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嫡庶之分究竟有多嚴重?一個國家因為這種做法直接導緻了亡國

自從女權社會過度到男權社會後,男人的地位和權力瞬間被提升了上來。為了彰顯男人的社會地位,特地制定了男人可以娶很多妻妾的規定,而且等級越高的男人,可以擁有越多妻妾。

古代嫡庶之分究竟有多嚴重?一個國家因為這種做法直接導緻了亡國

圖檔:男人身旁圍繞很多女子劇照

古代的皇帝除了皇後以外,還可以擁有很多妃子。親王和大臣妻妾的數量相對少些,但是同樣是好幾個。隻有那些窮得連飯都吃不上的百姓才會隻有一個妻子。

既然一個男人擁有那麼多女人,那麼就産生了一個非常明顯又嚴重的問題,

古代的财産都是由兒子繼承,應該給哪個老婆所生的兒子繼承呢?

是所有的兒子一律平等,還是隻有正妻的兒子可以繼承呢?男人娶那麼多女人,每個女人生的兒子在家裡的地位都是相同嗎?

古代嫡庶之分究竟有多嚴重?一個國家因為這種做法直接導緻了亡國

圖檔:皇帝坐擁衆多美女劇照

我們看古代小說或者古裝劇時,不難從裡面發現一個情況,古代男人雖然娶很多老婆,但并不是所有女子在家裡的地位都是一樣的。

一般來說,男人所娶的第一個妻子,就是正妻,這個正妻的聘嫁規格比較高,除了要豐厚的聘禮和嫁妝以外,還要用所謂的八擡大轎從正門進去。

古代嫡庶之分究竟有多嚴重?一個國家因為這種做法直接導緻了亡國

圖檔:娶正妻劇照

至于其他後面娶的那些女人們,一般都是男人的小妾。小妾的聘嫁規格完全無法和正妻相比,首先在聘禮方面就非常随意,在迎進門的時候也有講究,不能用八擡大轎,而是随便找一個轎子,從側門擡進去就完事了。

男人在娶了小妾之後,還會讓正妻去管理小妾們,小妾遇上好說的正妻還好,至少不至于被正妻虐待,如果遇上難纏的正妻,這小妾在家裡的日子可就難過了。

既然這些妻妾在家裡的地位完全不同,她們生下來的孩子自然也有完全不同的地位。尤其是兒子的地位,如果正妻的兒子是親生的,那麼妾室生的兒子就可以說是充話費送的。

古代嫡庶之分究竟有多嚴重?一個國家因為這種做法直接導緻了亡國

圖檔:男人娶正妻劇照

正妻所生下的兒子被稱為嫡子,

正妻生下的第一個兒子又被稱為嫡長子

。其他小妾所生的兒子則被稱為庶子。大家可别看兩者之間隻有一字之差,他們之間的身份地位以及待遇,簡直有天壤之别。

在古代,為了維護一個家庭的整體利益,

嫡庶之間一直都分得非常清楚,而且階級也非常嚴明。

這種觀念甚至直接成為了古人婚煙制度的核心。

我們就用等級最高的天家來舉例子。一個皇帝一次隻能立一個皇後,皇後也是後宮同輩份當中地位最高的。她負責掌管後宮的所有事物,還專門設立了一套管理标準。

其他女人就算再受寵,也不能過于違背皇後的話,其他妃子的所有待遇都不能越過皇後。同理,後宮這麼多女人所生的兒子當中,也是皇後所生的地位最高,如果皇後沒有生下兒子,地位最高的才會變成皇帝的第一個兒子。

古代嫡庶之分究竟有多嚴重?一個國家因為這種做法直接導緻了亡國

圖檔:冊封皇後儀式劇照

在世襲制的封建王朝,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把皇位專給嫡長子的,

隻有在沒有嫡長子的情況下,才會立長子,如果剛好嫡子、長子都無法繼承皇位,才會傳給其他兒子。

這種制度,确實避免了衆多皇子因皇位而鬥得頭破血流,而且也能夠更好的管理天下。但是卻産生了另一個弊端,一但皇帝的長嫡子不作為,将會禍害整個天下。

再者,如果剛好遇上嫡子和長子都無法繼位,其他兒子也會為了皇位不斷的鬥争。康熙就是因為長子很早去世,再加上後來太子兩立兩廢,才直接導緻了那麼慘烈的争奪戰。

古代嫡庶之分究竟有多嚴重?一個國家因為這種做法直接導緻了亡國

圖檔:康熙漫畫

除了清朝外,因為嫡庶有别而導緻的悲慘事例還有很多,最能引起衆人回憶的便是纣王了。

纣王并不是長子,他的前面還有兩個同胞哥哥,但都是庶子,是以,在衆人的擁護下,這位殘暴的纣王成功上位了,成為了禍害天下百姓的虐君。

不知道當那些曾經反對其他兩位繼承人上位,一定要擁護這位嫡子上位的臣子們,看到纣王上位後的種種事迹會不會後悔呢?而纣王的父母,在地下看到自己的嫡子把國家都給作沒了,想必也後悔極了自己當初一定要死守立嫡子為儲君的做法吧。

古代嫡庶之分究竟有多嚴重?一個國家因為這種做法直接導緻了亡國

圖檔:纣王漫畫

按照《呂氏春秋》的說法,商纣王的上位之路更是有些離奇。前文說了,

皇後為皇上所生的兒子為嫡子,可是這兄弟三人是同父同母的,最終卻隻有最小的纣王成了嫡子,他的兩個兄長反而成為了庶子。

原來是因為商纣王的母親在生他兩個哥哥的時候,還是個小妾而已。在生完兩個兒子之後,商纣王的母親才成為了正妻,之後又生下了商纣王帝辛。在太史官看來,前面兩個都是兒子都是庶子,隻有商纣王才是嫡子。

原本他母親想要立長子為儲君,卻遭到了強烈反對,認為在有嫡子的情況下,不能立長子為儲君。是以,原本最沒有機會上位的帝辛反而上位了,而且他在上位的時候年齡還很小,硬是被推上了王位。

《呂氏春秋》裡對這出戲也有過評價:“用法若此,不若此法”。如此可見,撰寫這部書的人,也并不贊同一定要使用這種方法去標明繼承人。想必在經曆了因為嫡庶之分而丢掉一個國家的教訓後,還是有人能看清這個問題的。

古代嫡庶之分究竟有多嚴重?一個國家因為這種做法直接導緻了亡國

圖檔:商纣王帝辛劇照

中國的這種制度還傳到了周邊國家,最為明顯的便是北韓。

北韓的李

王朝也曾經有過非常嚴格的嫡庶之分,這一點在當地的大家族中最為明顯

為了確定嫡系的利益,庶出的後代直接成了仆人,必須把嫡系後人視為主人。這種做法簡直比中國的嫡庶之分更為嚴重,看來,中國的文化在傳播出去的時候,把一些不好的東西也傳到别的國家了。

幸虧,經曆了衆多慘痛的教訓後,人們徹底認識到了這種方法的不足之處。在結束了最後一個封建統治王朝之後,這種繼承法也基本被丢掉了,讓有能力的人能夠充份發揮他的才能。

如今看來,“賢”比“嫡”重要多了,隻有“賢”才能讓社會更快,更穩定的發展。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制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