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駿:G20可持續金融路線圖将于近日正式釋出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 北京報道“在國際合作方面,中國與美國擔任共同主席的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已經完成了g20可持續金融路線圖,并于近日正式釋出。”近日,中國綠金委主任、北京綠金院院長馬駿在“金融支援氣候行動-中國倡議與國際合作”的研讨會緻辭中說。

馬駿表示,中國已經擁有全球最大的綠色信貸市場和全球第二大綠色債券市場。中國正在以碳中和為目标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包括建立與碳中和目标一緻的綠色金融标準、可持續相關資訊的披露要求、支援低碳和轉型活動的激勵機制,以及更為豐富的綠色金融産品體系。

中國與歐盟牽頭的ipsf可持續金融标準工作組即将釋出《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cgt)》(氣候減緩部分)的征求意見稿,這個檔案将有助于提升國際可持續金融分類标準的可比性、相容性和一緻性。綠金委與倫敦金融城牽頭發起的《“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最近也被寫入中國國務院釋出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這将進一步推動中國投資主體在境外投資的綠色化程序,支援‘一帶一路’地區的清潔能源等綠色産業發展。”

該研讨會在英國格拉斯哥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由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綠金委)與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北京綠金院)在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期間聯合舉辦。該研讨會邀請國内主要金融機構和“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的多家成員機構介紹了綠色發展戰略、國際合作進展及成果,以及落實碳中和戰略的新舉措。

gip 于2018年底由中國綠金委和倫敦金融城聯合多家機構共同發起,是推動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自願性準則。自發起以來,gip迅速發展,目前已有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40家簽署機構和12家支援機構。截至2020年末,其成員機構持有或管理的總資産已超過49萬億美元。

gip中亞辦公室主席、巴基斯坦央行前行長yaseen anwar在演講中指出,“氣候風險是當今全球的首要議程,為此gip可以發揮重要的協調作用,促進金融體系更好支援全球綠色低碳發展。通過gip這一重要的國際合作平台,金融機構可以為衆多開發中國家提供負責任的融資支援,有利于建立一個服務于‘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綠色金融生态系統,改善相關國家擷取綠色資本的能力,并支援其實作碳減排目标。”

随着越來越多國家宣布碳中和目标,如何将承諾變為行動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這既需要減少和逐漸退出高碳投資,也需要進一步加大綠色投資力度。中國銀行董事長劉連舸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中國金融機構在支援減碳方面發揮了上司力,并積極利用自身資源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中國銀行大力支援綠色産業,加強棕色信貸管控,宣布從2021 年第四季度開始,除已簽約項目外,不再向中國境外的建立煤炭開采和建立煤電項目提供融資。中國銀行将積極融入國際合作,支援‘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等倡議,積極參與海外綠色融資項目,不斷推出更多符合全球标準的綠色金融産品。”

在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綠色與可持續金融已經得到各方認可,并成為國際合作的“共同語言”。中金公司首席執行官黃朝晖表示,“金融可以引領實體經濟發展、增加産業實體向清潔能源轉換的動力,綠色金融領域國際合作對中國實作雙碳目标具有重要意義。中金公司将繼續大力支援包括綠色債券和綠色股權在内的各種綠色融資工具,并可通過采納‘綠色金融共同标準’等方式,發行跨境綠色金融産品,以此實作綠色金融的國際合作‘有的放矢。’”

關于由中歐牽頭的 ipsf 工作組即将釋出的《ipsf 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黃朝晖說,“這項基于中歐實踐的共同分類目錄,将有助于跨境綠色資本流動,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場信心,也将為推動全球可持續金融标準的趨同化提供重要的動力。中金公司将積極推動和參與該共同目錄在中歐跨境綠色資産交易中的具體實踐。”

關于完善氣候治理、落實氣候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等議題,工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周月秋認為,“需進一步重視金融的力量,尤其是要發揮綠色金融在達成減排目标、建設市場機制、深化全球合作等方面助力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作用。”近期中國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标,釋出了《關于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周月秋指出,“作為全球系統重要性商業銀行,工商銀行大力推動 綠色金融發展,在治理架構、綠色貸款規模、綠色融資産品創新等方面,處于‘領頭雁’位置,綠色轉型成效顯著。”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