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幹貨滿滿的曆史故事。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河北博野籍的明代名臣劉吉的故事。

明仁宗影視形象
明代廢宰相制度,在明仁宗明宣宗時代,内閣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當時的很多地方奏折都交由内閣拿出處理意見,由司禮監報知皇帝後再進行具體裁決。是以,能在内閣中任職做到内閣首輔的官員,其職務近似于今天的國務總理,在當時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明孝宗影視形象
劉吉其人曆仕明英宗、明代宗、明憲宗和明孝宗四朝。他在明英宗正統年間中進士,後來參與過《大明一統志》等書籍的編纂工作。因為學問較好,劉吉擔任過明英宗朱祁鎮和太子朱見深的老師。
明憲宗朱見深繼位後,劉吉逐漸發迹,進入内閣任職。成化十一年時,48歲的劉吉成為内閣成員,負責處理軍國大事。當時他和萬安、劉珝都在内閣中任職,這個内閣以不辦實事著稱,被人調侃為了“紙糊三閣老”。
明代宗影視形象
劉吉和萬安一塊排擠官聲較好的劉珝。根據《萬曆野獲編》的記錄,萬安遇事不知道如何處理,隻知道帶頭磕頭高呼萬歲。于是乎,人們給了他一個“萬歲相公”的綽号。
劉吉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排除異己打擊其他其他官員。因為劉吉屍位素餐,朝中有不少大臣上書彈劾他。比較神奇的是,劉吉卻像不倒翁一樣久居内閣而不倒。當時有人将他戲稱為“劉棉花”。
明英宗影視形象
在明孝宗繼位後,最初還是用劉吉的,但是後來皇帝對他失去了耐心,劉吉也逐漸得不到了信任而被冷落。在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明孝宗委婉地提出了讓他緻仕退休的建議,劉吉最後告老還鄉。
因為是四朝老臣,皇帝很給他面子,還允許他回家時使用官家馬車住公家驿站。第二年的12月份,劉吉在老家博野宅邸去世,時年67歲。有說法是,劉吉晚年家中失盜,他因驚吓而去世。
《大明一統志》書影
劉吉其人隻能算庸臣,和嚴嵩那類奸臣相比還是有差別的。河北博野縣還有過劉吉的墓,但是因為後世破壞已經蕩然無存。
明憲宗影視形象
因為棉花耐彈,是以屢次遭遇彈劾而不倒的劉吉被人戲稱為“劉棉花”。劉吉緻仕回鄉時,還有京中士民不無感慨地說,棉花去矣。劉吉能當皇帝老師,并修撰皇家史地書籍,其學問肯定是很好的。可惜從政後的劉吉圓滑自保,所做的貢獻并不算大。
沈保平版劉吉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釋出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曆史,我們盡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本号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本号内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