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偵探,很多人腦子裡最先冒出的,都是嘴叼煙鬥、大名鼎鼎的福爾摩斯。
其實,面龐黝黑、額有月牙的包拯,可一點都不比福爾摩斯遜色。
今天,咱們就來回顧一下,這部無數觀衆心目中的情懷之作——《少年包青天》。

《少年包青天》,講述了包拯年輕時一心追求真理的的故事。
故事的編排糅合了懸疑、武俠、搞笑、恐怖等衆多元素,很好地做到了市場相容性。
情節設定也不失合理性,劇情懸念跌宕起伏、環環相扣,把一些推理探案手法附加到青年包拯身上,使得劇集更具可看性。
與我們熟知的鐵面包公不同,少年包拯才識過人又血氣方剛。
像是一個剛步入社會的少年,他胸懷理想行正義之事。
雖聰明但不懂左右逢源,是以處處碰壁。
不過好在他理想并不在朝廷,發掘事實真相遠比功名利祿重要。
包拯在首次調查案件的時候,雖然八賢王表明案件已經水落石出,事件起因是高麗人的内部鬥争,且自己願意息事甯人不再繼續追查。
但包拯為了使自己問心無愧則繼續追查,最終發現真兇是自己的好朋友沈良。
盡管沈良生得一副氣宇軒昂的模樣,但他實際上是潛伏在宋的遼人,伺機挑起高麗和宋的沖突進而使遼國坐收漁翁之利。
自己雖是遼人,但在多年和摯友的相處中,内心深處的某些東西早已改變。
完成任務之後的沈良内心沒有絲毫興奮,有的隻是對摯友和戀人的無限愧疚。
當他在包拯懷裡自刎時喃喃道:“如果沒有戰争該多好啊,為什麼要分宋人,遼人呢……”
包拯在書院半工半讀的時候,結識了身為樂師的蒙放,二人惺惺相惜。
随後,一具在室内出現的屍體吸引了衆人的注意力。
在案件調查期間,接二連三死了很多人,甚至連蒙放也難逃黑手。
包拯一度放棄自我,但在公孫策的激勵下重拾自我,二人聯手,成功讓案件真相大白。
原來蒙放是侉億族的遺孤,兩兄妹所在的村子在十幾年前被貪婪的四個人屠村,活下來的二人隐忍了十七年,設計了複仇的大計。
但包拯的出現卻讓一切亂了套,哥哥視其為子,妹妹則被他的淳樸善良打動。
複仇計劃敗露之後,兄妹二人最終死在了亂箭之下。
世上的一切仇恨冤孽,都是一種妄執,到頭來不僅害了别人,也殺死了善良的自己。
小時候的我們喜歡抓住兇手的痛快,卻往往忽視了人性背後的無奈。
“頭上一片青天,心中一個信念,不是年少無知,隻是不懼挑戰……”
伴着這首主題曲,每次進行推理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地帶入自己,想象自己也是破案衆人中的一員。
當案情真相大白的時候,自己心中也會湧出一股推斷正确的自豪感。
作為2000年最火的電視劇之一,它無疑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才識過人的包青天、一身正氣的公孫策、武藝高強的展昭等,為我們留下了屬于那個時候的印迹。
盡管那個時候飾演主角一行的演員都不算太有名,但卻都把各自角色的“魂”演出來了。
周傑在斷案時的情緒激昂、擲地有聲;劉怡君的嬌俏迷人;釋小龍胖乎乎的可愛形象……這些都是這部電視劇打動人心的原因。
五位主角中,飛燕給人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
不光角色設計的精妙,劉怡君更是把飛燕的刁蠻任性、目中無人展現得淋漓盡緻。
似美人化妝,多一份則濃,少一份則淡。
她用沒來由的插科打诨安撫着觀衆緊張的神經,同時對自己刁蠻的大小姐脾氣毫不遮掩。
相比于其他四位主角,飛燕更像是一個有血有肉、貼近我們生活的角色。
恐怖元素,似乎已經成了破案電視劇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盡管不會整部劇大肆渲染恐怖氣氛,但《少年包青天》中的某些集還是給當時的很多人留下了心理陰影。
有一集名叫《隐逸村之謎》,在本集中不僅用了很多陰間的bgm,更是出現了各種幹屍部件被拼拼湊湊的畫面。
與世隔絕的小山村生活着六戶人家,每家人屋子裡竟然都藏着一具幹屍。
各種詭谲的殺人手法、各種幹屍的鏡頭,不想給人留下童年陰影都難。
在手持攝像的搖晃鏡頭下,魚眼鏡頭拍出的扭曲人臉則顯得更為陰森可怖。
在本集中,楚楚的父親在包拯、展昭等人保護的屋内離奇死亡。
查明真相後,大家發現是兇手通過鈎鎖把床提升到空中,自己從天窗用大剪刀剪下了淩老大的頭。
這一系列詭異的操作屬實超過了大多數人的認知範圍,本就不清晰的影視畫質更是讓這一情景顯得非常詭異。
甚至不少人在看完後睡覺的時候,會擔心房頂上會垂下一根鈎鎖。
爾康的表情包曾席卷了網絡,可誰又能想到正氣凜然的爾康和老實憨厚的包拯是同一個演員呢。
這兩位角色在當時紅極一時,無疑和其扮演者周傑的演技脫不了關系。
《少年包青天》中的周傑在質問時帶着一股決絕,解釋案件時帶着一絲睿智,更難得的是全程沒有後期配音,台詞功底可謂十分深厚。
《還珠格格》中的爾康更不用說了,正直又癡情的福爾康曾俘獲了多少少女的芳心。
但物是人非,曾經一起演戲的搭檔們都遠走高飛。
由于自身桀骜不馴,導緻自己在演藝圈沒什麼人脈,自然也就無法發揮自身演技的優勢,可惜了他表演的感染力了。
雖在演藝圈不盡如意,但他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當年創下央視八套收視紀錄的《馬永貞》背後投資人就是周傑。
盡管如此,他自己卻過着退隐的生活,平日裡新聞也難見他的影子。
像是經曆萬難後的包拯,周傑也在輿論大潮中沉寂了下來,變得沉穩厚重。
這個世界是俗氣的,與其在追逐名利中漂流,不如像周傑一樣保持尊嚴、平靜地過完一生。
不管有多大的名、有多少人崇拜,都不足以讓我們為之奉獻一切。