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少将廖双全:从孤儿到将军,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原型

1.《高山下的花环》

1984年

谢晋

导演执导的电影

《高山下的花环》

,被很多影迷认为是国产战争片难以逾越的巅峰之一。

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之所以好,是好在它的真实,比如武器装备的真实、战术动作细节的真实以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反思。

在电影中出现的双方的武器装备都基本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包括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63式130毫米19管轮式自行火箭炮、66式152毫米加榴炮、65式82mm无后座力炮、59式坦克、62式轻型坦克、57式重机枪以及被封为神的三棱军刺等等武器。

少将廖双全:从孤儿到将军,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原型

《高山下的花环》中的无后坐力炮

电影中一个火箭弹齐发的镜头,是谢晋导演在部队实弹演习的时候现场拍摄的,这种震撼是电影特效所不能比拟的。

少将廖双全:从孤儿到将军,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原型

《高山下的花环》中的实拍炮火场面

本片的战术动作细节也是非常真实,机枪点射或长点射、单手换弹夹、遇敌后标准的卧倒翻滚动作、无后座力炮手后面跟着一个装填手和一个背炮弹等。

还有一个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又说不清楚的“

三三制

”战术,在影片中得到了忠实的还原。

一个班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为便于相互接应,一般排成三个梯队。

三个战斗小组呈三角形进攻队形,每名士兵分工明确,进攻-掩护-支援,进攻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过程中可灵活变换队形。

武器装备和战术展现只是军迷们感兴趣的话题,一般的观众是看不出区别的,这部被奉为经典的“战争影片”,其实战争场景只有很少一部分,他更大的篇幅是讲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这或许才是许多人把它当做巅峰的主要原因。

少将廖双全:从孤儿到将军,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原型

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身正气的连长梁三喜,还有唐国强老师扮演的高干子弟赵蒙生。让大家记忆犹新的肯定是连长梁三喜牺牲后留下的账单,还有经过战火洗礼后成长起来的赵蒙生。

但是影片中最让我难忘的却是那个心直口快,爱发牢骚的靳开来。

和以往的绝对正面的英雄人物不同,靳开来是个有“缺点”的英雄,他虽然是“优秀射手”,连队里的主力,业务精英,但是却总是爱提意见,得不到重用。

少将廖双全:从孤儿到将军,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原型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正在作战的靳开来

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缺点”的凡人,反而让我觉得更加亲近,因为他真实的就像你我身边的某个人一样,而最终靳开来的“悲剧”让更多的人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刺头”英雄。

2.一捆甘蔗

靳开来一出场,他身上穿的印有“优秀射手”的背心就表示着他有过硬的军事素质,是连里的军事骨干。

少将廖双全:从孤儿到将军,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原型

另一方面,他是连里的“牢骚大王”,对于看不惯的事情,总是心直口快地说出来,被认为是“思想境界不高”,因此,他虽然业务突出,但是就是得不到晋升的机会。

少将廖双全:从孤儿到将军,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原型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的靳开来

他看不惯到连队“镀金”的赵蒙生,在生活中处处与之作对,但是到了真正的战场上,他却放下了平时的偏见,永远冲在最前面,护着自己的战友们。

少将廖双全:从孤儿到将军,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原型

在电影中,9连作为尖刀连担任穿插任务,当战士们奋力攻打下一个敌军阵地的时候,部队断水了,一个战士向连长报告,如果这样下去,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并且难以完成上级交给9连的任务。

这时,大家发现山谷中有一片甘蔗地,甘蔗能化解部队断水的危机。但是存在一个问题,虽然甘蔗地是越南的甘蔗地,但是如果私自去砍甘蔗,是要违反我军严格的群众纪律的。

在战火中得到淬炼的赵蒙生决定带人去砍甘蔗,这时一向和他不睦的靳开来站出来说道:

“指导员,有你这句话就够了,这些犯错误的事,哪能让你们这些当正职的人去干呢。反正我靳开来没有头脑也是出了名的,我就不信,200多个亿,换不了他一捆甘蔗!”

少将廖双全:从孤儿到将军,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原型

说完这句话,靳开来就带着一个班的战士去砍甘蔗,但是很不幸,靳开来在砍完甘蔗回来的路上,踩到了地雷,被背回来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面对大家,只说了一句:“胖子,让大伙吃甘蔗吧!”

