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要過“緊”日子了?馬駿“危言”擾動市場,資金價格應聲飚起,交易員:市場更脆弱了

作者:烹饪界推薦家常菜單

貨币政策基調接下來會松還是會緊?資金面的預期,似乎是準備過“緊”日子了!

1月26日上午,央行貨币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表示,資産泡沫較大,貨币政策要适度收緊去應對。疊加當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再度大規模回籠流動性,推動債券利率明顯上行,權益市場出現大幅回調。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截止當日收盤,隔夜利率已升破2.7%;DR001權重平均利率達2.77%,創下2019年9月以來的新高。

随後,當日下午,央行行長易綱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中國的貨币政策将繼續支援經濟,中國不會過早退出支援政策。

多位研究人士也對券商中國表示,目前資金市場有些過度反應。盡管央行最近的流動性投放态度确實出現了一些變化,但是在現在國内外疫情形勢尚不明朗的背景下,央行不存在過度收緊貨币政策的可能性。

北京一家銀行同業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資金固然是一方面,更主要是從各個資産市場的相關性來看,市場情緒也正處于快速震蕩期,脆弱性明顯上升。

擔憂流動性收緊,市場脆弱性明顯上升

1月26日上午,央行貨币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表示,資産泡沫較大,貨币政策要适度收緊去應對,疊加當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再度大規模回籠流動性,推動債券利率明顯上行,權益市場出現大幅回調。

26日,央行在公開市場依然開展規模僅20億元的7天期逆回購操作,為連續第17個工作日逆回購。鑒于當日有800億元逆回購到期,央行實際上淨回籠資金780億元。而受此影響,26日交易時段,市場資金面邊際趨緊,資金利率全線上行,隔夜利率已升破2.7%;DR001權重平均利率達2.77%,創下2019年9月以來的新高。

要過“緊”日子了?馬駿“危言”擾動市場,資金價格應聲飚起,交易員:市場更脆弱了

與此同時,交易所市場的交易品種也出現波動,國債逆回購品種GC001大幅上行,盤中沖高回落,最終收于4.64%,較上一交易日上行166.5個基點。

要過“緊”日子了?馬駿“危言”擾動市場,資金價格應聲飚起,交易員:市場更脆弱了

26日,國債期貨午盤全線下跌,10年期主力合約跌0.41%,5年期主力合約跌0.28%,2年期主力合約跌0.15%。而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大幅上行,短券上行幅度更大。10年期國債活躍券200016收益率上行3.12bp,5年期國債活躍券200013收益率上行5.25bp,2年期國債活躍券200011收益率上行5.75bp。10年期國債活躍券200016最新成交在3.16%,上日尾盤為3.1350%;10年期國開債200215最新成交在3.5550%,上日尾盤報在3.5325%。

“市場脆弱性明顯上升,臨近春節資金需求也在上升。”北京一家銀行同業交易員對券商中國表示,一方面是沒想到公開市場操作流動性大幅降低,另外一方面也是臨近春節資金回籠壓力在提升。從各個資産市場的相關性來看,市場情緒也正處于快速震蕩期,脆弱性明顯上升。

江海證券屈慶團隊分析認為,目前市場有些過度反應。央行最近的流動性投放态度确實出現了一些變化,短端對流動性态度變化已有所反應。但是,在現在國内外疫情形勢尚不明朗,全國疫苗注射速度不及預期的背景下,央行不存在過度收緊貨币政策的可能性。往後看,春節的流動性缺口是确實存在的,是以央行後續必然會有更多的資金投放進行對沖,回購利率大機率會觸頂回落。

易綱:中國不會過早退出支援性貨币政策

然而有意思的是,中原標準時間1月26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會視訊會議時,明确強調“我們将確定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并且不會過早退出支援政策。”

要過“緊”日子了?馬駿“危言”擾動市場,資金價格應聲飚起,交易員:市場更脆弱了

易綱表示,“展望未來,中國的貨币政策将繼續在支援經濟複蘇和防範風險之間保持平衡。我們将確定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并且不會過早退出支援政策。”。易綱稱,2021年中國經濟複蘇前景仍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疫情的發展,“我的大機率預測是,今年中國的GDP增長将或多或少回到潛在增長水準,即恢複到正常的區間内”。

這一表态也是延續了1月上旬易綱接受采訪時的一貫表态。當時記者問道,2021年人民銀行如何實施好穩健的貨币政策,保持對經濟恢複的必要支援力度?

