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曾被當成馬槽喂馬的3000年前寶槽,被國家博物館列為鎮館之寶

1864年夏天,淮軍将領劉銘傳打敗太平軍後住進了常州城護王府内,午夜時忽然聽到一陣奇怪的叩擊聲,循聲找時一下子驚呆了,隻見聲音竟然是從馬棚裡傳出來的。

劉傳銘當時任直隸提督,跟随李鴻章大力鎮壓太平軍,一路打到了江蘇常州,鎮守在那裡的太平軍首領是護王陳坤書,此人身材彪悍,骁勇善戰,在太平軍中被稱為陳獅子,是以劉傳銘部隊在常州差不多攻打了半年多時間,才将其拿下。

打下常州城後,劉銘傳終于松了一口氣,随後就住進了護王府内,有一天晚上,劉銘傳挑燈夜讀,很晚了還沒有休息,正當他感覺有些困了準備關燈睡覺時,忽然聽到一陣奇怪的叩擊聲傳入耳中,在萬籁俱寂的夜晚,這陣聲音顯得極具穿透力。

劉銘傳頓時感覺十分好奇,于是拿着燈燭來到院子裡,結果他發現聲音是從屋後傳出來的,于是他快步來到後院,隻見一排馬棚出現在了眼前,再聽時,發現聲音就是從馬棚裡傳出來的,于是他徑直走進馬棚仔細尋找。

經過一番查找,劉銘傳驚喜地發現,原來奇怪的聲音是馬籠頭上的鐵環碰到了馬槽所發出來的,他趕緊蹲下細看,隻見該馬槽碩大無比,在燈光的照耀下隐隐散發出深沉的幽光,用手輕輕一扣,瞬間發出一陣輕悠遠揚的悅耳音,顯得極不尋常。

劉銘傳心中大喜,他知道此馬槽絕不是一個普通的馬槽,很可能是一件極其罕見的寶槽,觀察多時,劉銘傳見夜已很深,于是拿着燭燈回卧室休息了。第二天一大早,劉銘傳早早起床,趕緊指令手下将馬槽搬出,然後打來清水将其裡外全部清洗幹淨,這一下看得更加分明了,隻見馬槽外壁全部布滿精美紋飾,四邊各飾兩個獸首銜環,槽内底部工工整整地刻着一長篇銘文。

這個曾被當成馬槽喂馬的3000年前寶槽,被國家博物館列為鎮館之寶

這一下,劉銘傳更加深信不疑其就是一件寶物,無意中竟然得到這麼大一個寶物,劉銘傳别提有多興奮了,他害怕這東西放在這裡會落到别人手裡,于是幹脆派遣一隊人馬,将此馬槽一路押運送回他的老家,秘密藏在安徽合肥劉老圩村。

原來這個馬槽确實不一般,它是來自3000多年前虢國的一件寶物,當時周王指令虢國的子白出征禦敵,結果虢季子白屢立戰功,最終大獲全勝,周王大喜,為其大擺筵席以作慶祝,而且賞賜了許多東西,後來虢季子白為了紀念此次嘉獎,指令能工巧匠用青銅鑄造了這個西周虢季子白盤。

虢季子白盤長137.2厘米,寬86.5厘米, 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造型奇特,四足作矩形,器口緣下部周飾竊曲紋,腹部環飾波曲紋。盤内底部有111個字的銘文,整體字迹端莊工整,語言洗練,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為西周金文絕品。

後曆經千百年朝代更替,虢季子白盤一度不知下落,到了清道光年間,忽然有人在陝西寶雞地下挖出此物,後來被時任眉縣縣令的徐燮所得,徐燮卸任後,将虢季子白盤帶回了常州老家,結果到了太平天國時期,鎮守常州的護王陳坤書,又将此寶盤據為己有。之後就落在了劉銘傳的手裡了。

劉銘傳得到這個寶貝後,不但沒有給他的家族帶來好運,而且令其一家四代都恐慌不定,因為當時的各路軍閥、日寇、國民黨官吏等,得知劉家藏有寶盤時,紛紛跑來索取,給他們家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劉家人實在沒法,隻得将寶盤深埋于土中,之後舉家遷往外地生活。

直至新中國成立以後,劉銘傳第四代孫劉肅曾才将虢季子白盤從地下挖出,獻給了國家。該文物現收藏于國家博物館,是鎮館之寶,屬于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由此可見這個寶盤有多珍貴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