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教育进化简史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读史,有助于在时代、政策风云变化的大环境中,更明智地判断,更理性地选择。

本史力求简述人类教育事业的进化历程,供诸位以古论今,师夷长技以鸡娃。

我们从头追溯,回到印刷术发明之前,回到轮子发明之前,回到洞穴人时代。

从人类这个物种起源开始,人便开始不断发明、学习、适应。而且,人们彼此分享知识。洞穴壁画就是重要知识的传授,包括捕猎过程中的协作方法,危险临近时自我防御的手段,冬季避免饥寒交迫的绝招等。

教育进化简史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商人和手工艺人,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学徒制。数千年来,学徒制构成了原始经济形式的教育主干,使得重要技能能够世代相传。

工匠出现了,商人出现了,社会阶层也丰富起来了。贵族们可以无事生产,可以终日沉浸在思想、艺术和修辞的学问中,这些技能在统治阶层看来十分重要。贵族儿童的受教育过程一般是由德高望重的导师专门制定的。

举例来说,在古希腊,贵族男丁通常学习阅读、写作、歌唱和乐器。学习的方法是观察导师演讲,帮助导师执行公务,陪伴导师出席酒会等。最富有而非最优秀的学生,会跟随著名导师到雅典学园继续深造。导师的名望就是学生的文凭。

教育进化简史

无论是学徒,还是带着神圣光环的统治阶级成员,从历史上看,教育一直与拥有某种意义的“文凭”直接挂钩。获得的文凭也与一生将从事的事业相吻合。贵族的文凭来自神圣的血脉和导师的声望,学徒的文凭来自拜本门技术的大师为师。这种教育方式传承数千年,自然是有效的,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无法扩大规模,无法满足飞速增长的人口数量。

现在的教育体制大约起源于7个世纪以前。因宗教需要,出现一种拉丁文法学校,培养僧侣和神职人员抄录《圣经》。这些文法学校秉承四条核心教育理念:标准化、时间效率、错误最少化和对偏差的零容忍,无论偏差是因为大意还是出于学生创新。

教育进化简史

随着抄录的《圣经》在社会上的流传,拉丁文法学校的模式也得到了复制。早期的英国寄宿学校就是以这种抄录《圣经》的学校工厂为先例的。这种模式塑造了遍及欧美的教育体系,并最终推广到全世界,其核心教育理念直到今天仍屹立不倒。

18世纪,教育创新意想不到地在普鲁士生根发芽。拿破仑战争失利后,普鲁士人开始实行为期8年的强制初级教育,主要培养阅读、写作和计算能力。他们提出了年级、班级、学科的概念,培育出一批控制欲极强的教师。他们打造的学校可以按需扩大,旨在向学生传授早期工业社会所需的生存技能。这一模式很快便在欧洲得到推广。

1843年,霍勒斯·曼来到德国,随后将普鲁士的教育体系引入美国,促成马萨诸塞州实现税费支持的初级公立教育体制。19世纪末,美国需要对大量来自农村的移民和难民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基本的公民意识,帮助他们在迅速发展的工业社会中找到工作。随着泰勒等工作流程专家提出了高效生产方式,工人在生产链上专注的专业范围也越来越窄。工业社会需要的是执行单一任务、可替换的员工,而非技艺精湛的匠人。

教育进化简史

于是,社会需要学校为迅速膨胀的城市和工业化生产培养大批具备基本技能的工厂工人,让他们听从命令、守时、执行机械式的任务。个人导师,这种19世纪教育体制的标志性配备,转瞬之间便不再适用。

20世纪初,出现一种“装配线教育模式”,能大批量培养出比以往教育体制多得多的学生。这种模式很好地满足了其设计初衷:培养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让他们迅速掌握执行重复性任务的技能,记住一定量的内容知识,将失误率控制在最低。美国的教育体制就以此为基础,完全满足了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的需求,令美国坐上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头把交椅。

20世纪中叶,美国的工业体系开始实行外包,将低工资的例行工作转移到海外。制造业工作机会逐渐减少,社会上出现了数百万白领“知识工人”,这一概念由彼得·德鲁克与1959年提出。他们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下一阶段添砖加瓦,催生了富有活力的中产阶级。社会经济中充斥着诸多大型组织,这些组织渴望获得中层知识工人,对信息进行生产、提炼和管理。

为了跟上变革的步伐,美国人越来越重视教育,学生在学校里读书的年头也越来越长。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攀升。普鲁士风格的美国教育模式,其核心依然保持着最初的风格,主要是将基础读写计算能力的内容知识从老师传授给学生。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将学生培养为知识工人。教育体制和社会经济继续并驾齐驱,成果丰硕。

教育进化简史

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对美国的教育现状表示担忧,质疑美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进入21世纪,美国下了赌注,通过政策手段来实现课程同质化和更加深入的标准化考试,并将教师问责制与学生考试成绩挂钩。小布什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奥巴马的“力争上游”教改计划,让“应试教育”牢固确立了其宇宙中心的地位。然而,尽管上下齐心加强应试教育,学生的成绩并没有起色。

简而言之,美国选择了错误的目标。这场比赛,美国人根本没有获胜的机会,因为那些国家的孩子除了睡觉之外,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备考上。至今,美国仍在摸索,能够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之道。

教育进化简史,差不多就到这里,从中您看出了什么?留言区留给您,我接着往下写。

从史中不难看出,教育必定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的。时代一发展,教育就跟着改,可能有时差,但改变最终一定会实现,一直改到和时代的需求相符合为止。那么留给我们个人的,只有两条路了,要么主动改,要么被逼着改。我个人认为,敬酒必定比罚酒要好喝一点。

我们这一代人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经历了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智能时代,往后还不知道叫啥时代。不管怎样,必将经历。我想,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还是需要有一些前瞻性的。

欢迎关注小号,接下来相关话题继续探讨。

(图片来自互联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