说完这句话,这位平时话不断的“牢骚大王”,闭上了他的嘴巴,牺牲在了战友们的面前。

9连剩下的战士们含泪吃完了靳开来用命换回来的甘蔗,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

少将廖双全:从孤儿到将军,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原型

但是,仗打完之后,所有牺牲的烈士都评了功劳,靳开来因为违反群众纪律砍甘蔗,连一个三等功都没有评上。

靳开来这一角色,不同于以往的绝对正面的英雄形象,他对于看不惯的事情,就会提意见,发牢骚,这非常像我们身边真实的“人”,而不是离我们显得很遥远的“英雄”。再加上电影中靳开来的悲剧色彩,更让人觉得亲近。

其实靳开来这个角色,是有历史原型的,那就是原54集团军162师钢刀团的政委

廖双全

少将。

3.苦难的童年

1943年,廖双全出生在四川省涪陵市仁寿县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里,和很多英雄人物一样,廖双全家里十分贫寒。

他们家里没有土地,仅有一间四处漏风的茅草房勉强供家里人栖身。他的父母一共生了8个孩子,这让本来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

少将廖双全:从孤儿到将军,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原型

由于过度贫困,这些孩子夭折的夭折,送人的送人,最终只留下了廖双全和他的两个姐姐,而他的父亲在廖双全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去世了,只剩下廖双全姐弟三人和他们的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独自一个人根本无力抚养他们姐弟三人,因此廖双全的两个姐姐先后做了童养媳,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他们的生活依旧步履维艰。

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廖双全的母亲得了肺气肿,生活更加看不到前方了。为了活下去,母亲带着只有6-7岁的廖双全改嫁了。

4.继父

继父是个老实憨厚的贫苦农民,虽然不能令廖双全母子两个的生活彻底改变,但是至少可以活下去。

同龄的孩子们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廖双全由于家里贫穷,只有羡慕的份儿。他经常一个人偷偷地跟着小学生,一直跟到学校门口,才一步一回头地去地里打猪草。

上学,在幼小的廖双全心里,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有一天,继父把廖双全叫到面前,说了一句:“娃,咱也上学吧!”简单地不能再简单的一句话,直击廖双全幼小的心灵,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

他抬眼望向继父,从继父满脸皱纹的脸上,看到了一种期盼。

廖双全上学了,当他背起书包的时候,已经9岁了,在班里,他不仅是年龄最大的一个,还是最穷的一个。

少将廖双全:从孤儿到将军,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原型

廖双全知道,为了让自己上学,继父没日没夜地编竹筐,省吃俭用,用节省下来的钱供他上学,他只有发奋努力,才能对得起操劳的继父和体弱多病的母亲。

小学上完之后,廖双全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初中。在那个教育资源匮乏的年代,考上初中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廖双全的努力学习得到了回报。

虽然廖双全考上了初中,但是接下来的9.5元的学杂费让全家犯了难,这个在如今看来微不足道的费用对于当时的廖双全家来说是一笔大开销,况且初中需要住校,还有算上生活费,当时又是全面困难时期,这笔钱从哪里出呢?

为了供廖双全上学,继父终日操劳,早已经累得双目失明,仍然拄着拐杖翻越几座山到集市上卖竹筐,然而到了初中,即使再努力,再辛苦,钱也不够用了。

5.勤工俭学

刚刚在初中上了一个学期,廖双全家里就拿不起生活费了。

怎么办?家里母亲体弱多病,继父终年操劳已经拼尽了全力,自己好不容易考上的初中不能这样半途而废吧!

思考过后,廖双全决定勤工俭学,在学校利用好时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勤工俭学——挑砖。

由于家庭条件差,廖双全营养不良,身体条件很差,他当时1天可以挑4趟砖,挣5毛钱。就是这样辛苦得来的5毛钱,让廖双全可以继续在学校学习下去。

除了业余时间挑砖,他还贩过烟丝,卖过小鸡和发糕,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继续学习。

然而,就在廖双全努力学习和勤工俭学到了初二的时候,命运又一次给了他无情的打击。

6.继父去世

有一天廖双全正在教室里上课,教室的窗户上露出了他堂弟的头,他堂弟示意他出来一下。

看着堂弟一脸严肃的神情,廖双全有一股不祥的预感,果然,堂弟告诉廖双全,他的继父去世了。

虽然有所准备,但是听到消息后大脑还是立即一片空白,随即就跟着堂弟一同往家赶。

回到家之后,看到继父安静地躺在拆掉的门板上,廖双全趴在继父身上失声痛哭,这个待自己如同亲生儿子一般的慈祥老人走了。

继父去世之后,廖双全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学业,离开了他难以割舍的学校,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或许,这一辈子就这样了。

但是,在廖双全的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种梦想存在,它并未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而熄灭。

7.参军

到了1960年,廖双全17岁了,他在村里的公共食堂当管理员,这一年,在西藏当兵的堂哥回来了,带回来很多新鲜的东西,并且堂哥的谈吐和见闻让廖双全心动,当时他就产生了一个强烈地愿望:

我要参军

1961年,廖双全的母亲走完了她凄苦的一生,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廖双全成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他参军成为一名军人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如同《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父亲徐百顺说的那样,那时的农村孩子要想改变命运,只有两条路,