易綱表示,“2021年貨币政策要‘穩’字當頭,保持好正常貨币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在總量方面,綜合運用各種貨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比對。在結構方面,發揮好貨币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作用,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重點任務的金融支援。同時,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鞏固貸款實際利率下降成果,增強人民币匯率彈性。

針對疫情期間特殊的、階段性的政策在完成使命後将退出,如何避免政策退出的疊加效應?對此,易綱表示,中國沒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也沒有實施量化寬松政策,是少數實施正常貨币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一直以來也沒有“大水漫灌”。是以,對于中國的貨币政策而言,退出問題較小。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央行副行長陳雨露也在近期在國新辦釋出會上的表态,與易綱的提法也是基本一緻。陳雨露表示,人民銀行會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靈活把握貨币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保持貨币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比對,以适度貨币增長支援經濟持續恢複和高品質發展。

貨币增速要與GDP比對!8%的增幅也相當可觀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前述央行表态中多次強調,在總量方面,綜合運用各種貨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比對。

這一提法,和之前規則一緻,但是因為2020年低基數關系,21年會有個異常的高增速,多家預測8%以上,再加上通脹,是否能真的兌現如此高貨币增速需要觀察?統計顯示,2020年底,廣義貨币(M2)同比增長10.1%,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13.3%,而GDP增速為2.3%。

目前,中國社會科學院預測2021年中國GDP增長可達7.8%。而随着2021年地方兩會拉開帷幕,多個省份2021年經濟主要預期目标相繼出爐,均在6%以上。東部省份如廣東、上海、北京将2021年GDP增速目标統一設定在6%以上,中部省份河南、湖南、山西等經濟增長目标為7%-8%,湖北作為2020年受疫情影響最大的省份、海南由于自貿港政策利好,2021年經濟增長目标設定均在10%以上。

央行貨币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強調,去年上半年貨币擴張很快,M2基數已經很高,在現在的基礎上再增長8%~9%也是不小的增幅。

事實上,即便外界解讀馬駿表态,更針對資産泡沫較大的問題,要求主動适度收緊貨币政策。馬駿同時強調,貨币政策轉向不能太快。目前我國通脹不高,CPI今年看上去會更好看,因為去年豬肉基數效應。PPI會往上漲,但不會漲的太多,也沒有要求一定要轉得太快。同時,一些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強烈要求要保持貨币政策的連續性,或者要求轉得非常慢,認為轉得太快會導緻項目停工、爛尾、壞賬等問題。

此外,馬駿對于取消GDP目标增長目标和降低宏觀杠杆率的表态,是長期的持續的,不是一時興起。在2014年9月擔任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時,馬駿撰文強調,貨币政策應繼續穩健,避免杠杆率大幅攀升。随後幾年時間,馬駿曾在多個場面,強調宏觀杠杆率上升過快累積金融風險。

前任委員PK現任委員,餘永定建議降低利率進一步配合财政政策

相對于馬駿這位現任央行貨币政策委員會委員,曾經擔任這一職務的宏觀經濟學者——餘永定則更強調,不要過于擔心政府杠杆率的暫時上升,要求貨币政策進一步配合财政政策,降低利息率,追求盡可能高的經濟增速。

餘永定認為,由于中國經濟下跌和通貨緊縮,政府必須采用擴張性的财政政策,必須增加财政支出。否則,中國的GDP增速就會更低。這是一個兩難的境地:如果采用擴張性的财政政策,你就不得不擴大預算赤字,中國的财政狀況就會惡化。如果想減少赤字,就要減少财政支出。這樣的話,經濟增長速度就會下降,而且會形成惡性循環。政府支出減少導緻經濟增長下降,經濟增長下降導緻政府收入進一步減少;政府收入減少導緻政府支出進一步減少。這是一個很糟糕的惡性循環。我們必須在經濟增長和财政狀況兩者之間尋找一個平衡,或者說兩害相權取其輕。

餘永定強調,中國經濟學家非常擔心中國的政府杠杆率,非常擔心政府債務占GDP比重進一步上升會最終造成财政危機。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但我以為中國目前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增長速度過低而不是政府杠杆率過高。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經驗告訴我們,經濟增長速度上去了,杠杆率就會降下來。我們不必過于擔心政府杠杆率的暫時上升。

我們能夠判斷目前有無進一步提高經濟增速的可能性。如果我們判定目前存在産能過剩、有效需求不足、沒有通脹的明顯迹象,我們就不必猶豫,就應該采取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不要輕言退出,發現明顯通脹壓力之後,再退出擴張性的财政貨币政策也不遲。事實上,中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在抑制通貨膨脹方面一直是十分成功的。

餘永定認為,在中國目前情況下,刺激經濟增長主要靠财政政策,貨币政策隻能是配合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的邊界變得有些模糊也不是什麼奇怪現象,歐盟國家和美國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過去我們強調央行獨立性,現在則應該強調财政部和央行的協調與合作。按道理,結構性目标應該是由财政政策實作的。資金配置設定不是央行所能做的事情。貨币政策隻能在從寬與從緊之間進行選擇,強調支援實體經濟完全正确,但貨币政策難以實作“精準滴灌”。中國國債收益率明顯高于美國等國而且呈上升态勢。“我以為,央行有必要降低利息率。與此同時,降低利息率還可以抑制短期資本流入,避免人民币的過度升值。”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