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作者:愛閱讀的zoe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超有價值和教育意義的教育電影,值得一看。看了這部電影後我感觸良多。

《地球上的星星》的主人公星一位8、9歲的小男孩,他叫伊夏。在别人眼裡,他是一個調皮的、搗蛋的、不認真學習、不努力的孩子,但我看了這部電影後,我眼中的伊夏是一個對世界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愛繪畫、愛奇思幻想、善良、會努力、會害怕、渴望被關愛的孩子。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伊夏在學校裡幾乎讓所有老師感到頭疼,他在英語課上被英語老師大聲辱罵等,在數學考試上隻做了3x9=3這題,而且還是錯的,還因為數學作業沒寫,數學考試試卷沒給父母簽名而害怕上數學課,讓哥哥約翰給他寫請假單,後被父親發現後嚴厲批打評,同時,伊夏還被學校勸退。伊夏在父親的安排下送去了寄宿學校,伊夏其實很害怕去寄宿學校,他跟他的媽媽說他會努力學習,他會認真學的,不要送他走,可是最終伊夏還是被送去了寄宿學校,在他父親開車離開的那一刻,伊夏整個人都在顫抖。在寄宿學校開始的-段時間,他被教詩歌、教美術、教英語的老師大聲嚴厲地批評、辱罵,說他白癡、笨蛋、懶惰,甚至問他為啥就是不行?其實他努力了,他掙紮過,但漸漸地他放棄了,他變得沉默了、郁悶了。他渴望家人的關愛沒有得得到,他害怕,他沮喪。直到他遇到了尼克老師——一個影響他一生的老師,尼克老師發現了伊夏的情況,他在電影裡說:“他有危險,他什麼都不說很害怕而且很沮喪,求救的尖叫聲從眼睛可以看出來。“尼克老師通問伊夏的朋友羅傑、看伊夏的作業、家訪來了解伊夏,分析他的症結——“誦讀困難”。尼克老師因材施教幫助他樹立信心,與伊夏成為朋友,最終伊夏在學校畫畫大賽中赢得冠軍,讓他漸漸變得開朗、自信。

看完了這部電影,在家庭教育中我有以下的思考。首先,我認為父母要真的關心、關愛孩子。也許父母覺得他們關心孩子,但不是的,就如同伊夏的父親對尼克老師說他的妻子看了所有關于誦讀困難的文章,他想告訴尼克老師他們并是一對不關心孩子的父母。尼克老師卻說了一段觸功我内心的話,同時讓伊愛的父親感到愧疚,他說:“關心啊,是真的非常重要,它擁有治療的力量,是痛苦的慰藉,孩子覺得被需要,一個擁抱,無刻無刻給他們一個充滿愛的吻,讓他們知道我在關心他。兒子,我愛你,如果你害怕,你來找我,你出錯了,失敗了,又怎麼樣?我都陪着你,不要怕,一再保證。” 的确,尼克老師說的關心是孩子最最需要的。其次,我認為父母對于孩子出現問題行為、錯誤時,不應隻是一味地批評指責,不能隻關注他的問題行為,要找到對問題的症結。就如同尼克老師在家訪時,對伊夏父母分析他的問題,告訴他的父母他有“誦讀困難”,不是他不想,是他很難做到,如果父母一直不了解孩子,一直逼他,也許孩子就會沉淪了。再次,我認為父母要認識到孩子是有差異的,具有差異性、獨特性。在電影中,尼克老師說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他們遲早會以自己的步調開始學習,一隻手是以五隻長短不同的手指組合的。家長不能一直将孩子與同齡人相比,不是比别人差就是可恥,孩子是發展的人,有差異的人。最後,家長要善于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信心,不能一味地說教、指責。因為這樣不僅會不斷摧毀孩子的自信心。在所羅門群島中,原居民想用森林的一部分來耕村,他們不需要砍樹隻需要在樹的附近對着樹大聲辱駕,不用幾天的時間,樹就枯了,因為他被自已摧毀了。是以,在教育孩子時,要多鼓勵,讓他們做個自信的人。

對于學校教育,我認為,一方面教師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辱罵、體罰學生。電影中尼克老師與其他老師形成鮮明的對比,其他老師會打伊夏的手掌,扔粉筆、罵他是白癡、笨蛋,罵他懶惰。而尼克老師會觀察、家訪、問伊夏的朋友他的情況,分析問題所在的症結,幫助他走出迷宮,讓他重新變成個開朗、自信的孩子。另一方面,我認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實施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分。尼克老師發現伊夏有讀寫障礙就找校長說給這孩子一個機會,這段時間先不管他的讀寫,先讓他口頭說,尼克老師幫助他學習,讓他每天都進步一點,伊夏他自己也在努力跟讀、學習。尼克老師還舉辦了校園畫畫大賽,伊夏在比賽中得了冠軍,漸漸找回自信,變得活潑開朗。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覺得伊夏很幸運,他能遇到尼克老師。在沒有遇到尼克老師時,伊夏的眼神是空洞的、悲傷的、沒有靈魂的,有時我會想如果他沒有遇到像尼克老師這樣的老師,也許他一生就真的毀了,他迷路了,走不出來了,希望身為教師的朋友可以真正做到關愛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與學生交朋支,讓學生信任、依賴,做一個像尼克老師那樣的教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