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成功再現“抗法保台”曆史人物光輝 安徽研讨徽劇《劉銘傳》

2021年安徽省重點文藝項目,由安徽省徽平劇院複排的大型徽劇《劉銘傳》最近在合肥首演,該劇演繹了劉銘傳抗法保台和他作為台灣首任巡撫建設台灣的曆史功績,獲得各方肯定,安徽演藝集團、省徽平劇院組織省内外專家對該劇進行了研讨。

藝術|成功再現“抗法保台”曆史人物光輝 安徽研讨徽劇《劉銘傳》

“如果說劉銘傳紀念館是靜态的,徽劇《劉銘傳》就是動态的。這個曾經被舞台所冷落的劇種又站起來了,說明正有一批兢兢業業、德藝雙馨的藝術工作者在挑着大旗,有一批嗷嗷待哺的觀衆等待着政治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作品,給他們精神撫慰。”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黃新德盛贊《劉銘傳》的導演沒有圖解人物,而是用意境去表達,表揚主演汪育殊非常走心地去演戲,演人物而不演行當,主演羅麗萍能跨行當突破,都值得肯定。

安徽省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飛,正是20多年前老版《劉銘傳》的策劃人。翁飛表示,複排版《劉銘傳》首演當晚,自己統計了下,全場觀衆鼓掌接近四十次。肯定之餘,翁飛也從專業角度提出了三點提升意見:一是山胞要稱作原住民,二是唱詞中要展現出1885年至1895年這十年的國際形勢,劇中的二劉之争屬于高層的内部沖突,不能變成愛國與賣國的沖突,三是藝術品質上的提升,可以把家庭的情、對國家的情融合起來,去烘托出劉銘傳這個主角。

原安徽省戲劇家協會會長王長安表示,大家之是以願意坐下來探讨,是因為《劉銘傳》有成為精品的潛力。談及不足之處,王長安直言,文本還有加工提高的空間。

原安徽省戲劇家協會秘書長、副主席侯露,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秦佳鳳都提出,作為重點文藝項目,《劉銘傳》可否拍成電影,拍成徽劇藝術片《劉銘傳》,“徽劇至今沒有像樣的大電影,《劉銘傳》可以拍成電影。”

藝術|成功再現“抗法保台”曆史人物光輝 安徽研讨徽劇《劉銘傳》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劉明厚表示,徽劇《劉銘傳》彰顯了安徽的文化自信,講好了安徽自己的故事。“徽平劇院以精湛的藝術性和深刻的思想性,運用徽劇藝術來講好安徽自己的故事,展現出安徽戲劇家的文化自信。徽劇《劉銘傳》絕對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曆史劇,而是一部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反思意義的厚重的曆史劇。這部《劉銘傳》的成功上演,展現了安徽省徽平劇院上司班子的藝術眼光與決策的果斷性,以及政治上的敏感性和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汪育殊有一大段徽腔演唱,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十問大海》。汪育殊唱得是那麼深沉含蓄,感人肺腑,唱詞寫得好,唱腔設計好,演員唱得好!層層遞進、一氣呵成,把人物内心的不平與憤懑揭示得淋淋盡緻。”劉明厚也指出,《劉銘傳》這部戲裡,作為劉銘傳最大對手的法國将軍孤拔的戲較弱,“他是劉銘傳臨危受命主要的強大對手,現在交鋒戲太少。”

中國戲劇家協會秘書長崔偉認為,該戲文本突出,劉銘傳這個人物既有曆史價值又有現實的意義,“古老劇種的确适合演曆史劇,我們發現了适合徽劇演繹的傳統題材,該戲将劇種的藝術風範展現得淋漓盡緻。傳承與創新結合得特别好。藝術手段上精緻而不奢靡,在演員的呈現與藝術表現上都不陳舊,演員的精神呈現是立足在人物的上面而不是簡單地立足于劇種上。”崔偉表示,《劉銘傳》是新式的講述結構,有十幾處變化場景,“導演抓住了劉銘傳和國家的命運,劇中包含劉銘傳自身志向與現實的沖突這個點,這顯然是當代劇作家的提煉,符合時代特征。主演汪育殊創造這個人物遊刃有餘,藝術手段和藝術效果發揮得很好。”崔偉也直言劇中有一些不合曆史的細節。

“複排本身就是很重要的創作,過去很多經典戲曲依然面臨着重新整理、加工提升,然後搬到現代舞台的任務,我們不可能是随創随丢,是以複排機制可以讓優秀的作品打磨提升,是非常好的。”中國戲劇研究院戲曲所所長王馗直言,徽平劇院在撿拾優秀作品方面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當然這個作品還需要打磨,我們揣摩藝術形象,如何讓作品呈現得更加精緻,目前,有些人物還是簡單化了。舉個例子,劉銘傳作為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他堅信能夠看得到這塊土地是中華版圖不可缺少的。這個細節,我們無論是表演還是文本的挖掘都簡化掉了。”

(圖檔攝影 蔣楠楠攝)

責編:賈亭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