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将廖雙全:從孤兒到将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原型

1.《高山下的花環》

1984年

謝晉

導演執導的電影

《高山下的花環》

,被很多影迷認為是國産戰争片難以逾越的巅峰之一。

很多人認為這部電影之是以好,是好在它的真實,比如武器裝備的真實、戰術動作細節的真實以及對當時社會問題的反思。

在電影中出現的雙方的武器裝備都基本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包括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沖鋒槍、63式130毫米19管輪式自行火箭炮、66式152毫米加榴炮、65式82mm無後座力炮、59式坦克、62式輕型坦克、57式重機槍以及被封為神的三棱軍刺等等武器。

少将廖雙全:從孤兒到将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原型

《高山下的花環》中的無後坐力炮

電影中一個火箭彈齊發的鏡頭,是謝晉導演在部隊實彈演習的時候現場拍攝的,這種震撼是電影特效所不能比拟的。

少将廖雙全:從孤兒到将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原型

《高山下的花環》中的實拍炮火場面

本片的戰術動作細節也是非常真實,機槍點射或長點射、單手換彈夾、遇敵後标準的卧倒翻滾動作、無後座力炮手後面跟着一個裝填手和一個背炮彈等。

還有一個幾乎人人都知道但是又說不清楚的“

三三制

”戰術,在影片中得到了忠實的還原。

一個班分成三個戰鬥小組,每個戰鬥小組三人,為便于互相接應,一般排成三個梯隊。

三個戰鬥小組呈三角形進攻隊形,每名士兵分工明确,進攻-掩護-支援,進攻時呈“散兵線”隊形展開,過程中可靈活變換隊形。

武器裝備和戰術展現隻是軍迷們感興趣的話題,一般的觀衆是看不出差別的,這部被奉為經典的“戰争影片”,其實戰争場景隻有很少一部分,他更大的篇幅是講當時存在的社會問題,這或許才是許多人把它當做巅峰的主要原因。

少将廖雙全:從孤兒到将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原型

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身正氣的連長梁三喜,還有唐國強老師扮演的高幹子弟趙蒙生。讓大家記憶猶新的肯定是連長梁三喜犧牲後留下的賬單,還有經過戰火洗禮後成長起來的趙蒙生。

但是影片中最讓我難忘的卻是那個心直口快,愛發牢騷的靳開來。

和以往的絕對正面的英雄人物不同,靳開來是個有“缺點”的英雄,他雖然是“優秀射手”,連隊裡的主力,業務精英,但是卻總是愛提意見,得不到重用。

少将廖雙全:從孤兒到将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原型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正在作戰的靳開來

而就是這樣一個有着“缺點”的凡人,反而讓我覺得更加親近,因為他真實的就像你我身邊的某個人一樣,而最終靳開來的“悲劇”讓更多的人牢牢地記住了這個“刺頭”英雄。

2.一捆甘蔗

靳開來一出場,他身上穿的印有“優秀射手”的背心就表示着他有過硬的軍事素質,是連裡的軍事骨幹。

少将廖雙全:從孤兒到将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原型

另一方面,他是連裡的“牢騷大王”,對于看不慣的事情,總是心直口快地說出來,被認為是“思想境界不高”,是以,他雖然業務突出,但是就是得不到晉升的機會。

少将廖雙全:從孤兒到将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原型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的靳開來

他看不慣到連隊“鍍金”的趙蒙生,在生活中處處與之作對,但是到了真正的戰場上,他卻放下了平時的偏見,永遠沖在最前面,護着自己的戰友們。

少将廖雙全:從孤兒到将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原型

在電影中,9連作為尖刀連擔任穿插任務,當戰士們奮力攻打下一個敵軍陣地的時候,部隊斷水了,一個戰士向連長報告,如果這樣下去,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并且難以完成上級交給9連的任務。

這時,大家發現山谷中有一片甘蔗地,甘蔗能化解部隊斷水的危機。但是存在一個問題,雖然甘蔗地是越南的甘蔗地,但是如果私自去砍甘蔗,是要違反我軍嚴格的群衆紀律的。

在戰火中得到淬煉的趙蒙生決定帶人去砍甘蔗,這時一向和他不睦的靳開來站出來說道:

“指導員,有你這句話就夠了,這些犯錯誤的事,哪能讓你們這些當正職的人去幹呢。反正我靳開來沒有頭腦也是出了名的,我就不信,200多個億,換不了他一捆甘蔗!”

