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高山下的花环》连长梁三喜原型:王发坤,遗孀靠慈善资助去扫墓

作者:小圣杂谈
《高山下的花环》连长梁三喜原型:王发坤,遗孀靠慈善资助去扫墓

上世纪80年代,一部国产战争影片《高山下的花环》火遍了整个华夏大地,电影中战斗英雄梁三喜及其母亲、遗孀的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他们代表的都是最淳朴最勤劳的老百姓形象。“梁三喜”爱兵如子、战斗勇敢、作风优良,他那句“祖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令无数国人落泪。而“梁三喜”的原型就是时任解放军第13军39师115团二营机炮连副连长的王发坤;其遗孀是李金花,王发坤牺牲时李金花才26岁,但其终身未再嫁,独自抚养两个儿子长大。

《高山下的花环》连长梁三喜原型:王发坤,遗孀靠慈善资助去扫墓

烈士王发坤

王发坤烈士于1968年入伍,从新兵训练开始就展示出了比同期战友更强的能力;分到连队后,王发坤更是刻苦训练、认真学习,很快就成为了“战斗尖兵”。因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王发坤在两年后顺利提干担任某连副连长。1978年4月初,王发坤已被部队确定转业,并且联系好了地方工作,岗位待遇不错。然而,就在他即将脱下军装准备踏上回乡之路时,王发坤被部队领导找去紧急谈话。原来,由于当时的越南不断挑衅和步步蚕食,我国的领土主权和边境居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解放军即将被迫发起边境自卫反击战。组织上征求他的意见:“就要打仗了,部队扩编需要大量基层军官指挥,特别是有经验的炮兵干部……”听到这里,满腔热血的王发坤当即表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家培养了我,现在祖国向我召唤,我义不容辞!”

《高山下的花环》连长梁三喜原型:王发坤,遗孀靠慈善资助去扫墓

当年年底,经过认真准备和针对性训练,王发坤便率领连队义无反顾奔赴前线战场,作战中荣立二等功一次。但在一次高地进攻战斗中(即“周登战斗”),为了保护战友,王发坤不幸牺牲在敌军炮弹之下,年仅31岁。1983年10月30日,王发坤被国家民政部追授为烈士。

《高山下的花环》连长梁三喜原型:王发坤,遗孀靠慈善资助去扫墓

王发坤烈士之墓,坐着的是遗孀李金花

在王发坤烈士牺牲后,部队将消息和烈士遗物一起送到了老家,其中还有一封战前王发坤烈士写给妻子的信:信中除了对妻子的愧疚和热爱,还有一份殷切叮嘱“借了部队和战友许多钱,如果我牺牲了你一定要替我还上,咱人走了、账不能欠”。得知消息后,李金花和婆婆就赶到部队处理相关后事;此后在家徒四壁、艰难贫困的情况下,李金花除了抚养老幼,还花了整整11年时间还清了所有部队和战友的欠款,兑现了其对亡夫的承诺。

《高山下的花环》连长梁三喜原型:王发坤,遗孀靠慈善资助去扫墓

靠慈善基金会和志愿者的帮助,李金花去烈士陵园看望王发坤

2016年3月26日,一个饱经沧桑、流着热泪的老人家在儿子、志愿者和丈夫生前战友们的陪伴下,来到了云南屏边县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王发坤。在王发坤墓前,李金花痛哭:“30多年了,你一个人躺在这里,我带儿子来看你了。”

《高山下的花环》连长梁三喜原型:王发坤,遗孀靠慈善资助去扫墓

李金花和两个儿子一起祭奠王发坤烈士

需要指出的是,李金花和儿子这次能够成行,还是多亏了华夏慈善基金和热心志愿者的帮助。因为家境贫寒,几十年里她们母子,除了在2007年那次通过信用社贷款2000块去烈士陵园扫过墓外,其它时间都没有能力再去王发坤墓前祭奠。而且,家里的房子和猪圈也是破损严重,连自来水都没喝上。后来,此事被华夏慈善基金会获悉,基金会专门派出一对“爱心慰问小组”赶到李金花家,向他们赠送了米面粮油、生活用品等慰问品,还出资8000元帮助李金花一家修缮牲口棚;当地政府也帮助老人一家建造了二层洋房。而在得知,李金花老人想在有生之年再前往烈士陵园祭奠亡夫后,慈善小组立刻联系相关部门、落实经费帮助李金花和两个儿子去云南屏边革命烈士陵园扫墓。

《高山下的花环》连长梁三喜原型:王发坤,遗孀靠慈善资助去扫墓

从老家贵州威宁的大山深处辗转兼程、一路奔波,李金花终于来到云南屏边革命烈士陵园,圆了老人长期以来想带儿子祭奠丈夫的夙愿。到陵园后,李金花老人一直坐在丈夫王发坤墓前,抚摸着墓碑、默默哭泣,那种心酸和委屈令在场之人无不动容。

本文系独家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