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華海生物多樣性之美】純色山鹪莺:被譽為建築大師的築巢小能手

【青華海生物多樣性之美】純色山鹪莺:被譽為建築大師的築巢小能手

脊椎動物.純色山鹪莺 prinia inornata

脊椎動物,鳥綱,雀形目,扇尾莺科。純色山鹪莺又叫褐頭鹪莺、純色鹪莺。是體型略大(15厘米)而尾比較長的偏純色山鹪莺,尾長可占到全身長的一半以上。具有明顯的過眼眉紋,眉紋為米白色,在眼後變得稍模糊。頭頂、上體及尾羽㳀褐色,下體米白色,胸側、脅部、尾下覆羽為㳀皮黃色。飛羽羽緣紅棕色,尾較長且呈凸狀,時常豎立起來,比較有意思的是它們冬羽時的尾比夏羽時要更長一些。虹膜為淺褐色,喙近黑色,腳粉紅色。

純色山鹪莺分布廣泛,為地方性常見留鳥。通常活動于中低海拔一帶的平原、丘陵、河谷地帶的農耕地及開闊草地,常見于草叢、蘆葦地、沼澤、玉米地及稻田,也能适應城市等多種生境。繁殖期時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則常結成小群活動,性膽大、活潑且喧鬧,不是很怕人。飛行時拖着長尾,顯得頭重腳輕、緩慢而笨拙,通常飛行一小段距離即躲入灌叢中。平時在地面附近覓食,食物主要以昆蟲為主,有時也吃雜草種子。

純色山鹪莺是天生的建築大師,進入繁殖季(5-7月),配對後的雌雄鳥一起共築愛巢。它們每天不遺餘力地施工建設,取材、拉絲、鑽孔、織網等,每一步都一絲不苟。它們的巢多為囊狀和杯狀,有點像豬籠草的捕蟲籠,非常精緻。

那麼被譽為建築大師的純色山鹪莺是怎麼築巢和選擇巢材的呢?我們來看看鳥類專家的研究成果:純色山鹪莺的巢材料一般選擇活的巴茅葉或生長茂盛的茅草葉,先從葉基切斷葉片,然後撕成寬3-4毫米,長20-30厘米左右的條,帶回巢地放置一旁,用喙把懸挂巢體植物葉片鑽成橫長方形的小孔,通常5-10個左右。或先穿孔再去尋找适宜築巢的材料或一隻鑽孔穿線另一隻尋找築巢材料。先構成支架,然後開始編織巢底,逐漸編成上大下小的袋形巢,頗為美觀精緻。編織到巢口時,則暫停編織,大約以一天的時間改為鋪設内墊工作。内墊材料多為禾大學植物幹的細根,厚約1厘米左右。内墊鋪好後繼續編織巢的上部。除苦刺、青蒿、蕨葉不在葉片上穿孔外,其餘均要穿孔,但在編織巢時多不再穿孔,而是纏繞在葉柄和小枝條上。個别巢的材料中夾雜稻須、草根和玉米葉,但含量極少,而巢的支架則不會使用這些材料”。(資料來源于《褐頭鹪莺繁殖習性的初步研究》,寇治通,1985年第6卷第1期。動物學研究)

目前,氣溫逐漸升高,生活在濕地及周邊區域的純色山鹪莺開始越來越忙碌了,鳴叫聲也更加的歡快。漫步在湖邊沿岸,随處可見它們在求偶鳴唱、在追逐吵鬧、在銜草築巢......好一派繁忙景象!

【青華海生物多樣性之美】純色山鹪莺:被譽為建築大師的築巢小能手

來源:保山青華海國家濕地公園

制作:張鑫瑞 楊 璇|編審:莽紅升 郭巾菱

責編:楊 偉

電話:0875-2160649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青華海生物多樣性之美】純色山鹪莺:被譽為建築大師的築巢小能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