少将廖雙全:從孤兒到将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原型

說完這句話,靳開來就帶着一個班的戰士去砍甘蔗,但是很不幸,靳開來在砍完甘蔗回來的路上,踩到了地雷,被背回來的時候已經奄奄一息,面對大家,隻說了一句:“胖子,讓大夥吃甘蔗吧!”

說完這句話,這位平時話不斷的“牢騷大王”,閉上了他的嘴巴,犧牲在了戰友們的面前。

9連剩下的戰士們含淚吃完了靳開來用命換回來的甘蔗,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作戰任務。

少将廖雙全:從孤兒到将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原型

但是,仗打完之後,所有犧牲的烈士都評了功勞,靳開來因為違反群衆紀律砍甘蔗,連一個三等功都沒有評上。

靳開來這一角色,不同于以往的絕對正面的英雄形象,他對于看不慣的事情,就會提意見,發牢騷,這非常像我們身邊真實的“人”,而不是離我們顯得很遙遠的“英雄”。再加上電影中靳開來的悲劇色彩,更讓人覺得親近。

其實靳開來這個角色,是有曆史原型的,那就是原54集團軍162師鋼刀團的政委

廖雙全

少将。

3.苦難的童年

1943年,廖雙全出生在四川省涪陵市仁壽縣的一個偏遠小山村裡,和很多英雄人物一樣,廖雙全家裡十分貧寒。

他們家裡沒有土地,僅有一間四處漏風的茅草房勉強供家裡人栖身。他的父母一共生了8個孩子,這讓本來就貧困的生活雪上加霜。

少将廖雙全:從孤兒到将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原型

由于過度貧困,這些孩子夭折的夭折,送人的送人,最終隻留下了廖雙全和他的兩個姐姐,而他的父親在廖雙全還不記事的時候就去世了,隻剩下廖雙全姐弟三人和他們的母親相依為命。

母親獨自一個人根本無力撫養他們姐弟三人,是以廖雙全的兩個姐姐先後做了童養媳,然而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什麼,他們的生活依舊步履維艱。

1949年,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廖雙全的母親得了肺氣腫,生活更加看不到前方了。為了活下去,母親帶着隻有6-7歲的廖雙全改嫁了。

4.繼父

繼父是個老實憨厚的貧苦農民,雖然不能令廖雙全母子兩個的生活徹底改變,但是至少可以活下去。

同齡的孩子們都背着書包上學去了,廖雙全由于家裡貧窮,隻有羨慕的份兒。他經常一個人偷偷地跟着國小生,一直跟到學校門口,才一步一回頭地去地裡打豬草。

上學,在幼小的廖雙全心裡,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有一天,繼父把廖雙全叫到面前,說了一句:“娃,咱也上學吧!”簡單地不能再簡單的一句話,直擊廖雙全幼小的心靈,這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

他擡眼望向繼父,從繼父滿臉皺紋的臉上,看到了一種期盼。

廖雙全上學了,當他背起書包的時候,已經9歲了,在班裡,他不僅是年齡最大的一個,還是最窮的一個。

少将廖雙全:從孤兒到将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原型

廖雙全知道,為了讓自己上學,繼父沒日沒夜地編竹筐,省吃儉用,用節省下來的錢供他上學,他隻有發奮努力,才能對得起操勞的繼父和體弱多病的母親。

國小上完之後,廖雙全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國中。在那個教育資源匮乏的年代,考上國中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廖雙全的努力學習得到了回報。

雖然廖雙全考上了國中,但是接下來的9.5元的學雜費讓全家犯了難,這個在如今看來微不足道的費用對于當時的廖雙全家來說是一筆大開銷,況且國中需要住校,還有算上生活費,當時又是全面困難時期,這筆錢從哪裡出呢?

