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嶺名家胡春華:要讓雲南平劇的時尚魅力永存

國粹平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的多種藝術元素被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符号。以梅蘭芳命名的平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從古至今,千千萬萬的平劇藝術家用其一生追随國粹的腳步,匠心築夢,使得古韻流芳。雲南省平劇院黨委書記、院長胡春華便是一位在平劇藝術道路上耕織夢想、匠心傳承的表演藝術家。如果說,把雲南民族民間文化融入國粹平劇,形成雲南平劇獨樹一幟的風格起步于關肅霜等老一輩平劇表演藝術家,那麼作為新時代雲南平劇藝術的領軍人物、梅葆玖先生的入室弟子、雲南平劇首朵“梅花”的胡春華,可以用“隔不斷我與高山千縷情”展現出做為新一代藝術家、雲南平劇的守望者對國粹藝術不懈的努力與追求。

雲嶺名家胡春華:要讓雲南平劇的時尚魅力永存

胡春華,文化部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一級演員,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國家級重點院團雲南省平劇院黨委書記、院長。1965年出生的她,面容姣好,嗓音天賦異禀,她從小就能輕易模仿出電影裡面大段大段的演唱和舞蹈動作。11歲時,胡春華考取國家級重點中專雲南省文藝學校平劇科,開始了平劇的學習生涯。滇池邊、垂柳下,迎着晨曦的第一縷陽光,這個當年勤奮練功的小姑娘的身影至今仍留在學校老教師們的記憶中。

1982年,年僅16歲的胡春華從雲南省文藝學校平劇科以優異成績畢業,被配置設定到由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關肅霜任院長的雲南省平劇院二團任演員。通過觀摩和助演,胡春華充分領略和學習了關肅霜、劉美娟等平劇名家舞台藝術風采和表演技藝,排演了《貴妃醉酒》《鳳還巢》《望江亭》《狀元媒》《白蛇傳》《四郎探母》《霸王别姬》《玉堂春》《紅鬃烈馬》《黛諾》等劇目。彼時,平劇傳統戲演出恢複不久,雲南省平劇院一團、二團演出都很頻繁。1985年,胡春華以主演《三堂會審》獲雲南省平劇院舉辦的中青年演員會演一等獎。

1992年,胡春華進入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進修學習,先後得到王派傳人于玉衡、張派傳人蔡英蓮等名家親傳,在繼承平劇流派表演特點的基礎上,她的藝術悟性“青出于藍”,在塑造角色表演上,追求表演的細膩、技巧和創造的用心,開始在平劇藝術界嶄露頭角。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于玉衡的關懷指點下,通過勤學苦練,胡春華以一出《捧印》奪得雲南省青年演員比賽最佳表演獎。

雲嶺名家胡春華:要讓雲南平劇的時尚魅力永存

1996年,雲南省平劇院推出新創劇目《夢斷碑寒》,該劇沖突沖突尖銳,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鮮明生動。作為院裡重點培養的優秀青年演員,胡春華以甜美的嗓音、綜合藝術能力強被選中擔任劇中的女主角阿姹。胡春華認真研讀劇本,仔細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把情節當成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把塑造人物形象當成創作的終極目标,處理好情節與人物的關系,調動一切藝術手段,不予餘力地塑造出感人至深的豐富飽滿的主人公阿姹形象。由于《夢斷碑寒》所具有的深刻的思想性、鮮明的藝術性和濃郁的雲南民族風情,最終,該劇斬獲文化部第七屆“文華新劇目獎”,胡春華榮獲“文華表演獎”,成為雲南平劇界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夢斷碑寒》的成功,胡春華開始了不僅僅滿足于停留在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她孜孜以求不斷探索,找尋煥發古老傳統戲曲藝術生命力的新起點,實作了雲南平劇守正與創新辨證發展,使平劇這一發源于中原地區的古老傳統戲曲藝術與雲南優秀民族民間文化有機融合起來,實作跨界拓展的發展模式。至此,胡春華的表演脫穎而出,好評連連,聲名鵲起,具備了更為豐富的内涵,成為雲南省平劇院的一張亮麗名片。2001年,胡春華領銜主演新創劇目《鳳氏彜蘭》,将自己的藝術水準推向全新的高度。這部展現濃郁民族風格、充滿深刻哲理思考的力作,在文化部當年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平劇藝術節上成為一匹黑馬,囊括了該屆藝術節的所有單項獎。胡春華也憑借該劇榮獲中國平劇節“優秀表演獎”,在全國産生影響,名聲大振。

