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河北籍的内阁首辅,被人戏称为“刘棉花”,晚年被小毛贼吓死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河北博野籍的明代名臣刘吉的故事。

他是河北籍的内阁首辅,被人戏称为“刘棉花”,晚年被小毛贼吓死

明仁宗影视形象

明代废宰相制度,在明仁宗明宣宗时代,内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当时的很多地方奏折都交由内阁拿出处理意见,由司礼监报知皇帝后再进行具体裁决。所以,能在内阁中任职做到内阁首辅的官员,其职务近似于今天的国务总理,在当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是河北籍的内阁首辅,被人戏称为“刘棉花”,晚年被小毛贼吓死

明孝宗影视形象

刘吉其人历仕明英宗、明代宗、明宪宗和明孝宗四朝。他在明英宗正统年间中进士,后来参与过《大明一统志》等书籍的编纂工作。因为学问较好,刘吉担任过明英宗朱祁镇和太子朱见深的老师。

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刘吉逐渐发迹,进入内阁任职。成化十一年时,48岁的刘吉成为内阁成员,负责处理军国大事。当时他和万安、刘珝都在内阁中任职,这个内阁以不办实事著称,被人调侃为了“纸糊三阁老”。

他是河北籍的内阁首辅,被人戏称为“刘棉花”,晚年被小毛贼吓死

明代宗影视形象

刘吉和万安一块排挤官声较好的刘珝。根据《万历野获编》的记录,万安遇事不知道如何处理,只知道带头磕头高呼万岁。于是乎,人们给了他一个“万岁相公”的绰号。

刘吉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排除异己打击其他其他官员。因为刘吉尸位素餐,朝中有不少大臣上书弹劾他。比较神奇的是,刘吉却像不倒翁一样久居内阁而不倒。当时有人将他戏称为“刘棉花”。

他是河北籍的内阁首辅,被人戏称为“刘棉花”,晚年被小毛贼吓死

明英宗影视形象

在明孝宗继位后,最初还是用刘吉的,但是后来皇帝对他失去了耐心,刘吉也逐渐得不到了信任而被冷落。在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明孝宗委婉地提出了让他致仕退休的建议,刘吉最后告老还乡。

因为是四朝老臣,皇帝很给他面子,还允许他回家时使用官家马车住公家驿站。第二年的12月份,刘吉在老家博野宅邸去世,时年67岁。有说法是,刘吉晚年家中失盗,他因惊吓而去世。

他是河北籍的内阁首辅,被人戏称为“刘棉花”,晚年被小毛贼吓死

《大明一统志》书影

刘吉其人只能算庸臣,和严嵩那类奸臣相比还是有区别的。河北博野县还有过刘吉的墓,但是因为后世破坏已经荡然无存。

他是河北籍的内阁首辅,被人戏称为“刘棉花”,晚年被小毛贼吓死

明宪宗影视形象

因为棉花耐弹,所以屡次遭遇弹劾而不倒的刘吉被人戏称为“刘棉花”。刘吉致仕回乡时,还有京中士民不无感慨地说,棉花去矣。刘吉能当皇帝老师,并修撰皇家史地书籍,其学问肯定是很好的。可惜从政后的刘吉圆滑自保,所做的贡献并不算大。

他是河北籍的内阁首辅,被人戏称为“刘棉花”,晚年被小毛贼吓死

沈保平版刘吉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谩骂、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