為了供廖雙全上學,繼父終日操勞,早已經累得雙目失明,仍然拄着拐杖翻越幾座山到集市上賣竹筐,然而到了國中,即使再努力,再辛苦,錢也不夠用了。

5.勤工儉學

剛剛在國中上了一個學期,廖雙全家裡就拿不起生活費了。

怎麼辦?家裡母親體弱多病,繼父終年操勞已經拼盡了全力,自己好不容易考上的國中不能這樣半途而廢吧!

思考過後,廖雙全決定勤工儉學,在學校利用好時間,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然後利用業餘時間參加勤工儉學——挑磚。

由于家庭條件差,廖雙全營養不良,身體條件很差,他當時1天可以挑4趟磚,掙5毛錢。就是這樣辛苦得來的5毛錢,讓廖雙全可以繼續在學校學習下去。

除了業餘時間挑磚,他還販過煙絲,賣過小雞和發糕,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繼續學習。

然而,就在廖雙全努力學習和勤工儉學到了初二的時候,命運又一次給了他無情的打擊。

6.繼父去世

有一天廖雙全正在教室裡上課,教室的窗戶上露出了他堂弟的頭,他堂弟示意他出來一下。

看着堂弟一臉嚴肅的神情,廖雙全有一股不祥的預感,果然,堂弟告訴廖雙全,他的繼父去世了。

雖然有所準備,但是聽到消息後大腦還是立即一片空白,随即就跟着堂弟一同往家趕。

回到家之後,看到繼父安靜地躺在拆掉的門闆上,廖雙全趴在繼父身上失聲痛哭,這個待自己如同親生兒子一般的慈祥老人走了。

繼父去世之後,廖雙全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學業,離開了他難以割舍的學校,回到家鄉,成為一名地道地道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或許,這一輩子就這樣了。

但是,在廖雙全的心裡,還是有那麼一種夢想存在,它并未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打擊而熄滅。

7.參軍

到了1960年,廖雙全17歲了,他在村裡的公共食堂當管理者,這一年,在西藏當兵的堂哥回來了,帶回來很多新鮮的東西,并且堂哥的談吐和見聞讓廖雙全心動,當時他就産生了一個強烈地願望:

我要參軍

1961年,廖雙全的母親走完了她凄苦的一生,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廖雙全成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他參軍成為一名軍人的願望更加強烈了。

如同《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的父親徐百順說的那樣,那時的農村孩子要想改變命運,隻有兩條路,

上學和當兵

少将廖雙全:從孤兒到将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原型

《士兵突擊》劇照

對于當時的廖雙全來說,上學已經無望了,隻剩下當兵一條出路可以改變命運了。然而,當時有一項政策,獨生子女不準參軍。

廖雙全家裡隻有他一個人了,沒有父母讓他贍養,按理說可以放寬條件。但是當地的主管人員就是不同意,廖雙全就一次又一次往縣城跑,軟磨硬泡地說好話。

終于,他的虔誠感動了前來征兵的幹部,他親自給廖雙全寫了一封介紹信,并畫了路線圖,給了路費,讓他拿着介紹信直接到部隊去找。

廖雙全處理完家裡所有的事,跟兩個姐姐告别,揣着部隊同志給他的介紹信和路線圖,打着赤腳,用草繩綁了些棉花在身上禦寒,踏着冰雪,滿懷信心的走向了他夢想的部隊。

廖雙全按圖索骥找到部隊之後,把介紹信拿給了部隊上司,上司看着眼前這個如同丐幫人士裝束的年輕人,起初還有些疑惑,在看完介紹信之後,立即吩咐給廖雙全換一身軍裝。

嶄新的軍裝穿到了身上,廖雙全的願望終于實作了,他成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8.成長

還記得《士兵突擊》中的情節嗎?許三多在史今的幫助下,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戰士,圓了他父親徐百順的心願,但是許三多這個後來的特種兵“

兵王

”,在剛進入部隊的時候,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孬兵。

而剛進入部隊的廖雙全,和許三多非常像。由于童年生活的貧苦,廖雙全營養不良,他是全班個子最小的,體重還不到80斤,手榴彈拼盡全力也扔不到20米,各種訓練項目對他來說就像一座座高山,每樣都不合格。

