骨挖掘出來制作成炮彈,讓其徹底灰飛煙滅。此時,曾國藩麾下直屬湘軍10餘萬,再加上其他各路湘軍,湘系集團總計兵馬50萬,戰鬥力碾壓清朝任何一支正規軍,包括所謂的“滿萬不可戰”之八旗鐵騎。然而,曾國藩知道自己并非帝王之才,且時局也不允許國内繼續動亂,于是主動裁撤湘軍,讓滿清朝廷放心,做忠實臣子。如此,湘軍在攻破天京後,大多被裁撤,都回家當農民,發展生産了。但是,曾國藩為了防止滿清朝廷玩“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把戲,便有意将湘軍第一勁旅“霆軍”保留下來,繼續讓頭号猛人鮑超率領,作為自己之政治資本,讓滿清有所畏懼。

鮑超之悲哀:尹隆河之戰居功第一,結果“霆軍”被解散

鮑超,四川奉節人(今屬重慶),中等個子高,面目漆黑,卻非常勇猛,一生大小戰鬥500餘場,身受108處傷疤,且從未失敗,算是戰神。鮑超之戰鬥值究竟何如,估計英王陳玉成最有發言權了,幾乎是逢戰必敗,尤其是太湖之戰與二郎河之戰,英王差點将身家性命賠了進去。鮑超勇猛無敵,戰鬥值爆表,而政治水準不高,且經常放縱部隊劫掠民間錢财、物資,搞得天怒人怨。1867年2月,鮑超率所部16000餘人參與尹隆河會戰,死戰遵王賴文光、魯王任化邦等猛人,将已經身陷重圍的淮系第一悍将劉銘傳救出來,保全了淮軍主力,也保住了李鴻章賴以生存之政治資本。可惜,此戰卻成為鮑超生平最後一戰,李鴻章不但不感謝鮑超,還一紙奏折彈劾“霆軍”,要求解散這支部隊。如此,鮑超不滿,直接辭職回家,算是李鴻章“送”他一程了。

鮑超之悲哀:尹隆河之戰居功第一,結果“霆軍”被解散

1865年5月,被譽為八旗第一名将的僧格林沁在山東菏澤高樓寨遭遇“撚軍”重兵合圍,所部7000精銳全部陣亡,自己則被小兵張皮绠割喉。接着,兩江總督曾國藩北上督師,采取“河防戰術”繼續攻殺“撚軍”,可卻屢次被賴文光戲耍,搞得灰頭土臉,浪費了大把銀子卻沒啥戰果。1867年,李鴻章接任“剿撚統帥”一職,節制清朝各路兵馬繼續追殺“撚軍”;鮑超、曾國荃等湘系悍将都要協助李鴻章,受他節制、調遣。跟着李鴻章混,鮑超很不爽,自己在和太平軍拼殺時,李鴻章還沒嶄露頭角,此時卻要聽他調遣,實在受不了。當然,淮系第一悍将劉銘傳(程學啟被爆頭後,劉銘傳就是淮系第一猛人)也看不順眼鮑超這位大老粗。此時,曾國藩湘系集團是清朝重點打壓之對象,鮑超還不“醒水”,非要與淮系較勁,結果很慘。

鮑超之悲哀:尹隆河之戰居功第一,結果“霆軍”被解散

撚軍突破重圍後,從山東一路殺向河北、河南、湖北,試圖進入四川,建立川陝甘根據地,效仿劉備之經驗。此時,郭松林、張樹珊等淮軍悍将率6000餘兵馬前往攔截。一頓厮殺過後,郭松林被砍傷左腳,所部陣亡4000餘人;張樹珊中計被埋伏,陣亡疆場,所部陣亡一千餘人。如此,撚軍聲勢大振,各路清軍無不聞風喪膽,不敢與其正面對打。當然,鮑超、劉銘傳除外,這兩位都是清朝絕對之猛将,且手頭兵馬衆多。為了阻止撚軍進入四川,鮑超、劉銘傳決定集中力量與之展開會戰,将其一網打盡,乃至全殲。按照作戰計劃,劉銘傳率淮軍主力12000餘人從北向南打,鮑超率“霆軍”16000餘人從西向東打;兩支部隊同時出發,在預定地點彙合,然後将撚軍“包餃子”,再次建功立業。

鮑超之悲哀:尹隆河之戰居功第一,結果“霆軍”被解散

若是一切按照計劃進行,會戰之效果應該很不錯。但是,劉銘傳很自信,他認為單憑自己力量就可以搞定撚軍,活捉賴文光、任化邦等人;與鮑超分享勝利果實可不行,必須要獨霸這塊蛋糕。為此,劉銘傳決定提前一小時出兵,留下1500餘人守衛大營後,兵分三路渡過尹隆河攻殺撚軍,自己則親率中路,協調各将作戰。然而,劉銘傳失策了,撚軍馬隊很強悍,東路很快就潰敗,中路則被賴文光死死拖住,西路趕來增援時,被任化邦打殘。如此,撚軍三路兵馬合一,同時攻殺劉銘傳中路軍,淮軍主力陷入了絕境;劉銘傳脫下官服,席地而坐,隻等賴文光來将其活捉了。可以說,劉銘傳已經絕望了,失去了繼續戰鬥之勇氣。就在這關鍵時刻,早已抵達戰場外圍的鮑超,在探明敵情後,突然從側後殺來,與撚軍厮殺。“霆軍”是生力軍,且武器裝備先進,鮑超又勇猛,早已疲憊的撚軍自然招架不住,隻能撤退。由此,劉銘傳躲過了一劫。

鮑超之悲哀:尹隆河之戰居功第一,結果“霆軍”被解散

尹隆河之戰,清軍先敗後勝,鮑超功不可沒,這點毫無疑問;沒有鮑超,劉銘傳肯定會被活捉,淮軍主力也會被“包餃子”,李鴻章将再無政治資本。此時,鮑超很高興,他認為朝廷肯定會對自己重重有賞,李鴻章、劉銘傳等淮系集團核心要員也會感謝自己“救命之恩”。然而,鮑超錯了,劉銘傳告訴李鴻章:鮑超有意延誤軍機,想置淮軍于死地。李鴻章呢?自然知道錯在劉銘傳,可他要維護淮軍面子,便乘此機會上奏朝廷,說鮑超有意延誤軍機,應交刑部處理。清朝呢?對情況也多少有了解,可出于打擊湘系集團,平衡地方實力派之需要,便采取“扶淮抑湘”政策。如此,悍将鮑超不滿,以辭職威脅,李鴻章則以“紀律散漫”為由,要求解散“霆軍”。如此,鮑超不但沒能得到封賞,所部“霆軍”還被清朝徹底肢解,本人也被李鴻章“送”回老家。

鮑超之悲哀:尹隆河之戰居功第一,結果“霆軍”被解散

1867年2月,湖北尹隆河之戰,是悍将鮑超謝幕之戰,雖然他将淮軍主力救出重圍,可結果卻被李鴻章“送”回家,從此離開戰場,未能再次殺敵立功。究其原因,鮑超“霆軍”紀律散漫,經常擾民是其一;湘系、淮系争奪政治資源,而清朝采取“扶淮抑湘”政策,偏袒淮系,打壓湘系則是關鍵。如此說來,鮑超作戰雖勇猛,可政治水準不高,結果隻能被“送”回家了。

參考文獻:《太平天國通史》、《霆軍裁撤始末探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