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爬山嶺,吃吃麥餅,山水冰冰”這句永嘉廣為流傳的俗語是以前當地人出行的真實寫照。山路遙遠,楠溪江水流長,永嘉人出行短則三五天,長則十天半個月,一張麥餅足有1斤重,面餅勁道,餡料充足,儲存時間久。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麥餅是永嘉人出行的必備口糧。一張竹筏,幾張麥餅,遠行的遊子帶着鄉愁走南闖北。
△楠溪江竹筏
近年來,永嘉麥餅換上了新裝,一些老字号麥餅店注冊商标,麥餅真空包裝,店主網上接單,開啟了線上銷售。最近的一場網絡直播将麥餅推向了人氣巅峰:3月22日以來,2020雲上世界永嘉人大會以網絡直播的形式舉行,同步啟動楠溪“行”雲平台,即該大會通過“雲啟、雲聚、雲推”,實作“雲遊、雲購、雲享”,推動“永嘉經濟”和“永嘉人經濟”互相促進。
除了落地招商投資項目,這種線上線下互動的經濟模式也讓永嘉楠溪山水和美食人氣攀升。永嘉縣邀請網紅在景點邊吃麥餅邊直播,永嘉縣政府也親自上陣雲平台直播,向網友推薦永嘉傳統美食,勾動了螢幕前衆多網友的胃口。
許多慕名的遊客想嘗到剛出爐的面餅,就會親自前往永嘉一趟,在餅攤前等上幾分鐘。經過最後一道烤制出爐,老闆還會熱情地把麥餅切開,勸客人趁着現在香氣最濃郁口感最好趕快享用。網上訂單多,前來品嘗的遊客也多,由于忙不過來,永嘉有的麥餅店甚至出台了每天“限購”措施:溫州人限購3個,永嘉當地人限購2個。
△烘九線(原41省道)
3月31日,記者在當地居民的推薦下,來到一家曆史較為悠久的“王徐記”麥餅店。這家店位于永嘉通景公路烘九線(原41省道沙頭鎮石柱村段)與珍溪口大橋交彙處,記者到達時,幾位遊客正在麥餅鋪中大快朵頤。
“以前那個隧道(s223省道大源隧道)沒打通的時候,大家都是從這條路(烘九線)到獅子岩景區,客人很多。現在門前車流比以前少,但一些回頭客還會專門繞道這裡。”老闆娘說道。
開店的夫妻倆是沙頭鎮石柱村人,自己辟園種菜,就地取材,鹹菜、梅幹菜、蘿蔔絲分别搭配肉類,店裡主打3種餡料,每一道原材料都是老闆娘手工腌制,揉面的功夫更久,剛烤出來的餅香氣四溢,這種淳樸的味道也征服了許多人的胃,cctv-4《遠方的家》欄目就曾造訪這家店。
王徐記麥餅店
最早的時候,他們的麥餅攤開在渡口旁,遠行的人帶上麥餅後乘舟沿楠溪江南下至溫州。随着交通的發展,從渡口搬到公路邊,這家店開了30多年。“以前孩子小,我們如果出去打工沒人照顧他們,就留在家做麥餅。現在兒女已經成家,小孩子都好幾歲了。”老闆欣慰地說。靠做麥餅,夫妻倆供家裡3個孩子讀完了大學。
在外多年,難忘家鄉味道。每到春節,永嘉人歸鄉後先嘗嘗家裡的麥餅,節後離開家鄉,總要帶一些啟程。這家店往年最忙碌的時候要數春節,一天最多可賣1000多張麥餅,再加上節假日,一年下來收入能到50萬以上,老闆娘提到收入最好的一年能達80萬。
永嘉一共有多少家麥餅店當地人也數不清,僅沙頭鎮的一條街就有30多家。除了這些固定的店,從永嘉縣城到鄉間,還有大大小小的流動麥餅攤位,有的攤位甚至開到了城鄉公交停靠站中。進行路域環境整治後,永嘉縣公路管理局為他們找到了新的歸宿。
“目前有2個公路服務站正在進行改造提升,今年6月底就能投入使用。相對于原來的服務站,這個空間拓展了許多功能,集停車休息、農産品展銷、公路文化展示為一體,便于集中管理,維護公路環境。”永嘉縣公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永嘉美麗公路沿線楠溪江風景
除了停車休息,考慮到公路服務站綜合功能,永嘉縣公路管理局在服務站中修建了農副産品展銷平台、衛生間等設施,為遊客提供更多便利。麥餅、番薯、玉米、蔬菜等永嘉特産都可在其中銷售。另外,該局計劃将楠溪山水融合到公路文化中,以多種元素在服務站中展現,未來綜合公路服務站将成為永嘉縣完善景區配套設施,展示公路形象的重要節點。
監制/丁前程 鄭莉
編輯/周倩
記者/沙凱迪
通訊員/葉邁峰
圖檔/葉邁峰 攝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