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要學會因材施教0102030405

作者:寫下來

指南:成功的美國教育家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每個孩子都有許多優點,相反,父母總是盯着孩子的缺點;事實上,不可能像一個跛腳的工匠那樣做完美的瓷器。"

也許你的孩子在考試方面不是很擅長,但相信他有自己的長處和長處,但這需要你的心去發現和挖掘。

<h1 class="ql-align-justify">01</h1>

兩天前,在朋友的推薦下,我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名叫伊薩的三年級男孩,他的錯誤因為閱讀障礙而無法了解。在老師和家長眼中,伊薩是絕望的。在學校和同學打架時,家裡又故意毀壞鄰居的花盆,他甚至在父母面前打架,撒謊、逃學。文字看不懂,考試時,整張試卷隻填了一張空白,還錯了。絕望的伊薩的父母不得不把他送到一所寄宿學校。在這裡,經常因為不識字而受到懲罰,他的心裡感到更加孤獨和恐懼,甚至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畫作。

值得慶幸的是,伊薩遇到了他的藝術老師尼克,一位真正受過教育的老師,他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和夢想,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發現Isa在學習中犯了錯誤,在學習中感到困惑,正是閱讀障礙影響了他的學習。更有價值的是,尼克先生對伊薩的特殊教育方法最終使伊薩擺脫了學習的困惑。最後,伊薩的學校舉辦了一場畫展,伊什的畫作成為紀念冊的封面......

《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要學會因材施教0102030405

影片最大的亮點是穿插了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讓人思考深沉。

<h1 class="ql-align-justify">02</h1>

伊薩很幸運地遇到了尼克,尼克了解他,了解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指望每個孩子都會遇到這樣的老師。好在孩子成長的發展道路上,父母是最重要的角色,是以父母要學會了解孩子的本性差異,根據孩子的不同興趣,差別對待,讓孩子發揮優勢,成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志說:培養教育者和種植花草樹木,首先要了解花草樹木的特點,不同情況的施肥、澆水和耕種教育,這就是所謂的"授人以倫"。

《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要學會因材施教0102030405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應該如此,根據孩子的性格差異,差別對待,根據天賦進行教學。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并不了解這一點,他們和電影中伊薩的父母等鴨式教育老師,在孩子的教育中,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從世俗的角度去規劃孩子的未來,一味地要求他們取得高分,似乎隻有高分, 證明孩子是聰明的。

但這種僵化的衡量,其實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天賦。正如影片中尼克小姐所說:"那麼,就像賽馬一樣,為什麼不養一匹馬,養一個孩子呢?"強迫兒童承擔自己的抱負不僅僅是壓垮童工。"

是的,有時候當你想到這一點時,我們總是要求我們的孩子努力工作以變得更好,但實際上這對孩子本身并不好,而是希望他們比别人的孩子更好,以滿足我們的欲望和抱負。

但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他的基因,他的大腦,他的身體結構,他了解世界的方式是不同的。是以,每個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和認知都不一樣,每個孩子的成長速度也不盡相同。是以,我們不僅可以用一個标準來衡量所有的孩子,而且要尊重孩子的差異,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進行教學,引導他在自己最好的領域發光發熱,綻放自己的天才。

《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要學會因材施教0102030405

<h1 class="ql-align-justify">03</h1>

教育的真正意義是幫助孩子發現自己,露天性愛,人格成長。

俗話說,兒子是教女的前提。家長要耐心傾聽,專心緻志地了解孩子,發掘自己獨特的天性,然後有針對性地引導、訓練。

正如巴菲特所說:父母應該為孩子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找到他的激情,鼓勵他充分追求它,并充分利用它。

我記得看過Reader,我對一個程式印象深刻。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著名漫畫家朱德勇,他"心中永遠活着一個孩子"。小時候朱德勇,成績差,老師嘲笑他,同學們把他排擠,性格内向不喜歡和他說話,畫畫幾乎是他唯一的愛好和消遣。他每天放學回家,都會欺負他的老師和同學在學校裡變成漫畫,在想象的空間裡,他按照自己的意願讓他們比死人更糟糕。

而朱德勇的父母,因為他"笨",要承受很大的壓力,他的父母去過很多學校,沒有學校願意收留他。朱先生還認為自己是個傻孩子,直到成年後遇到輔導員,才得知自己患有一種叫阿斯伯格綜合症(ASD)的疾病,這是學習和溝通的障礙。

