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機從航母上起飛,從來都是一個巨大的難題。除了垂直短距起降、滑躍甲闆之外,人們想出最多的辦法,就是用彈射器為艦載機助力,将它們彈出去。而說到彈射器,現在大家最為熟悉的是蒸汽彈射器和電磁彈射器。實際上,在它們之前,還有很多種類型的彈射器,可謂是五花八門,八仙過海,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航母彈射器其實有很多種
目前公認世界上最早的彈射器,是由美國西奧多·埃利森海軍上尉于1911年研制成功的。但實際上,早在西奧多·埃利森之前,和萊特兄弟同期的蘭利就發明了彈簧彈射器,當時飛機也才剛剛出現。蘭利的彈射器借用彈簧和滑道助力,可惜剛剛将飛機彈出,就一個倒栽蔥掉在了河裡。
蘭利研制飛機的時候就用上了彈射器
而萊特兄弟也在同樣的概念下,制造出了落重彈射器,這種彈射器由三條繩索和一塊法碼組成,砝碼被吊在高高的架子上,使用時落下,重力轉變為勢能,帶動飛機向前滑跑。這種設計雖然看起來非常原始,但簡單可靠,并一度出現在軍艦上,用于彈射艦載機。
落重彈射器
可是,落重彈射器畢竟彈射力十分有限,無法滿足需求,是以後來人們在落重彈射器上加裝了一個飛輪,用于儲存機械能量,通過離合器拉動鋼纜進行彈射。早期的戰列艦、重巡洋艦上大部分安裝的都是飛輪式彈射器。
飛輪彈射器
巡洋艦、戰列艦上大量使用了飛輪彈射器
不僅如此,飛輪式彈射器還應用在當時的航母上,比如美國海軍的“薩拉托加”号和“列克星敦”号等。而同期英國的航母“凱旋”号和“勇氣”号安裝的則是壓縮空氣式氣壓彈射器,能夠起到同樣的作用。不過當時離開航母最主要的方式,還是利用自身的動力直接起飛,這種方法一直延續到二戰結束。
戰後改裝過的列克星敦号航母
而到了1943年,由于技術的進步,一種大功率的液壓式彈射器取代了飛輪彈射器,成為大批護航航母必備的關鍵裝置,比如“企業”号改裝的H2-1液壓彈射器,可以将11000磅的艦載機,在73英尺的距離内加速到每小時70英裡的速度。
企業号的液壓彈射器彈不懂轟炸機
與此同時,随着德國潛艇的日益猖獗,一些商船上也不得不配備彈射器和艦載機,以在關鍵時刻防身。可是由于商船的空間太小,傳統的彈射器根本無法使用,是以英國又發明了一種火箭助推式彈射器,配合飓風戰鬥機使用。
火箭助飛彈射器
除此之外,當時還出現了炸藥彈射器、電動彈射器等五花八門的設計,直到1951年,英國柯林·米切爾中校提出将航母蒸氣輪機的蒸氣連動到彈射器上,進而發明了航母用的蒸氣彈射器,才宣告一統江湖。
蒸汽彈射器
蒸汽彈射器由英國人首先發明,但真正發揚光大是在美國,其中最著名的C13系列先後裝備過“小鷹”号、“星座”号、“企業”号、“美國”号、“肯尼迪”号和10艘“尼米茲”級,以及法國的“戴高樂”号,是當今世界應用最為廣泛的蒸汽彈射器。
C13系列是使用最廣的蒸汽彈射器
蒸汽彈射器雖然是高科技,但是它的原理一點也不複雜,真正的難點是氣缸的制造技術,幾十米的缸體不許有一絲的漏氣,這難住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目前,隻有英國、美國、中國等少數國家突破了蒸汽彈射技術。
蒸汽彈射器的缸體制造最為複雜
不過,蒸汽彈射也存在許多缺點,比如保養維護複雜,無法在高寒地區使用,彈射力量很難調整,不利于無人機上艦等等。是以近年來,從美國福特級航母開始,裝備了全新的電磁彈射器,而中國也在跟進當中,預計正在建造中的003航母也将使用電磁彈射器。
電磁彈射器
電磁彈射器的好處顯而易見,彈射力量可調,保養維護簡單,但它并不是沒有缺點的,首先是對航母上的電力系統造成極大的壓力,需要全電綜合管理系統才能予以調配。其次,由于是全新理念的産品,新技術太多,導緻很可能消化不良,“福特”号服役數年,至今仍未全部解決電磁彈射器的問題。而在這一點上,我們不但是初來乍到,而且還是跳躍前進,預計将來的003也會在電磁彈射器上遇到大量的問題,這一點需要我們做好心理準備。
福特号上的電磁彈射器
不管怎樣,從最早的彈簧彈射器、落重彈射器,到飛輪彈射器、壓縮空氣彈射器、液壓彈射器、火箭助推彈射器、炸藥彈射器、電動彈射器,再到現在的蒸汽彈射器、電磁彈射器,人類為艦載機從航母和艦艇上順利起飛,可謂攪盡了腦汁,其中每一次都進步,都會帶來戰鬥力的巨大提升。相信在電磁彈射器之後,我們還會發明更先進更高效的彈射器,讓艦載機更從容地離開航母,翺翔海空。
彈射器的發展都是被艦載機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