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和小朋友聊起曾經的通訊工具,小孩子來了興趣,讓我給他們介紹介紹手機是怎麼一步一步演化發展到現如今這個樣子的。
我把家裡曾經用過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手機找了出來,擺成了一排。這人一老啊,就容易懷舊,用過前面幾款的朋友們應該也是人到中年了吧。

要了解手機的進化史,不得不提手機的爺爺call機 ,也叫bp機、傳呼機、學名叫尋呼機,如下圖,吳彥祖電影《除暴》中就有這種款式的尋呼機。
這個尋呼機是我爸在九十年代買的,據說當時本來是計劃買家具,後來沖動之下買了一台尋呼機,别看這玩意兒既不能打電話,也不能發短信,在當時可比現在買一個折疊螢幕的新款手機拉風多了,别在褲腰帶上就像别了一把勃朗甯,足以讓看見的人肅然起敬,因為可能十裡八村也隻有一兩個人擁有尋呼機。
尋呼機的作用正如它的名字,如果有人着急需要找你,就先要找到一個固定電話撥打call機号碼,号碼我還記得126-2947955,隻不過是現在早已無此服務。然後你會收到一串數字,沒錯就是固定電話号碼,知道有人找你有事,你就要吭哧吭哧地找一台固定電話給對方回撥過去,這樣就能傳遞簡單的尋呼功能。
後來慢慢地有了中文傳呼機,就是可以發送一點點文字,類似于拍個電報,可貴了,不能洋洋灑灑抒發文采,必須惜字如金。香港産的那些大哥大沒有出現在我生活的内陸城市,我也就不熟悉,但是好像有一款類似小靈通一樣帶天線的程控機,使用的時候需要先将手臂長的天線拔出來,由于我沒有找到實物也就無從介紹了。
到了2000年之後,手機逐漸普及,我家最開始用的手機是西門子,帶着天線,從後面掰開插入電話卡和電池,黑白屏,帶上标點符号最多發送不能超過70個字元。
那個時候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是絕對的行業老大,諾基亞主打耐摔,号稱可以砸核桃,摩托羅拉v系列的主做高端,動不動上萬元,當時這個價格可以在深圳買十多平米的房子。還有日本的索尼愛立信,主打音樂手機,南韓的三星,買手機啥都送,手機廠商也開始生産出翻蓋、滑蓋、旋轉蓋等不同類型的手機,我家那時候買了一台三星翻蓋機,還送了羽毛球拍和一堆護腕。
國産品牌有了波導,号稱手機中的戰鬥機,我還買過一台,沒覺得像戰鬥機,還經常當機。漸漸地出現了可以拍照的手機,而且像素越來越高,2010年前後山寨機橫行,華強北一平米的攤位炒到300萬,手機開始內建越來越多其他電子産品的功能,間接幹死了許多數位相機等電子産品。手機的音樂播放功能,間接取代了mp3、mp4,有了手遊,間接取代了便攜式遊戲機,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個人物品。
但是真正的手機革命是從蘋果開始把手機改成全螢幕開始,逐漸取代了翻蓋、滑蓋、旋轉蓋的設計,所有手機廠商全部采用觸摸式的設計變成了現在看到的樣子,隻是螢幕尺寸在不斷變大。
我的兩個孩子聽得入了神,因為他們出生的時候,手機就已經是現在的樣子,是以他們以為自古以來就應該是這個模樣。最後我說,你們看手機都在不斷進步,你們兩個是不是也要不斷地學習,不斷進步,學好本領将來為建設祖國出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