好在他有個好爸爸,看到兒子這些行為表現,他不像其他父母,孩子責罵,也沒有強迫他學習那些不擅長學校的人,而是要看到孩子的藝術天賦,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引導和幫助孩子完成繪畫的夢想。

《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要學會因材施教0102030405

朱德勇的父親曾經告訴他:"動物園裡有獅子、老虎、大象、猴子,如果你是獅子,你就做獅子,如果你是大象,你就造大象,不要輕易改變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性。"正是父親的了解,讓朱德勇在他灰色的童年裡變得五彩缤紛。

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點,有的隻是閱讀不能,更不應該被完全否定,但他的光芒并沒有出現在學習中,因為父母應該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多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去觀察和探索孩子的興趣和特點,找到他身體的閃光點,根據孩子的本性, 幫助他們走一條合适的道路。

<h1>03</h1>

我有一個朋友,從小就喜歡和别人比較,想刺激她,讓她羞愧勇敢,比如"别人的孩子畫得比你好,别人的孩子比你聰明,比你懂事......"長大後,她總是羨慕别人,否定自己,不善于讓自己振作起來,最終她并沒有長成父母所期望的樣子。

其實,父母喜歡比較"别人的孩子",目的是希望孩子能設定一個目标,激勵孩子保持向上。但結果适得其反,不僅不能激勵孩子,還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甚至對父母的不滿,影響了孩子和父母的關系。

《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要學會因材施教0102030405

毫無疑問,人生中有比較要有競爭,也會有進步,但很多父母不讓孩子和自己比較,而是喜歡把自己孩子的短點拿來和別人孩子的優勢去去,是自己的孩子永遠不會像別人的孩子那樣好, 是以有焦慮,想辦法改造孩子,結果,孩子就沒有轉化。

愛因斯坦說:"人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來決定一條魚有多少天賦,那麼它一輩子都會相信自己是愚蠢的。"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我們必須尊重和接受,孩子生來就不同個體,他就是他,你就是你,不去比較,去改造孩子。隻有當我們接受一個孩子時,孩子才會接受自己,并自信地朝着正确的方向發展自己。

正如《我不是完美的孩子》幾米遠的地方所寫的那樣:當我變得與你所期望的不同時,請像我一樣愛我,傷害我以前的樣子,贊美我。

<h1 class="ql-align-justify">05</h1>

中國著名乒乓球金牌教練劉國良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妹妹是高爾夫界的著名神童,雖然年紀輕輕,技術娴熟。另一方面,我的妹妹沒有體育天賦。

起初,姐妹倆一起學高爾夫,姐姐很享受,但姐姐叫苦澀,甚至和媽媽一起乞求憐憫:除了高爾夫,你讓我學什麼都學。

對此,劉國良頗主張:不喜歡絕對不勉強,沒有人才絕對不培養。

是以,他支援妹妹在競技場上奮戰,也讓熱愛文藝的姐姐,釋放自己的潛能,彈鋼琴、畫畫,參加"小喇叭"演講,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在劉國良的悉心照料下,兩個孩子都像是生機勃勃的幼苗,充滿生機、繁華、生機。

俗話說:尺子長,寸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父母要做的,不是要彌補每個孩子,每個孩子都塑造得像一個管道産品,而是要避免短,讓孩子發展自己的優勢。

《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要學會因材施教0102030405

印度哲學家克裡希那穆提(Krishnamurti)在他的《一生的研究》(The Study of a Lifetime)一書中寫道,正确的教育不能像機器一樣大規模生産。研究每個孩子需要耐心,關懷和智慧。觀察孩子的興趣,能力,氣質,了解他的困難,考慮到他的遺傳和父母影響,而不僅僅是對孩子進行分類。

是以,父母并不總是看孩子的缺點,而是要找到孩子的長處,肯定孩子的長處,幫助孩子成長和避免短視,發揮自己的才能,也許,孩子也會成為别人眼中的"别人的孩子"。

最後,我想說,"有幾百英裡的伯樂,然後有幾千英裡的馬,幾千英裡的馬經常和伯樂不經常",每個孩子都是千裡馬,都會有自己的閃光點。當你尊重孩子的天賦,根據自己的才能進行教學時,你會發現每個孩子都閃耀着自己的光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