這和剛上國小時的情景完全不一樣,廖雙全急的吃不下飯,暗地裡偷偷流淚。

指導員知道這一情況後,把自己的鋪蓋搬到廖雙全的班裡,與他同吃同住,幫助廖雙全查找原因,促進他進步。

少将廖雙全:從孤兒到将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原型

《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

經過調查,指導員發現,廖雙全成績上不去的原因,不是訓練不刻苦、不認真,而是因為體力太差,這和他在家時的營養不良有關。

于是指導員為廖雙全制定了以增強體力為主的訓練計劃,并且讓炊事班給廖雙全增加了雞蛋、白糖等營養品,幫助他增強體力。

而廖雙全也被大家的幫助所感動,他和許三多一樣,到了夜裡戰友們熟睡後,來到操場刻苦練習各項技能。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的努力,廖雙全從一開始的倒數第一,成為了全連射擊、刺殺标兵,并被團裡評為"學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

1964年,西南軍區大比武廖雙全奪得射擊第一名,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成了“

”。

9.吃甘蔗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廖雙全是第54軍162師鋼刀團的政委,在攻打一個縣城的時候,他所在的鋼刀團擔任第一梯隊。

由于部隊輕裝前進,速度較快,後勤的糧食供給不上,喝的水也沒有了。

越軍給附近的水源都下了毒,無法飲用,部隊陷入斷水斷糧的境地,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這時,在團指揮所附近發現了一大片甘蔗田,甘蔗富含水分和糖分,既能解決部隊缺水的問題,也能解決缺糧的問題。

于是廖雙全帶領戰士們砍甘蔗,但是甘蔗砍了回來,卻沒人敢吃。因為我軍有嚴格的群衆紀律,不拿群衆一針一線,即使是在越南。

少将廖雙全:從孤兒到将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原型

廖雙全少将

看着戰士們不敢吃甘蔗,廖雙全心想,這是你死我活的戰争,不吃飯就不能完成任務,在大事面前必須要有取舍。

于是帶頭吃起了甘蔗,并說道:“誰怕誰就不吃!上面追查由我負責。”

看着政委帶頭吃起了甘蔗,戰士們也都紛紛下手,一根根的吃了起來,由于這些甘蔗,部隊斷水斷糧的問題暫時解決,等到了後勤的到來,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

這就是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靳開來的原型,不過和電影中的結局不同,廖雙全并沒有犧牲,但是在戰後,卻也經曆了一番風波。

10.差點離開部隊

在戰鬥結束回國後,有人将鋼刀團“吃甘蔗”事件捅了出來,說違反了群衆紀律,要追查部隊幹部的責任。

此事一捅出來,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讨論,有人認為這是一件普通的事,為了完成任務,做一些迫不得已的事情,是可以原諒的;而有的人認為,群衆紀律沒有小事,必須嚴加處理。

廖雙全是組織并帶頭吃甘蔗的人,又是鋼刀團的政委,如果對此事做處理,首當其沖的就是他,很可能他會離開他熱愛的部隊。

這件事最後被送出到了軍黨委會,引起了

韓懷智

軍長的注意,他讓廖雙全先仔細講一下當時的情況。

少将廖雙全:從孤兒到将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原型

韓懷智軍長

廖雙全于是把當時的情況仔細地彙報給了韓懷智軍長,韓軍長聽完後,沒等其他委員發言,就說道:“關于鋼刀團吃甘蔗的情況,我大緻了解過一些,沒有大的出入。如果是這種情況,在戰時是允許的,不能當成違反紀律來處理。”

軍長率先表态,其他委員再也沒有提相反的意見。

接着韓懷智又語重心長地說道:

“我們的上司幹部,在關鍵時刻,想事、辦事要實事求是,要按實際情況确定工作方針,要愛護部屬。愛護不是姑息遷就,在把事情查清楚的基礎上,實事求是、準确地做出結論,隻有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好。”

在最關鍵的時刻,韓懷智軍長的講話起了重要作用,在此之後,再也沒有人提甘蔗事件。

在若幹年之後,廖雙全想起往事,也感慨道:“如果滅有韓懷智軍長,我早就離開部隊了,怎麼能有我的今天!”

1995年,廖雙全被授予少将軍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