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進化簡史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讀史,有助于在時代、政策風雲變化的大環境中,更明智地判斷,更理性地選擇。

本史力求簡述人類教育事業的進化曆程,供諸位以古論今,師夷長技以雞娃。

我們從頭追溯,回到印刷術發明之前,回到輪子發明之前,回到洞穴人時代。

從人類這個物種起源開始,人便開始不斷發明、學習、适應。而且,人們彼此分享知識。洞穴壁畫就是重要知識的傳授,包括捕獵過程中的協作方法,危險臨近時自我防禦的手段,冬季避免饑寒交迫的絕招等。

教育進化簡史

随着文明的發展,人類社會出現了商人和手工藝人,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種有效的教育形式:學徒制。數千年來,學徒制構成了原始經濟形式的教育主幹,使得重要技能能夠世代相傳。

工匠出現了,商人出現了,社會階層也豐富起來了。貴族們可以無事生産,可以終日沉浸在思想、藝術和修辭的學問中,這些技能在統治階層看來十分重要。貴族兒童的受教育過程一般是由德高望重的導師專門制定的。

舉例來說,在古希臘,貴族男丁通常學習閱讀、寫作、歌唱和樂器。學習的方法是觀察導師演講,幫助導師執行公務,陪伴導師出席酒會等。最富有而非最優秀的學生,會跟随著名導師到雅典學園繼續深造。導師的名望就是學生的文憑。

教育進化簡史

無論是學徒,還是帶着神聖光環的統治階級成員,從曆史上看,教育一直與擁有某種意義的“文憑”直接挂鈎。獲得的文憑也與一生将從事的事業相吻合。貴族的文憑來自神聖的血脈和導師的聲望,學徒的文憑來自拜本門技術的大師為師。這種教育方式傳承數千年,自然是有效的,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局限性:無法擴大規模,無法滿足飛速增長的人口數量。

現在的教育體制大約起源于7個世紀以前。因宗教需要,出現一種拉丁文法學校,培養僧侶和神職人員抄錄《聖經》。這些文法學校秉承四條核心教育理念:标準化、時間效率、錯誤最少化和對偏差的零容忍,無論偏差是因為大意還是出于學生創新。

教育進化簡史

随着抄錄的《聖經》在社會上的流傳,拉丁文法學校的模式也得到了複制。早期的英國寄宿學校就是以這種抄錄《聖經》的學校工廠為先例的。這種模式塑造了遍及歐美的教育體系,并最終推廣到全世界,其核心教育理念直到今天仍屹立不倒。

18世紀,教育創新意想不到地在普魯士生根發芽。拿破侖戰争失利後,普魯士人開始實行為期8年的強制初級教育,主要培養閱讀、寫作和計算能力。他們提出了年級、班級、學科的概念,培育出一批控制欲極強的教師。他們打造的學校可以按需擴大,旨在向學生傳授早期工業社會所需的生存技能。這一模式很快便在歐洲得到推廣。

1843年,霍勒斯·曼來到德國,随後将普魯士的教育體系引入美國,促成馬薩諸塞州實作稅費支援的初級公立教育體制。19世紀末,美國需要對大量來自農村的移民和難民進行教育,培養他們基本的公民意識,幫助他們在迅速發展的工業社會中找到工作。随着泰勒等工作流程專家提出了高效生産方式,勞工在生産鍊上專注的專業範圍也越來越窄。工業社會需要的是執行單一任務、可替換的員工,而非技藝精湛的匠人。

教育進化簡史

于是,社會需要學校為迅速膨脹的城市和工業化生産培養大批具備基本技能的工廠勞工,讓他們聽從指令、守時、執行機械式的任務。個人導師,這種19世紀教育體制的标志性配備,轉瞬之間便不再适用。

20世紀初,出現一種“裝配線教育模式”,能大批量培養出比以往教育體制多得多的學生。這種模式很好地滿足了其設計初衷:培養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讓他們迅速掌握執行重複性任務的技能,記住一定量的内容知識,将失誤率控制在最低。美國的教育體制就以此為基礎,完全滿足了快速發展的工業經濟的需求,令美國坐上了世界經濟霸主的頭把交椅。

20世紀中葉,美國的工業體系開始實行外包,将低工資的例行工作轉移到海外。制造業工作機會逐漸減少,社會上出現了數百萬白領“知識勞工”,這一概念由彼得·德魯克與1959年提出。他們為美國經濟發展的下一階段添磚加瓦,催生了富有活力的中産階級。社會經濟中充斥着諸多大型組織,這些組織渴望獲得中層知識勞工,對資訊進行生産、提煉和管理。

為了跟上變革的步伐,美國人越來越重視教育,學生在學校裡讀書的年頭也越來越長。高中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的數量逐年攀升。普魯士風格的美國教育模式,其核心依然保持着最初的風格,主要是将基礎讀寫計算能力的内容知識從老師傳授給學生。這種方式能有效地将學生培養為知識勞工。教育體制和社會經濟繼續并駕齊驅,成果豐碩。

教育進化簡史

20世紀80年代,人們開始對美國的教育現狀表示擔憂,質疑美國學生的國際競争力。

進入21世紀,美國下了賭注,通過政策手段來實作課程同質化和更加深入的标準化考試,并将教師問責制與學生考試成績挂鈎。小布什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奧巴馬的“力争上遊”教改計劃,讓“應試教育”牢固确立了其宇宙中心的地位。然而,盡管上下齊心加強應試教育,學生的成績并沒有起色。

簡而言之,美國選擇了錯誤的目标。這場比賽,美國人根本沒有獲勝的機會,因為那些國家的孩子除了睡覺之外,全部時間都用在了備考上。至今,美國仍在摸索,能夠适應時代需要的教育之道。

教育進化簡史,差不多就到這裡,從中您看出了什麼?留言區留給您,我接着往下寫。

從史中不難看出,教育必定是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的。時代一發展,教育就跟着改,可能有時差,但改變最終一定會實作,一直改到和時代的需求相符合為止。那麼留給我們個人的,隻有兩條路了,要麼主動改,要麼被逼着改。我個人認為,敬酒必定比罰酒要好喝一點。

我們這一代人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經曆了工業時代、網際網路時代、智能時代,往後還不知道叫啥時代。不管怎樣,必将經曆。我想,在教育下一代的時候,還是需要有一些前瞻性的。

歡迎關注小号,接下來相關話題繼續探讨。

(圖檔來自網際網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