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战争片?
有人说是狂轰滥炸,血肉横飞,不敢直视。
有人说是英雄无畏,冲锋陷阵,
还有的人说是人心险恶和世道残酷。
但楼主认为——
以上这些都是导演讲述故事的套路,
今天我要说的是一部播出37年,居然零差评的战争片。
扳开指头数了数比隔壁老王年纪都大,却号称可以把当今影坛上众多战争片摁在地上摩擦,
牛皮吹得有点大,可能你不信,咱们闲言少叙,言归正传,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将信仰,忠诚,灵魂拍得入木三分,
《高山下的花环》做到了
一
影片的开始,随着镜头的移动,几个大老爷们在河里泡澡,
故事的灵魂人物徐徐出场,
梁三喜,九连连长,待人和善,深受士兵爱戴,和妻子韩玉秀伉俪情深。

靳开来,炮排排长,性情耿直,九连出名的牢骚大王,敢讲真话,爱挑刺头,得罪了上头,身上的“优秀四个字”说明他的业务能力相当了得
梁三喜的探亲批下来了 ,好哥们靳开来忙活着帮他收拾东西回家看望老娘和即将临产的媳妇,
但是梁三喜迟迟不肯动身,因为他在等待一个人的到来,
本片的主人公——
九连的新任指导员赵蒙生(唐国强老师演)
这个赵蒙生大有来头,
父亲是开国上将,母亲也是一位手眼通天的贵妇人,十年特殊时期,动用人脉把赵蒙生安排进了军队,在军委宣传部当摄影干事。
纯纯的根正苗红,高干子弟。
天下哪有不疼儿子的娘,动用关系,搞曲线调动,走一个过场,再把儿子调走
所以,赵蒙生自打来到九连那天就没想到好好干。
用的是粉色高级保温杯,擦脸的雪花膏,喝的是洋酒,抽的是大中华,
从小娇生惯养,一到连队就被打回原形,
十公里负重训练,梁三喜全副武装,他只带把手枪,完了累的发慌
赶忙写信给老娘,找关系调走。不断给军里面打电话疏通关系,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九连战士知道了赵蒙生来的真正目的。
九连官兵知道这个新来的指导员是留不住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了,靳开来和赵蒙生的矛盾激化了,并扬言如果赵蒙生调走,他自费去北京告状。
拿到探亲假条的梁三喜迟迟没有踏上回家的道路,报纸上在报道和越南冲突,赵蒙生调走的动作越来越大。
他感到,战争要来了。
提干赵蒙生的调令,也在部队向前线开拔的同一天到来。
摆在赵蒙生眼前的两条路:拿着调令远走高分,背上骂名;开赴战场,报效祖国。
梁三喜狠狠给了赵蒙生两耳光,深情的说道:
“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现在,在你面前正处在一道坎上,前进一步还好说,后退一步,你是个啥?”
愧疚,懊悔,拿着调令跟随部队一路开到了国境线上。
贵妇人一刻也没闲着,从千里之外一个电话打到了前沿指挥所把她儿子捞回去,只因当年她在死人堆里把雷军长背了出来。
雷军长当着全连的面把赵蒙生痛骂一顿,
“走后门走到我流血牺牲的战场上”
“我不管他是天老爷的夫人,地老爷的太太,谁敢把后门走到战场上,我偏要她的儿子,第一个扛着炸药包,去炸碉堡!”
帽子往桌上一扔,响起来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能平静,赵蒙生把头深深的埋进衣袖,耻辱,鄙视涌上心头。
他也是一个男人,也是将门之后,
他毅然决然站在全连面前,想所有人宣誓:我要做一个真正的男人
“谁英雄谁狗熊,咱们战场上见”。
送行宴上,赵蒙生和靳开来端起酒,一笑泯恩仇。
二
开枪没有赢家
战争不是英雄主义,枪林弹雨过,子弹不沾身,
不是漫威英雄,没有主角光环,没有神光护体,
是牺牲,是流血,是随时随地的天人两隔。
全连断水,靳开来带人去砍甘蔗,回来的路上踩中越南人的地雷,不幸牺牲,
想当元帅的“小北京”,在攻克敌人高地是中弹牺牲,
敌人从暗处射出子弹,梁三喜将赵蒙生推到,自己身中数弹,倒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战争结束了,我们胜利了,电影该结束了——并没有。
留给亲人的伤痛没有办法抚平,
回国后的赵蒙生没有调走,选择留在了部队里,她觉得亏欠大家太多。
最后一个来得是梁三喜的家属,梁大娘和韩玉秀,还有襁褓中的婴儿。
梁三喜开赴前线的时候留下遗书,还有一张沾满鲜血的欠条。
他交代如果他牺牲了会有55块的抚恤金经,把家里面的猪卖了,还上这笔债。
人死,债不能坏,这是来自一个老百姓最朴实的诚信。
深夜里,梁大宁娘和韩玉秀在墓地里遇到了雷军长,“小北京”是他的儿子,和梁三喜埋在一起。
“小北京”是雷军长的独子,他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了战场。梁大娘端起酒深深的敬佩雷军长。
三
可以说赵蒙生和梁三喜,靳开来不是一个阶层的人,
赵蒙生向往灯红酒绿,靳开来向往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们的矛盾是“洋气”和“土气”的矛盾。
可是当战争来临的时候,他们不在是高干子弟和农民子弟,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军人”。
无论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朴树生活理想,还是追求人生价值的高端理想。
当这一片他们深爱的土地战火燃起,他们走上了战场,保护其他人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理想的权利。
电影没有展现战争惨烈的镜头,也没有一味寻找对方的视角。
用梁大娘的话说:“人生百岁,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这辈子值了”。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写文不易,点个“赞”和“在看”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