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上國,名動藩邦”。太保坊始建于明萬曆年間,是為旌表青州人邢玠而立的四柱三門式牌坊。

“提封依舊三千裡,社稷重新二百年”。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邢玠以兵部尚書、薊遼總督統兵北韓抗倭,大獲全勝。
邢玠,字搢伯,号崑田,明代青州府益都縣人,隆慶五年進士,官至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參贊機務,逝世後贈太保。
邢玠光榮的一生簡介。
“體麗聲清,廷對分差标法度;心和意密,公裁明斷順朝綱”。大學士坊始建于嘉靖二十二年,是為旌表青州府諸城縣人翟銮而立的四柱三門式牌坊。
“巡邊防三萬裡,雄才大略固關塞;秉閣政十餘年,遠慮深謀為棟梁”。翟銮,字仲鳴,青州府諸城縣(今諸城市)人,以錦衣衛籍舉明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官至謹身殿大學士(首輔),卒谥文懿。
“大臣氣度,朝堂柄政扶社稷;名士風流,海岱會集留詩篇” 。大宗伯坊,始建于明嘉靖年間,是為旌表青州人陳經所立的四柱三門式牌坊。
“平居骨鲠,谠直敢言名已聞;立朝性澹,門無幹谒廉有聲”。陳經,字伯常,号東渚,明青州府益都縣城裡(今青州市)人,正德九年(1514)進士,累官至戶部尚書、禮部尚書和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忠裨于國,允稱一代名臣;孝表于鄉,堪稱三朝元老”。柱國坊始建于明弘治年間,是為旌表大學士劉珝而立的四柱三門式牌坊。
“忠廉立殿堂,史稱賢相,功與雲山并峙;仁孝滿鄉裡,世譽楷模,德同陽水共流”。劉珝,字叔溫,明代青州府壽光縣人(今青州市高柳鎮陽河村人),明正統十三年進士,官至光祿大夫、柱國、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贈太保、谥文和,曆仕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四朝,明憲宗稱其為“東劉先生”,并賜印“嘉猷贊翊”。
“一門風雅,多少芝蘭玉樹;幾代書香,無窮國棟良才”。一門科第坊始建于明萬曆年間,是為旌表青州馮氏家族而立的四柱三門式牌坊。
“科第連綿,彰顯東州文運;事功卓著,堪稱北海世家”。馮氏家族是青州曆史上的名門望族之一、聲名顯赫,被稱為“北海世家”,亦稱“北海馮氏”。
青州馮氏家族自馮裕開始,書香傳承、科第連綿、人才輩出,自明正德三年(1508)至明萬曆元年(1573)馮氏三代65年的時間内,先後有馮裕、馮惟重、馮惟讷、馮子履、馮琦、馮瑗等6人考中進士,馮惟健、馮惟敏、馮子鹹等3人考中舉人。
行台秋月
花林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