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津安二郎的東京 不止有《東京物語》和《秋刀魚之味》

作者:飛格電話大賽

中國小康網訊 看過小津安二郎攝制于日本戰後經濟複蘇時期的影片《早安》的朋友,會有這樣的印象,東京近郊的普通家庭,處處洋溢着昂揚向上的氣氛,假如住在鐵路交通樞紐附近,便能清晰感受到時代震蕩的脈搏。當地居民可能還不知道,城市規劃者們已經在籌建“東京首都圈”了。

“東京首都圈”包括東京都、崎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依傍東京灣,面積1.3萬多平方公裡,人口約4100萬。就是這小小的“一都三縣”,竟能與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相颉颃,合稱“世界三大黃金灣區”,這是為什麼呢?

小津安二郎的東京 不止有《東京物語》和《秋刀魚之味》

小津安二郎《早安》裡的東京近郊(1959年)

我們就要從日本的江戶時代說起。江戶即東京的前身,17世紀,德川幕府統治時期,江戶成為日本的經濟中心,市民文化走向繁榮,我們看歌川廣重、葛飾北齋等大師的浮世繪時,可以直覺地感受當時的城市發展面貌,比如大家熟知的《神奈川沖浪裡》的地點,就在現在的東京灣區。

1853年的“黑船事件”,也發生在神奈川。美國準将佩裡用炮艦叩開了日本的閉關鎖國。15年後,開啟了“明治維新”天皇睦仁,遷都江戶,更名東京,日本的現代化之路就此發轫。

明治維新到一戰前,日本從歐洲引進了包括紡織業、機械加工業和煉鋼産業等大量先進工業體系,依托港口建成臨港工業,良好的岸灣環境為産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戰之後,從廢墟裡走出來的日本,根據國情制定了“經濟中心”的國家發展戰略。由于對外擴張的道路已經走不通了,如何彌補國土面積狹小、資源有限的短闆呢?日本選擇了填海造陸,立體發展,環繞東京灣的90%的海濱區域,都被開發成人工海岸。

小津安二郎的東京 不止有《東京物語》和《秋刀魚之味》

小津安二郎《東京物語》中的東京市景(1953年)

日本政府在填海造陸最大限度開拓灣區發展空間的基礎上,還利用港口優勢規劃外貿産業。1951年,日本政府出台了《港灣法》,由運輸省對全國港口進行長遠規劃。而具體針對東京灣區,則在1967年頒布了《東京灣港灣計劃的基本構思》,将東京港、千葉港、川崎港、橫濱港、橫須賀港、木更津港、船橋港七大港口優勢互補,形成廣域關聯,在其後的30年間,東京灣區港口群的吞吐量達到了世界前十。

為了緩解東京在高速發展過程中的城市壓力,日本政府采取了“工業分散”戰略。從1960年代開始,将制造業尤其是機械工業向京濱、京葉地區轉移,兩個地區的工業藉此獲得了長足發展,以銀座為輻射點,向西(川崎市和神奈川縣方向)延伸出京濱工業帶,向東(千葉縣方向)延伸出了京葉工業帶。

京濱、京葉兩大工業帶集中了鋼鐵、有色冶金、煉油、石化、機械、電子、汽車、造船、現代物流等産業,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工業産業地帶,截至2011年,東京灣區發展出近65000個制造業企業。

小津安二郎的東京 不止有《東京物語》和《秋刀魚之味》

小津安二郎《秋刀魚之味》中,日本工業複興後的工廠景象(1962年)

上世紀80年代,東京灣區工業由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變,之前的制造業“錯位承接”戰略也更新為“産研結合”。截至2013年,東京灣區擁有263所大學高等教育機構,注冊大學生人數超過127萬。

在産業服務上,教學機構可以源源不斷地為東京灣區輸出人才,在研究合作領域,以大學研究所為獨立法人機構的特色形式,為灣區配置設定研究資源提供了更大的行政權限。

此外,東京灣區的長遠規劃還具有難能可貴的持續性,不會因決策者的變更而變更,為灣區提供規劃方案的是像日本開發構想研究所這樣的第三方獨立機構。而涉及灣區的具體開發管理,則是由日本政府的國土交通省關東地方整備局港灣空港部牽頭的“東京灣港灣聯協推進協定會”,會同東京灣所有的地方政府一起參加,共商戰略發展大計。

時至今日,東京灣區這個當年百廢待興的“一都三縣兩工業帶”,終于跻身“世界黃金灣區”,為其他國家的灣區發展,提供着日本經驗。(子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