雲嶺名家胡春華:要讓雲南平劇的時尚魅力永存

2008年,新創劇目《白潔聖妃》将雲南民族史詩搬上平劇舞台,以全新的戲劇視點開掘創作題材,在傳說和史詩的架構内将激烈的外部沖突引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着力展現白潔和皮邏閣自身靈魂的碰撞和拼搏,反映出古老遙遠的部落族民從政治蒙昧起步走向政治開明所經曆的善良與罪惡、道義與仇恨互相纏繞的複雜和痛苦的過程,并以白潔夫人為理想的化身,表達了六诏各部族向往和平、結束戰亂紛争、歸附大唐版圖的曆史選擇。這個戲有難度也有高度,胡春華成功地運用唱、念、做、舞刻畫人物,強化人物内心世界的戲劇沖突,不僅完成了事件的叙述,還提供了震撼人心的舞台觀賞性。那撕裂人心的悲情詠歎,催人淚下;那栩栩如生重情明理的大美與大勇,構成了民族史詩中曆史性瞬間的宏大悲喜劇,為中國平劇藝術的人物長廊增添了不可多得的藝術形象。這樣的藝術追求,不僅拓寬了戲曲藝術的表現空間,還在平劇藝術中塑造出基于民族文化的變化發展的新藝術形象,克服了人物單一性和概念化的傾向。表現出現代戲劇意識與古老平劇藝術的有機結合。胡春華扮演的白潔夫人在劇中的十四段完整唱段,聲腔豐富、闆式齊全,展現了表演者的演唱功力和才華。胡春華積極探索,适度運用民族元素,豐富了劇作的觀賞性和趣味性。例如,在服飾設計上既吸收了雲南元素,又歸于平劇服飾的大統,形成了既合乎平劇風範又具有民族特點的設計風格。在舞美的設計構思中,景與戲有機相連,實作了蒼山、洱海、蝴蝶泉的實景運用和戲曲虛拟化表演的結合,使舞台呈現變得通透亮麗、濃淡相宜、情景交融,營造出和劇情相一緻的舞美氛圍,努力探索民族題材平劇化的舞美表現方式。這些積極的探索,推動了中國平劇藝術雲南民族劇的個性特征和藝術特色的逐漸形成。胡春華飾演白潔夫人獲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項“梅花表演獎”,胡春華成為雲南省平劇院首位榮獲“梅花獎”的藝術家。至此,雲南平劇藝術首次問鼎中國戲劇梅花獎,圓了雲南幾代平劇藝術家的梅花夢。

雲嶺名家胡春華:要讓雲南平劇的時尚魅力永存

劇中人物的塑造取決于它跨越空間的步伐,人生角色的轉變決定了肩負更大的責任。因卓越的藝術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2008年胡春華成為雲南省平劇院第四任院長,從一名純粹的平劇表演藝術家,轉變成為肩挑大梁的管理者。職責角色的轉換,遠比她每排一個劇目時擔綱主演的角色多彩、複雜,管理工作具體又責任重大。抓常備不懈的藝術基礎,抓不斷推出的劇目,抓青年人才的培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使雲南省平劇院在地方院團中始終處于佼佼者,保持全國重點平劇院的過硬業務,胡春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她日益成長起來,知書達理,溫柔敦厚,穩重大方地待人處事,知冷知熱地去疼愛去呵護身邊的同志,充滿熱情地去找資源找劇本請導演主創排戲立戲,為年輕演員的成長搭平台創造機會,“請進來、送出去”,“拜名師、學名劇”,她身上展現出的是一個當家“大青衣”雍容大度的氣質,成為平劇的代表性藝術家,把中華戲曲文化作為自己的價值所依、魂魄所歸、身家所安,展現了一個優秀藝術家的使命擔當和文化自信。

雲嶺名家胡春華:要讓雲南平劇的時尚魅力永存

新時代藝術家們更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胡春華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既有深厚的基礎、魅力無窮;又把握時代脈搏,絕不肯故步自封;秉承平劇是最具包容性劇種的根本,堅持不斷繼承發展創新的勇氣與能耐,重視博采衆長,在劇目選擇、表演做工上花力氣、下功夫,使得雲南平劇的時尚魅力永存。以尊敬之心去創新,以厚愛之心去傳揚,讓國粹藝術戲韻流芳。

雲嶺名家胡春華:要讓雲南平劇的時尚魅力永存

梅花香自苦寒來,2018年,胡春華成為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的二級巡視員,面對新崗位新挑戰,她努力學習,以适應新身份的知識素養要求;她以一個共産黨人的責任和擔當,深入基層調研,參與文化大篷車惠民演出,抓脫貧攻堅,立足院團發展,抓黨建工作;作為一位德藝雙馨的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她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紮根雲嶺大地,傳承國粹,講好中國故事。

雲南網通訊員 陳瑞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