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山下的花環》連長梁三喜原型:王發坤,遺孀靠慈善資助去掃墓

作者:小聖雜談
《高山下的花環》連長梁三喜原型:王發坤,遺孀靠慈善資助去掃墓

上世紀80年代,一部國産戰争影片《高山下的花環》火遍了整個華夏大地,電影中戰鬥英雄梁三喜及其母親、遺孀的事迹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他們代表的都是最淳樸最勤勞的老百姓形象。“梁三喜”愛兵如子、戰鬥勇敢、作風優良,他那句“祖國是我的,可也是你的”令無數國人落淚。而“梁三喜”的原型就是時任解放軍第13軍39師115團二營機炮連副連長的王發坤;其遺孀是李金花,王發坤犧牲時李金花才26歲,但其終身未再嫁,獨自撫養兩個兒子長大。

《高山下的花環》連長梁三喜原型:王發坤,遺孀靠慈善資助去掃墓

烈士王發坤

王發坤烈士于1968年入伍,從新兵訓練開始就展示出了比同期戰友更強的能力;分到連隊後,王發坤更是刻苦訓練、認真學習,很快就成為了“戰鬥尖兵”。因表現優異、成績突出,王發坤在兩年後順利提幹擔任某連副連長。1978年4月初,王發坤已被部隊确定轉業,并且聯系好了地方工作,崗位待遇不錯。然而,就在他即将脫下軍裝準備踏上回鄉之路時,王發坤被部隊上司找去緊急談話。原來,由于當時的越南不斷挑釁和步步蠶食,我國的領土主權和邊境居民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解放軍即将被迫發起邊境自衛反擊戰。組織上征求他的意見:“就要打仗了,部隊擴編需要大量基層軍官指揮,特别是有經驗的炮兵幹部……”聽到這裡,滿腔熱血的王發坤當即表示:“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國家培養了我,現在祖國向我召喚,我義不容辭!”

《高山下的花環》連長梁三喜原型:王發坤,遺孀靠慈善資助去掃墓

當年年底,經過認真準備和針對性訓練,王發坤便率領連隊義無反顧奔赴前線戰場,作戰中榮立二等功一次。但在一次高地進攻戰鬥中(即“周登戰鬥”),為了保護戰友,王發坤不幸犧牲在敵軍炮彈之下,年僅31歲。1983年10月30日,王發坤被國家民政部追授為烈士。

《高山下的花環》連長梁三喜原型:王發坤,遺孀靠慈善資助去掃墓

王發坤烈士之墓,坐着的是遺孀李金花

在王發坤烈士犧牲後,部隊将消息和烈士遺物一起送到了老家,其中還有一封戰前王發坤烈士寫給妻子的信:信中除了對妻子的愧疚和熱愛,還有一份殷切叮囑“借了部隊和戰友許多錢,如果我犧牲了你一定要替我還上,咱人走了、賬不能欠”。得知消息後,李金花和婆婆就趕到部隊處理相關後事;此後在家徒四壁、艱難貧困的情況下,李金花除了撫養老幼,還花了整整11年時間還清了所有部隊和戰友的欠款,兌現了其對亡夫的承諾。

《高山下的花環》連長梁三喜原型:王發坤,遺孀靠慈善資助去掃墓

靠慈善基金會和志願者的幫助,李金花去烈士陵園看望王發坤

2016年3月26日,一個飽經滄桑、流着熱淚的老人家在兒子、志願者和丈夫生前戰友們的陪伴下,來到了雲南屏邊縣烈士陵園祭奠烈士王發坤。在王發坤墓前,李金花痛哭:“30多年了,你一個人躺在這裡,我帶兒子來看你了。”

《高山下的花環》連長梁三喜原型:王發坤,遺孀靠慈善資助去掃墓

李金花和兩個兒子一起祭奠王發坤烈士

需要指出的是,李金花和兒子這次能夠成行,還是多虧了華夏慈善基金和熱心志願者的幫助。因為家境貧寒,幾十年裡她們母子,除了在2007年那次通過信用社貸款2000塊去烈士陵園掃過墓外,其它時間都沒有能力再去王發坤墓前祭奠。而且,家裡的房子和豬圈也是破損嚴重,連自來水都沒喝上。後來,此事被華夏慈善基金會獲悉,基金會專門派出一對“愛心慰問小組”趕到李金花家,向他們贈送了米面糧油、生活用品等慰問品,還出資8000元幫助李金花一家修繕牲口棚;當地政府也幫助老人一家建造了二層洋房。而在得知,李金花老人想在有生之年再前往烈士陵園祭奠亡夫後,慈善小組立刻聯系相關部門、落實經費幫助李金花和兩個兒子去雲南屏邊革命烈士陵園掃墓。

《高山下的花環》連長梁三喜原型:王發坤,遺孀靠慈善資助去掃墓

從老家貴州威甯的大山深處輾轉兼程、一路奔波,李金花終于來到雲南屏邊革命烈士陵園,圓了老人長期以來想帶兒子祭奠丈夫的夙願。到陵園後,李金花老人一直坐在丈夫王發坤墓前,撫摸着墓碑、默默哭泣,那種心酸和委屈令在場之人無不動容。

本文系獨家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授權,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