上学和当兵

少将廖双全:从孤儿到将军,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原型

《士兵突击》剧照

对于当时的廖双全来说,上学已经无望了,只剩下当兵一条出路可以改变命运了。然而,当时有一项政策,独生子女不准参军。

廖双全家里只有他一个人了,没有父母让他赡养,按理说可以放宽条件。但是当地的主管人员就是不同意,廖双全就一次又一次往县城跑,软磨硬泡地说好话。

终于,他的虔诚感动了前来征兵的干部,他亲自给廖双全写了一封介绍信,并画了路线图,给了路费,让他拿着介绍信直接到部队去找。

廖双全处理完家里所有的事,跟两个姐姐告别,揣着部队同志给他的介绍信和路线图,打着赤脚,用草绳绑了些棉花在身上御寒,踏着冰雪,满怀信心的走向了他梦想的部队。

廖双全按图索骥找到部队之后,把介绍信拿给了部队领导,领导看着眼前这个如同丐帮人士装束的年轻人,起初还有些疑惑,在看完介绍信之后,立即吩咐给廖双全换一身军装。

崭新的军装穿到了身上,廖双全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8.成长

还记得《士兵突击》中的情节吗?许三多在史今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圆了他父亲徐百顺的心愿,但是许三多这个后来的特种兵“

兵王

”,在刚进入部队的时候,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孬兵。

而刚进入部队的廖双全,和许三多非常像。由于童年生活的贫苦,廖双全营养不良,他是全班个子最小的,体重还不到80斤,手榴弹拼尽全力也扔不到20米,各种训练项目对他来说就像一座座高山,每样都不合格。

这和刚上小学时的情景完全不一样,廖双全急的吃不下饭,暗地里偷偷流泪。

指导员知道这一情况后,把自己的铺盖搬到廖双全的班里,与他同吃同住,帮助廖双全查找原因,促进他进步。

少将廖双全:从孤儿到将军,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原型

《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

经过调查,指导员发现,廖双全成绩上不去的原因,不是训练不刻苦、不认真,而是因为体力太差,这和他在家时的营养不良有关。

于是指导员为廖双全制定了以增强体力为主的训练计划,并且让炊事班给廖双全增加了鸡蛋、白糖等营养品,帮助他增强体力。

而廖双全也被大家的帮助所感动,他和许三多一样,到了夜里战友们熟睡后,来到操场刻苦练习各项技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廖双全从一开始的倒数第一,成为了全连射击、刺杀标兵,并被团里评为"学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1964年,西南军区大比武廖双全夺得射击第一名,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成了“

”。

9.吃甘蔗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廖双全是第54军162师钢刀团的政委,在攻打一个县城的时候,他所在的钢刀团担任第一梯队。

由于部队轻装前进,速度较快,后勤的粮食供给不上,喝的水也没有了。

越军给附近的水源都下了毒,无法饮用,部队陷入断水断粮的境地,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这时,在团指挥所附近发现了一大片甘蔗田,甘蔗富含水分和糖分,既能解决部队缺水的问题,也能解决缺粮的问题。

于是廖双全带领战士们砍甘蔗,但是甘蔗砍了回来,却没人敢吃。因为我军有严格的群众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即使是在越南。

少将廖双全:从孤儿到将军,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原型

廖双全少将

看着战士们不敢吃甘蔗,廖双全心想,这是你死我活的战争,不吃饭就不能完成任务,在大事面前必须要有取舍。

于是带头吃起了甘蔗,并说道:“谁怕谁就不吃!上面追查由我负责。”

看着政委带头吃起了甘蔗,战士们也都纷纷下手,一根根的吃了起来,由于这些甘蔗,部队断水断粮的问题暂时解决,等到了后勤的到来,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这就是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靳开来的原型,不过和电影中的结局不同,廖双全并没有牺牲,但是在战后,却也经历了一番风波。

10.差点离开部队

在战斗结束回国后,有人将钢刀团“吃甘蔗”事件捅了出来,说违反了群众纪律,要追查部队干部的责任。

此事一捅出来,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一件普通的事,为了完成任务,做一些迫不得已的事情,是可以原谅的;而有的人认为,群众纪律没有小事,必须严加处理。

廖双全是组织并带头吃甘蔗的人,又是钢刀团的政委,如果对此事做处理,首当其冲的就是他,很可能他会离开他热爱的部队。

这件事最后被提交到了军党委会,引起了

韩怀智

军长的注意,他让廖双全先仔细讲一下当时的情况。

少将廖双全:从孤儿到将军,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靳开来原型

韩怀智军长

廖双全于是把当时的情况仔细地汇报给了韩怀智军长,韩军长听完后,没等其他委员发言,就说道:“关于钢刀团吃甘蔗的情况,我大致了解过一些,没有大的出入。如果是这种情况,在战时是允许的,不能当成违反纪律来处理。”

军长率先表态,其他委员再也没有提相反的意见。

接着韩怀智又语重心长地说道:

“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想事、办事要实事求是,要按实际情况确定工作方针,要爱护部属。爱护不是姑息迁就,在把事情查清楚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准确地做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在最关键的时刻,韩怀智军长的讲话起了重要作用,在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提甘蔗事件。

在若干年之后,廖双全想起往事,也感慨道:“如果灭有韩怀智军长,我早就离开部队了,怎么能有我的今天!”

1995年,廖双全被授予少将军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