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曆史。
對于丞相和宰相,可能很多朋友都弄不清楚。丞相乃是官職名稱,而宰相則并不是一個具體職位,而是對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比如唐朝初期的中書令、尚書仆射和門下侍中都是宰相。明朝初期設有中書省和左右丞相,不過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朱元璋正式撤銷中書省并廢黜丞相。不過在明成祖朱棣正式設立内閣後,六部逐漸淪為内閣下屬機構,内閣大學士(尤其是内閣首輔)逐漸提高到與宰相類似的地位。

▲明代文官形象
在明朝衆多“事實宰相”之中,明憲宗朱見深在位時期的内閣大學士劉珝(xǔ)算是最具神秘色彩的一個。據明朝吏部尚書尹旻所撰《劉珝墓志銘》記載,劉珝的臉上天生就帶有一個與“丞”字很像的紋樣,有一位老人看過後,說他必定會成為一朝宰執。事實的确如此,劉珝當上内閣大學士,這個官位在古代就相當于丞相。
▲明英宗朱祁鎮劇照
劉珝,生于明朝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青州府壽光縣人,從小就因聰慧好學聞名鄉裡。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劉珝考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編修一職。明英宗朱祁鎮看中了學識淵博且人品出衆的劉珝,指定他擔任太子朱見深的授業老師。朱見深即位後,作為帝師的劉珝自然受到重用,先是擔任太常卿,接着升任吏部左侍郎,不久又晉升吏部尚書。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劉珝奉命編成《文華大訓》之後,憲宗進一步擢升劉珝為太子太保、謹身殿大學士。
▲明朝大臣劇照
當時朝廷共有三名内閣大學士,除劉珝外還有萬安和劉吉,《明史》中評價三人位“安貪狡,吉陰刻。珝稍優,顧喜譚論,人目為狂躁。”意思就是說萬安貪婪狡詐、劉吉陰險刻薄,劉珝相比之下要好一些,不過就是說話無所顧忌,在衆人看來他有些狷狂急躁。事實上,劉珝并不狂躁,他隻是不肯随波逐流罷了,其正直敢言的行為就被一些人認為是“剛愎狂躁”。
當時有一個宦官名叫梁芳,因為經常搜羅奇珍異寶獻給萬貴妃而頗受恩寵,然後仗着自己受寵四處胡作非為。員外郎林俊曾經上書彈劾梁芳,卻不料惹得憲宗朱見深大怒,最後被下獄治罪。于是衆臣都不敢再直言上谏,隻有劉珝依舊極力為林俊申辯,最終說服憲宗赦免林俊。
▲萬貴妃劇照
在明朝中後期,經常發生“國本”之争,臣子們為讓自己青睐的皇子坐上儲君之位,常常會動用一切力量打壓對方。宦官梁芳和奸臣李孜省等人“左道亂政,欲動搖東宮”,想要将太子朱祐樘廢黜,便制造許多不實言論加以诋毀。劉珝認為太子是一個嚴謹持重的人,從來沒有犯過什麼大錯,便堅持勸谏憲宗立朱祐樘為太子。後來梁芳和李孜省等人的陰謀被揭穿,朱祐樘順利繼承皇位,最終成為一代賢君,史稱明孝宗。
▲高柳鎮劉珝墓
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劉珝病逝,享年65歲。說起來,孝宗皇帝能夠繼位,作為内閣大學士的劉珝功不可沒,是以在劉珝逝世之後,孝宗追贈太保、柱國,賜谥文和,下诏敕建墓園,并且還親自撰寫祭聯“忠裨于國,允稱一代名臣;孝表于鄉,堪為三朝元老”,可謂哀榮之至。
參考文獻:
《明史·列傳第五十六·劉珝傳》《緻仕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贈太保谥文和劉公墓志銘》
微信公衆号:趣觀曆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曆史。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歡迎加入古代史愛好者同盟,增長見識、培養思維、積累談資、結交知己、收獲友情。子淵在這裡與你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