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随着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便攜服務的同時,相信每個人都經曆過一攬子授權、強制同意、大資料“殺熟”等侵犯個人隐私的行為,我們的個人資訊在網際網路上基本在祼奔。那麼在網際網路世界中如何守護好個人隐私?
近日,由河南省科協主辦,大河網承辦的中原科普百家談第六期活動邀請到了鄭州市警察局金水分局法制大隊民警、鄭州市警察局公職律師曾慶秀以及河南财經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劉欣然做客演播室,共同探讨網際網路時代,如何守護好個人隐私。
常見的侵害網民個人資訊的行為有哪些?個人資訊洩露了要怎麼辦?
侵害公民個人資訊的行為簡單概括就是兩大類:一是你無權擷取的時候你擷取了;二是你合法擷取了,但你拿着擷取的資訊去實施違法犯罪活動了。
當你不斷收到垃圾短信、垃圾郵件、不明連結;經常性收到騷擾電話,那就證明你的資訊已經被洩露了。嚴重時銀行賬戶餘額會不翼而飛,甚至莫名背負債務。
如果資訊被洩露,最好是更換賬号,從源頭切斷洩露源。如果牽涉财産,要趕快當機賬戶,及時止損,選擇報警。對陌生電話不回、不明連結不點,天上掉的餡餅不要接,不貪小便宜。要設定混合密碼,防止黑客“撞庫”,一定不要使用比如“身份證号後6位”、“名字+生日”等等這些“傻白甜”密碼。
最重要的一點,建議辦理2張電話卡,綁定支付功能的手機号夜間調為飛行模式或直接關機,避免在睡眠中錢款被盜。另外一張卡與家人、機關可以随時保持聯系。我們曾經就辦理過類似案件,犯罪嫌疑人在擷取受害人手機、銀行卡等資訊後,一般會選擇在淩晨2至4點作案,利用裝置向受害人手機裡發送驗證碼,同時利用“嗅探”技術擷取受害人驗證碼,盜竊受害人錢款,使受害人在甜甜的睡夢中,錢财就不翼而飛了。
近年來後門、黑客等名詞不斷見諸新聞,在日常生活中,個人資訊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洩露的呢?
目前個人資訊洩露主要有六大途徑:
一是人為倒賣資訊,比如公司企業為了開拓市場、不法分子為了實施法犯罪活動,會通過各種途徑,向個人資訊處理者購買、或利用其它手段非法擷取公民個人資訊;
二是手機洩露,比如手機丢失、舊手機更換等;
三是個人電腦受到病毒感染;
四是登入的網站存在漏洞,沒有通過正規管道、官方網站下載下傳小程式,或點選了不明連結等;
五是重要證件、個人資訊丢失或被盜。比如你的快遞包裝盒随意丢棄,消費完的醫院診療卡沒有妥善儲存,以及身份證丢失等,一些生活中的小細節也有可能造成個人資訊洩露;
六是辦理各種業務,孩子報補習班、興趣班,填寫各種街邊問卷調查等,都會造成個人資訊洩露。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能接到各種各樣的騷擾電話,有推銷房産裝修的,有網遊推薦的,有股票基金投資的等等,每當我們質問如何得到自己的個人資訊時對方都支支吾吾,立即挂電話,但騷擾電話仍無休止。個人資訊保護法出台後,針對這種行為是否有規範,公民可以通過什麼管道追責?如何收集證據?
《個人資訊保護法》第六十條明确規定:國家網信部門負責協調個人資訊保護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十五條規定:任何組織、個人有權對違法個人資訊處理活動向履行個人資訊保護職責的部門進行投訴、舉報。
那麼,我們在遭遇資訊騷擾時,可以向網信部門進行投訴、舉報。如果涉及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或者涉嫌犯罪的,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會按照新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及時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處理,公民也可以直接報警。
當然我們需要記下對方的電話、郵箱、銀行卡資訊、轉帳記錄等,接下來就是全力配合網信部門或公安機關調查驗證。
因個人資訊洩露而引發的違法犯罪或法律訴訟糾紛,如被貸款、被擔保等,個人是否應承擔責任?應該如何保護自身權益?
刑法對于犯罪行為的打擊是講究主客觀相一緻的,就是構成犯罪既要有犯罪的主觀過錯,又要實施犯罪行為。如果個人不存在主觀過錯,僅是因為個人資訊被洩露引發一些後果,那麼被洩露資訊的個人既沒有犯罪的主觀過錯,沒有實施犯罪行為,該個人不承擔責任。如果因為資訊洩露引發被貸款、被擔保等民事糾紛,情況相對複雜,要看具體的情形,如果該個人對于資訊洩露沒有過錯,一般也不應承擔責任。
如何有效保護個人資訊?
1、在日常生活中,辦理各種業務,填寫各種表格、問卷時,要保持一定警惕性,謹慎注意合同條款當中,對個人資訊的采集目的與使用規則。因為根據最新出台的《個人資訊保護法》,個人資訊處理者采集、處理公民個人資訊,一定要本着“正當、必要|”的原則,并且要明示個人資訊的處理目的、方式、範圍,千萬不能稀裡糊塗的叫填什麼就填什麼;
2、快遞标簽、廢棄的診療卡、各種繳費單據、身份證影印件、火車票、登機牌、舊手機、舊電腦等這些物品要妥善保管,沒有儲存價值時及時銷毀;
3、朋友圈曬圖、qq空間曬行程等,要謹防無意中洩露個人資訊;
4、規範使用手機、電腦,重視安全設定,安裝安全軟體,不登入不明網站、不點選不明連結、不蹭免費wifi;
5、購物時,盡量避免留下聯系方式、網站活動少參加、留資訊免費送禮品活動不參加、影印件要備注等等,時刻保持警惕,減少洩露風險,加強自我保護。(王雙飛 姜雨璐 李思豫 主持人/李彤 圖/實習生 樊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